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食記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早睡早起被視為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一觀念源自於人體生理節律與自然環境同步的原則,即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但也有不少人別說,“睡得越早,死得越早”?那就很矛盾了,到底早睡對身體好,還是不好呢?睡多久才能長壽呢?提醒:不是睡8個小時。
真的是“睡得越早,死得越早”?
有關“睡得越早,死得越早”的說法,源於某些研究的誤讀。實際上,並非所有型別的“早睡”都會增加死亡風險。一些研究發現,過早(比如晚6點至10點之間)或過晚(凌晨之後)入睡可能與較高的健康風險相關聯,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作息習慣可能導致與社會時鐘或生理節律的不協調,進而影響身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包括內分泌、免疫和代謝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合理時間段內(如晚上10點至12點之間)正常入睡就存在類似的風險。
每天睡多久,更有益於長壽?
兒童和青少年。3至5歲的幼兒通常需要10至13小時的睡眠。6至13歲的學齡前及學齡兒童應保證每天9至11小時的睡眠時間。14至17歲的青少年則推薦每晚8至10小時的睡眠。
成年人。18至64歲成年人的理想睡眠時長為7至9小時。研究顯示,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在壽命上可能更有優勢,而持續每晚睡眠少於4小時的人群中,有較高的早逝風險。
老年人。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睡眠時間為7至8小時,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對睡眠的需求可能會減少到5.5至7小時,並且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夜間睡眠較少、白天小憩的情況。同時,老年群體中過多或過少的睡眠都與認知功能下降、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以及整體健康狀況惡化相關聯。
此外,除了睡眠總時長外,高質量的睡眠同樣重要,包括深度睡眠(REM階段)和非REM階段的充足分配,以及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
理想的睡眠時長應兼顧個體差異,並以保持精力充沛、精神飽滿、身體機能正常為目標。透過維持穩定的睡眠週期,避免長期熬夜和過度嗜睡,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睡眠對於延長壽命和促進健康的積極作用。
錯誤的睡覺方式您佔了幾個?
不規律作息。長期熬夜或頻繁改變入睡和起床時間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也稱為晝夜節律),這可能導致失眠、疲勞、情緒波動以及多種慢性疾病風險增加,如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過度睡眠或睡眠不足。研究表明,無論是每晚睡眠時間過長(通常指超過9小時)還是過短(少於7小時),都與各種健康問題相關聯,包括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下降、免疫系統受損以及早逝的風險增大。
睡前使用電子裝置。在睡前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帶有藍光的電子裝置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種調節睡眠-覺醒週期的重要激素。長時間暴露於電子螢幕的藍光下會導致入睡困難,降低睡眠質量,並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睡姿不當。比如長時間仰臥可能導致胃酸倒流引發反流性食管炎;而趴著睡可能會壓迫呼吸道和心臟,影響呼吸和血液迴圈,造成低氧血癥等問題。
晚餐過飽或飲酒後立刻入睡。這兩種行為都會干擾正常的消化過程,導致胃部不適,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可能誘發夜間心腦血管事件。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面臨著種種挑戰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夢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看到彩虹的美麗。讓我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