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法下

来自女性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九十一條

被保險人因受第三人之請求而為抗辯,所支出之訴訟上或訴訟外之必要費用,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由保險人負擔之。

被保險人得請求保險人墊給前項費用。

<b>第九十二條

保險契約係為被保險人所營事業之損失賠償責任而訂立者,被保險人之代理人、管理人或監督人所負之損失賠償責任,亦享受保險之利益,其契約視同並為第三人之利益而訂立。

<b>第九十三條

保險人得約定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就其責任所為之承認、和解或賠償,未經其參與者,不受拘束。但經要保人或被保險人通知保險人參與而無正當理由拒絕或藉故遲延者,不在此限。

<b>第九十四條

保險人於第三人由被保險人應負責任事故所致之損失,未受賠償以前,不得以賠償金額之全部或一部給付被保險人。

被保險人對<b>第三人應負損失賠償責任確定時,<b>第三人得在保險金額範圍內,依其應得之比例,直接向保險人請求給付賠償金額。

<b>第九十五條

保險人得經被保險人通知,直接對第三人為賠償金額之給付。

<b>第四節之一 保證保險

第九十五條之一

保證保險人於被保險人因其受僱人之不誠實行為或其債務人之不履行債務所致損失,負賠償之責。

第九十五條之二

以受僱人之不誠實行為為保險事故之保證保險契約,除記載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及住所。

二、受僱人之姓名、職稱或其他得以認定為受僱人之方式。

第九十五條之三

以債務人之不履行債務為保險事故之保證保險契約,除記載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及住所。

二、債務人之姓名或其他得以認定為債務人之方式。

第五節 其他財產保險

第九十六條

其他財產保險為不屬於火災保險、海上保險、陸空保險、責任保險及保證保險之範圍,而以財物或無形利益為保險標的之各種保險。

第九十七條

保險人有隨時查勘保險標的物之權,如發現全部或一部份處於不正常狀態,經建議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修復後,再行使用。如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不接受建議時,得以書面通知終止保險契約或其有關部份。

第九十八條

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對於保險標的物未盡約定保護責任所致之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之責。

危險事故發生後,經鑑定係因要保人或被保險人未盡合理方法保護標的物,因而增加之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之責。

第九十九條

保險標的物受部份之損失,經賠償或回復原狀後,保險契約繼續有效;但與原保險情況有異時,得增減其保險費。

第一百條(刪除)

第四章 人身保險

第一節 人壽保險

第一百零一條

人壽保險人於被保險人在契約規定年限內死亡,或屆契約規定年限而仍生存時,依照契約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

第一百零二條

人壽保險之保險金額,依保險契約之所定。

第一百零三條

人壽保險之保險人,不得代位行使要保人或受益人因保險事故所生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

<b>第一百零四條

人壽保險契約,得由本人或第三人訂立之。

<b>第一百零五條

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

被保險人依前項所為之同意,得隨時撤銷之。其撤銷之方式應以書面通知保險人及要保人。

被保險人依前項規定行使其撤銷權者,視為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

<b>第一百零六條

第三人訂立之人壽保險契約,其權利之移轉或出質,非經被保險人以書面承認者,不生效力。

<b>第一百零七條

訂立人壽保險契約時,以未滿十四歲之未成年人,或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之人為被保險人,除喪葬費用之給付外,其餘死亡給付部分無效。

前項喪葬費用之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主管機關所規定之金額。

第一百零八條

人壽保險契約,除記載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性別、年齡及住所。

二、受益人姓名及與被保險人之關係或確定受益人之方法。

三、請求保險金額之保險事故及時期。

四、依第一百十八條之規定,有減少保險金額之條</b>件者,其條</b>件。

第一百零九條

被保險人故意自殺者,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但應將保險之保單價值準備金返還於應得之人。

保險契約載有被保險人故意自殺,保險人仍應給付保險金額之條</b>款者,其條</b>款於訂約二年後始生效力。恢復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其二年期限應自恢復停止效力之日起算。

被保險人因犯罪處死或拒捕或越獄致死者,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但保險費已付足二年以上者,保險人應將其保單價值準備金返還於應得之人。

