後臺總是很多粉絲問牙齒矯正有哪些副作用?
會不會導致牙齒鬆動?
會不會傷到牙神經?
等等之類的。
每次去看牙,往那一躺,燈光一打,感覺要被判死刑了,瑟瑟發抖
今天小編就在一次性解答你們的疑問,儘可能的簡潔明瞭!開始解答啦!
01、年齡大了不能矯正
牙齒矯正老少皆宜。但不同個體存在的問題不一樣,開始矯正的時機也不盡相同。
下至三四歲的孩童,上至八九十歲的老者,都有可能成為矯正的目標人群。
之前還有81歲奶奶矯正呢,你才二三十歲,怕什麼!
02、牙齒矯正後會鬆動?
牙齒本身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原地不動,而是處於穩定與移動的平衡中。矯正就是透過外力暫時打破這個平衡,為牙齒搬家。
矯正產生的骨改建帶來牙齒生理性的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暫時有一定程度的鬆動很正常。
當牙齒移動到新的位置上,自然又迴歸到平衡中,重新穩定下來。
03、矯正後老了會掉牙?
很多人認為老掉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不然,健康的牙齒應伴隨人終生。
目前在我國,牙周炎已成為成年人牙齒缺失的首要原因。
也就是說,所謂老掉牙主要是因為牙周炎導致牙齒鬆動脫落,而牙周炎的關鍵致病因素是口腔的菌斑微生物。與是否做過矯正無關。
04、齙牙或牙列不齊,尋求7天快速矯正法!
所謂的美容冠快速矯正,號稱新興美齒技術,本質還是把牙磨小後做烤瓷冠,為了美觀卻損害了牙齒健康。
改變健康牙齒的排列,正確方案就是戴矯正器,時間一般為兩年左右。牙齒的生理性移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矯正必須付出時間代價,沒有捷徑可走。
05、矯正一定要拔牙?
這也是很多人對矯正望而卻步的一個原因。拔牙是提供間隙的常用手段但非唯一手段。
除了拔牙可以創造空間,有效解決牙列擁擠和牙齒前突以外,臨床上還有前後向或左右向擴充套件牙弓、片切(適度把牙磨窄)等很多手段。
具體哪種手段更合適,必須尋求專業的正畸醫師檢查才能決定。
06、矯牙一定很疼?
對疼痛的畏懼使很多人不敢矯正,其實牙齒矯正並不可怕,矯正戴的牙箍並非緊箍咒。
現今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輕力矯治,很多技術可以提供安全舒適的矯正,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有輕微不適。
治療中牙齒受力感覺酸脹和咬合無力也是暫時現象,偶爾會有黏膜潰瘍產生的疼痛,一般均可耐受。
07、矯治力越大,牙齒移動越快;矯治力小,不疼,牙齒移動慢或者不移動?
牙齒移動是骨細胞參與改建的緩慢的生理性移動,不同於宏觀世界的物理力學現象,絕非力量越大速度越快。
實際上很小的力量即可啟動牙齒移動,力量過大反而會移動停止或帶來很多副作用。物極必反,矯正不能超越生理限度。
08、矯正期間只要縮短複診間隔,就診頻繁一些,就能加快進度繼而縮短療程?
牙齒移動是緩慢的生理性移動,平均一個月最多移動1mm。
如果因為著急頻繁複診,牙齒和牙周組織失去了休整的時間,就可能帶來不可逆的不良後果。
牙齒矯正不能拔苗助長,必須尊重生理規律。
09、牙齒矯正可以瘦臉或改變臉型
矯正醫師從事的工作是移動牙齒,尤其是前牙位置發生改變,附近的牙槽骨也發生一定程度的改建,嘴唇的前後向位置和唇齒關係也會改變。
因此帶來鼻子以下面部的容貌變化,而非面部寬度或其他臉型部位的變化。實事求是,要正確看待矯正醫師的功勞。
10、拔牙會損傷神經,甚至影響智力?
每顆牙齒都有獨立的神經末梢從牙根尖進入,拔牙時不會損傷其它牙的神經或主幹神經,更不會影響患者的智力。
最後為了正在矯正的你們,能有恆心堅持下去,送上無廣告一段摘牙套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