第一百十條

要保人得通知保險人,以保險金額之全部或一部,給付其所指定之受益人一人或數人。

前項指定之受益人,以於請求保險金額時生存者為限。

第一百十一條

受益人經指定後,要保人對其保險利益,除聲明放棄處分權者外,仍得以契約或遺囑處分之。

要保人行使前項處分權,非經通知,不得對抗保險人。

第一百十二條

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

第一百十三條

死亡保險契約未指定受益人者,其保險金額作為被保險人遺產。

第一百十四條

受益人非經要保人之同意,或保險契約載明允許轉讓者,不得將其利益轉讓他人。

第一百十五條

利害關係人,均得代要保人交付保險費。

第一百十六條

人壽保險之保險費到期未交付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經催告到達後屆三十日仍不交付時,保險契約之效力停止。

催告應送達於要保人,或負有交付保險費義務之人之最後住所或居所,保險費經催告後,應於保險人營業所交付之。

第一項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內清償保險費、保險契約約定之利息及其他費用後,翌日上午零時起,開始恢復其

效力。要保人於停止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後申請恢復效力者,保險人得於要保人申請恢復效力之日起五日內要求要保人提供被保險人之可保

證明,除被保險人之危險程度有重大變更已達拒絕承保外,保險人不得拒絕其恢復效力。

保險人未於前項規定期限內要求要保人提供可保證明或於收到前項可保證明後十五日內不為拒絕者,視為同意恢復效力。

保險契約所定申請恢復效力之期限,自停止效力之日起不得低於二年,並不得遲於保險期間之屆滿日。

保險人於前項所規定之期限屆滿後,有終止契約之權。

保險契約終止時,保險費已付足二年以上,如有保單價值準備金者,保險人應返還其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險契約約定由保險人墊繳保險費者,於墊繳之本息超過保單價值準備金時,其停止效力及恢復效力之申請準用<b>第一項至<b>第六項規定。

*<b>第一百十七條

保險人對於保險費,不得以訴訟請求交付。

以被保險人終身為期,不附生存條</b>件之死亡保險契約,或契約訂定於若干年後給付保險金額或年金者,如保險費已付足二年以上而有

不交付時,於前條</b>第五項所定之期限屆滿後,保險人僅得減少保險金額或年金。

<b>第一百十八條

保險人依前條</b>規定,或因要保人請求,得減少保險金額或年金。其條</b>件及可減少之數額,應載明於保險契約。

減少保險金額或年金,應以訂原約時之條</b>件,訂立同類保險契約為計算標準。其減少後之金額,不得少於原契約終止時已有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減去營業費用,而以之作為保險費一次交付所能得之金額。

營業費用以原保險金額百分之一為限。

保險金額之一部,係因其保險費全數一次交付而訂定者,不因其他部分之分期交付保險費之不交付而受影響。

第一百十九條

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而保險費已付足一年以上者,保險人應於接到通知後一個月內償付解約金;其金額不得少於要保人應得保單價值準備金之四分之三。

償付解約金之條</b>件及金額,應載明於保險契約。

第一百二十條

保險費付足一年以上者,要保人得以保險契約為質,向保險人借款。

保險人於接到要保人之借款通知後,得於一個月以內之期間,貸給可得質借之金額。

以保險契約為質之借款,保險人應於借款本息超過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日之三十日前,以書面通知要保人返還借款本息,要保人未於該超

過之日前返還者,保險契約之效力自借款本息超過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日停止。

保險人未依前項規定為通知時,於保險人以書面通知要保人返還借款本息之日起三十日內要保人未返還者,保險契約之效力自該三十

日之次日起停止。

前二項停止效力之保險契約,其恢復效力之申請準用第一百十六條第三項至<b>第六項規定。

<b>第一百二十一條

受益人故意致被保險人於死或雖未致死者,喪失其受益權。

前項情形,如因該受益人喪失受益權,而致無受益人受領保險金額時,其保險金額作為被保險人遺產。

要保人故意致被保險人於死者,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保險費付足二年以上者,保險人應將其保單價值準備金給付與應得之人,無應得之人時,應解交國庫。

第一百二十二條

被保險人年齡不實,而其真實年齡已超過保險人所定保險年齡限度者,其契約無效。

因被保險人年齡不實,致所付之保險費少於應付數額者,保險金額應按照所付之保險費與被保險人之真實年齡比例減少之。

第一百二十三條

保險人破產時,受益人對於保險人得請求之保險金額之債權,以其保單價值準備金按訂約時之保險費率比例計算之。要保人破產時,保險契約訂有受益人者,仍為受益人之利益而存在。

投資型保險契約之投資資產,非各該投資型保險之受益人不得主張,亦不得請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權利。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壽保險之要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對於被保險人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有優先受償之權。

第二節 健康保險

第一百二十五條

健康保險人於被保險人疾病、分娩及其所致殘廢或死亡時,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

第一百二十六條

保險人於訂立保險契約前,對於被保險人得施以健康檢查。

前項檢查費用,由保險人負擔。

第一百二十七條

保險契約訂立時,被保險人已在疾病或妊娠情況中者,保險人對是項疾病或分娩,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八條

被保險人故意自殺或墮胎所致疾病、殘廢、流產或死亡,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

第一百二十九條

被保險人不與要保人為同一人時,保險契約除載明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各款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年齡及住所。

二、被保險人與要保人之關係。

第一百三十條

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十五條第一百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四條於健康保險準用之。

第三節 傷害保險

第一百三十一條

傷害保險人於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及其所致殘廢或死亡時,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

前項意外傷害,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所致者。

第一百三十二條

傷害保險契約,除記載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年齡、住所及與要保人之關係。

二、受益人之姓名及與被保險人之關係或確定受益人之方法。

三、請求保險金額之事故及時期。

第一百三十三條

被保險人故意自殺,或因犯罪行為,所致傷害、殘廢或死亡,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

第一百三十四條

受益人故意傷害被保險人者,無請求保險金額之權。

受益人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未遂時,被保險人得撤銷其受益權利。

第一百三十五條

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十條第一百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四條,於傷害保險準用之。

第四節 年金保險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

年金保險人於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或特定期間內,依照契約負一次或分期給付一定金額之責。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二

年金保險契約,除記載第五十五條規定事項外,並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姓名、性別、年齡及住所。

二、年金金額或確定年金金額之方法。

三、受益人之姓名及與被保險人之關係。

四、請求年金之期間、日期及給付方法。

五、依第一百十八條規定,有減少年金之條</b>件者,其條</b>件。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三

受益人於被保險人生存期間為被保險人本人。

保險契約載有於被保險人死亡後給付年金者,其受益人準用第一百十條第一百十三條規定。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四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一百十四條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於年金保險準用之。但於年金給付期間,要保人不得終止契約或以保險契約為質,向保險人借款。

第五章 保險業

第一節 通  則

第一百三十六條

保險業之組織,以股份有限公司或合作社為限。但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非保險業不得兼營保險或類似保險之業務。

違反前項規定者,由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司法警察機關取締,並移送法辦;如屬法人組織,其負責人對有關債務,應負連帶

清償責任。

執行前項任務時,得依法搜索扣押被取締者之會計帳簿及文件,並得撤除其標誌等設施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保險業之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者,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經主管機關許可外,其股票應辦理公開發行。

第一百三十七條

保險業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並依法為設立登記,繳存保證金,領得營業執照後,不得開始營業。

保險業申請設立許可應具備之條</b>件、程序、應檢附之文件、發起人、董事、監察人與經理人應具備之資格條</b>件、廢止許可、分支機

構之設立、保險契約轉讓、解散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外國保險業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並依法為設立登記,繳存保證金,領得營業執照後,不得開始營業。

外國保險業,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本法有關保險業之規定。

外國保險業申請設立許可應具備之條</b>件、程序、應檢附之文件、廢止許可、營業執照核發、增設分公司之條</b>件、營業項目變更、撤

換負責人之情事、資金運用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依其他法律設立之保險業,除各該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本法有關保險業之規定。

第一百三十七條之一

保險業負責人應具備之資格,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三十八條

財產保險業經營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業經營人身保險,同一保險業不得兼營財產保險及人身保險業務。但財產保險業經主管機關核

准經營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者,不在此限。

財產保險業依前項但書規定經營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業務應具備之條</b>件、業務範圍、申請核准應檢附之文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保險業不得兼營本法規定以外之業務。但經主管機關核准辦理其他與保險有關業務者,不在此限。

保險業辦理前項與保險有關業務,涉及外匯業務之經營者,須經中央銀行之許可。

保險合作社不得經營非社員之業務。

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一

財產保險業應承保住宅地震危險,以主管機關建立之危險分散機制為之。

前項危險分散機制,應成立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負責管理,就超過財產保險業共保承擔限額部分,由該基金承擔、向國內、外

為再保險、以主管機關指定之方式為之或由政府承受。

前二項有關危險分散機制之承擔限額、保險金額、保險費率、各種準備金之提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之捐助章</b>程、業務範圍、資金運用及其他管理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因發生重大震災,致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累積之金額不足支付應攤付之賠款,為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必要時,該基金得請求主管機關

會同財政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由國庫提供擔保,以取得必要之資金來源。

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二  

保險業經營人身保險業務,保險契約得約定保險金一次或分期給付。

人身保險契約中屬死亡或殘廢之保險金部分, 要保人於保險事故發生前得預先洽訂信託契約,由保險業擔任該保險信託之受託人,

其中要保人與被保險人應為同一人,該信託契約之受益人並應為保險契約之受益人,且以被保險人、未成年人、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

之人為限。

前項信託給付屬本金部分,視為保險給付。

保險業辦理保險金信託業務應設置信託專戶,並以信託財產名義表彰。

前項信託財產為應登記之財產者,應依有關規定為信託登記。

第四項信託財產為有價證券者,保險業設置信託專戶,並以信託財產名義表彰;其以信託財產為交易行為時,得對抗<b>第三人,

不適用信託法<b>第四條第二項規定。

保險業辦理保險金信託,其資金運用範圍以下列為限:

一、現金或銀行存款。

二、公債或金融債券。

三、短期票券。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資金運用方式。

*<b>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三 

保險業經營保險金信託業務,應經主管機關許可,其營業及會計必須獨立。

保險業為擔保其因違反受託人義務而對委託人或受益人所負之損害賠償、利益返還或其他責任,應提存賠償準備。

保險業申請許可經營保險金信託業務應具備之條</b>件、應檢附之文件、廢止許可、應提存賠償準備額度、提存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

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三十九條

各種保險業資本或基金之最低額,由主管機關,審酌各地經濟實況,及各種保險業務之需要,分別呈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一百四十條

保險公司得簽訂參加保單紅利之保險契約。

保險合作社簽訂之保險契約,以參加保單紅利者為限。

前二項保單紅利之計算基礎及方法,應於保險契約中明訂之。

第一百四十一條

保險業應按資本或基金實收總額百分之十五,繳存保證金於國庫。

第一百四十二條

保證金之繳存應以現金為之;但經主管機關之核准,得以公債或庫券代繳之。

前項繳存保證金非俟宣告停業依法完成清算,不予發還。

以有價證券抵繳保證金者,其息票部份,在宣告停業依法清算時,得准移充清算費用。

第一百四十三條

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之擔保。但保險業有下列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不在此限:

一、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之週轉需要。

二、因合併或承受經營不善同業之有效契約。

三、為強化財務結構,發行具有資本性質之債券。

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一

為保障被保險人之基本權益,並維護金融之安定,財產保險業及人身保險業應分別提撥資金,設置財團法人安定基金。

財團法人安定基金之組織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安定基金由各保險業者提撥;其提撥比率,由主管機關審酌經濟、金融發展情形及保險業承擔能力定之,並不得低於各保險業者總保險費

收入之千分之一。

安定基金累積之金額不足保障被保險人權益,且有嚴重危及金融安定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向金融機構借款。

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二 (刪除)

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三  

安定基金辦理之事項如下:

一、對經營困難保險業之貸款。

二、保險業因與經營不善同業進行合併或承受其契約,致遭受損失時,安定基金得予以低利貸款或補助。

三、保險業依第一百四十九條第四項規定被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或命令解散,或經接管人依<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二第三項規定向法院聲請

重整時,安定基金於必要時應代該保險業墊付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依有效契約所得為之請求,並就其墊付金額取得並行使該要保人

、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對該保險業之請求權。

四、保險業依本法規定進行重整時,為保障被保險人權益,協助重整程序之迅速進行,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除提出書面反對意見

者外,視為同意安定基金代理其出席關係人會議及行使重整相關權利。安定基金執行代理行為之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由安定基金訂定

,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五、受主管機關委託擔任接管人、清理人或清算人職務。

六、經主管機關核可承接不具清償能力保險公司之保險契約。

七、其他為安定保險市場或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事項。

安定基金辦理前項<b>第一款至<b>第三款及<b>第七款事項,其資金動用時點、範圍及限額,由安定基金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

保險業與經營不善同業進行合併或承受其契約致遭受損失,依<b>第一項<b>第二款規定申請安定基金補助者,其金額不得超過安定基金依同項

<b>第三款規定墊付之總額。

*<b>第一百四十三條之四

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二百;必要時,主管機關得參照國際標準調整比率。

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未達前項規定之比率者,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並得視其情節</b>輕重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或限制。

前二項所定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範圍、計算方法、管理、必要處置或限制之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四條

保險業之各種保險單條</b>款、保險費及其他相關資料,由主管機關視各種保險之發展狀況,分別規定銷售前應採行之程序、審核及內容

有錯誤、不實或違反規定之處置等事項之準則。

為健全保險業務之經營,保險業應聘用精算人員並指派其中一人為簽證精算人員,負責保險費率之釐訂、各種準備金之核算簽證及辦理

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其資格條</b>件、簽證內容、教育訓練、懲處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前項簽證精算人員之指派應經董(理)事會同意,並報主管機關備查。

簽證精算人員應本公正及公平原則向其所屬保險業之董(理)事會及主管機關提供各項簽證報告;其簽證報告內容有虛偽、隱匿、遺漏

或錯誤情事者,主管機關得視其情節</b>輕重為警告、停止於一年以內期間簽證或廢止其簽證精算人員資格。

第一百四十四條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保險業得以共保方式承保:

一、 有關巨災損失之保險者。

二、 配合政府政策需要者。

三、 基於公共利益之考量者。

四、 能有效提昇對投保大眾之服務者。

五、 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者。

第一百四十五條

保險業於營業年度屆滿時,應分別保險種類,計算其應提存之各種準備金,記載於特設之帳簿。

前項所稱各種準備金之提存比率、計算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五條之一 

保險業於完納一切稅捐後,分派盈餘時,應先提百分之二十為法定盈餘公積。但法定盈餘公積,已達其資本總額或基金總額時,不在此限。

保險業得以章</b>程規定或經股東會或社員大會決議,另提特別盈餘公積。主管機關於必要時,亦得命其提列。

第一項規定,自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四日修正之條文生效之次一會計年度施行。

第一百四十六條

保險業資金之運用,除存款外,以下列各款為限:

一、有價證券。

二、不動產。

三、放款。

四、辦理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

五、國外投資。

六、投資保險相關事業。

七、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

八、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資金運用。

前項所定資金,包括業主權益及各種準備金。

第一項所定存款,其存放於每一金融機構之金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十。但經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b>第一項<b>第六款所稱保險相關事業,指保險、金融控股、銀行、票券、信託、信用卡、融資性租賃、證券、期貨、證券投資信託、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及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保險相關事業。

保險業經營投資型保險業務、勞工退休金年金保險業務應專設帳簿,記載其投資資產之價值。

投資型保險業務專設帳簿之管理、保存、投資資產之運用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不受<b>第一項、<b>第三項、

<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二、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四、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五及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七規定之限制。

第五項規定應專設帳簿之資產,如要保人以保險契約委任保險業全權決定運用標的,且將該資產運用於證券交易法<b>第六條規定之

有價證券者,應依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申請兼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

保險業依第一項<b>第七款規定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之條件、交易範圍、交易限額、內部處理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

保險業資金得購買下列有價證券:

一、公債、國庫券。

二、金融債券、可轉讓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金融機構保證商業本票;其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三十五。

三、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公司股票;其購買每一公司之股票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及該發行股票之公司實收資本額

     百分之十。

四、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有擔保公司債,或經評等機構評定為相當等級以上之公司所發行之公司債;其購買每一公司之公司債總額

     ,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及該發行公司債之公司實收資本額百分之十。

五、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共同信託基金受益憑證;其投資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十及每一基金已發行

     之受益憑證總額百分之十。

六、證券化商品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保險業購買之有價證券;其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十。

前項第三款及<b>第四款之投資總額,合計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三十五。

保險業依<b>第一項<b>第三款投資,不得有下列情事之一:

一、以保險業或其代表人擔任被投資公司董事、監察人。

二、行使表決權支持其關係人或關係人之董事、監察人、職員擔任被投資金融機構董事、監察人。

三、指派人員獲聘為被投資公司經理人。

保險業依<b>第一項<b>第三款至<b>第六款規定投資於公開發行之未上市、未上櫃有價證券、私募之有價證券;其應具備之條件、投資範圍、內容

、投資規範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二

保險業對不動產之投資,以所投資不動產即時利用並有收益者為限;其投資總額,除自用不動產外,不得超過其資金百分之三十。但購買自用不動產總額不得超過其業主權益之總額。

保險業不動產之取得及處分,應經合法之不動產鑑價機構評價。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

保險業辦理放款,以下列各款為限:

一、銀行或主管機關認可之信用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放款。

二、以動產或不動產為擔保之放款。

三、以合於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之有價證券為質之放款。

四、人壽保險業以各該保險業所簽發之人壽保險單為質之放款。

前項第一款至<b>第三款放款,每一單位放款金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其放款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三十五。

保險業依<b>第一項<b>第一款、<b>第二款及<b>第三款對其負責人、職員或主要股東,或對與其負責人或辦理授信之職員有利害關係者,所為之擔保

放款,應有十足擔保,其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同類放款對象,如放款達主管機關規定金額以上者,並應經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之出席及出席

董事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其利害關係人之範圍、限額、放款總餘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保險業依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第一項<b>第三款及<b>第四款對每一公司股票及公司債之投資與依<b>第一項<b>第三款以該公司發行之股票及公司債為

質之放款,合併計算不得超過其資金百分之十與該發行股票及公司債之公司實收資本額百分之十。

*<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四 

保險業資金辦理國外投資,以下列各款為限:

一、外匯存款。

二、國外有價證券。

三、設立或投資國外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保險相關事業。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國外投資。

保險業資金依前項規定辦理國外投資總額,由主管機關視各保險業之經營情況核定之,最高不得超過各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四十五。

保險業資金辦理國外投資之投資規範、投資額度、審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五 

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應申請主管機關核准;其申請核准應具備之文件、程序、運用或投資之範圍、限額及

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前項資金運用方式為投資公司股票時,準用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第三項規定;其投資之條件及比率,不受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第一項

<b>第三款規定之限制。

*<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六 

保險業業主權益,超過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最低資本或基金最低額者,得經主管機關核准,投資保險相關事業所發行之股票,不受第一百

四十六條之一第一項<b>第三款及<b>第三項規定之限制;其投資總額,最高不得超過該保險業業主權益。

保險業依前項規定投資而與被投資公司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者,其投資總額,最高不得超過該保險業業主權益百分之四十。

保險業依<b>第一項規定投資保險相關事業,其控制與從屬關係之範圍、投資申報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七

主管機關對於保險業就同一人、同一關係人或同一關係企業之放款或其他交易得予限制;其限額、其他交易之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前項所稱同一人,指同一自然人或同一法人;同一關係人之範圍,包含本人、配偶、二親等以內之血親及以本人或配偶為負責人之

事業;同一關係企業之範圍,適用公司法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一至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三、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九及第三百六十九條之十一規定。

主管機關對於保險業與其利害關係人從事放款以外之其他交易得予限制;其利害關係人及交易之範圍、決議程序、限額及其他應遵行

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八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三項所列舉之放款對象,利用他人名義向保險業申請辦理之放款,適用<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三項之規定。

向保險業申請辦理之放款,其款項為利用他人名義之人所使用,或其款項移轉為利用他人名義之人所有時,推定為前項所稱利用他人名義之人向保險業申請辦理之放款。

*<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九

保險業因持有有價證券行使股東權利時,不得有股權交換或利益輸送之情事,並不得損及要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利益。

保險業於出席被投資公司股東會前,應將行使表決權之評估分析作業作成說明,並應於各該次股東會後,將行使表決權之書面紀錄,

提報董事會。

保險業及其從屬公司,不得擔任被投資公司之委託書徵求人或委託他人擔任委託書徵求人。

第一百四十七條

保險業辦理再保險之分出、分入或其他危險分散機制業務之方式、限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七條之一

保險業專營再保險業務者,為專業再保險業,不適用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項、<b>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一、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三及第一百

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

前項專業再保險業之業務、財務及其他相關管理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b>第一百四十八條

主管機關得隨時派員檢查保險業之業務及財務狀況,或令保險業於限期內報告營業狀況。

前項檢查,主管機關得委託適當機構或專業經驗人員擔任;其費用,由受檢查之保險業負擔。

前二項檢查人員執行職務時,得為下列行為,保險業負責人及相關人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一 、令保險業提供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一第一項所定各項書表,並提出證明文件、單據、表冊及有關資料。

二、 詢問保險業相關業務之負責人及相關人員。

三、 評估保險業資產及負債。

<b>第一項及<b>第二項檢查人員執行職務時,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於取得主管機關許可後,得為下列行為:

一 、要求受檢查保險業之關係企業提供財務報告,或檢查其有關之帳冊、文件,或向其有關之職員詢問。

二 、向其他金融機構查核該保險業與其關係企業及涉嫌為其利用名義交易者之交易資料。

前項所稱關係企業之範圍,適用公司法<b>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一至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三、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九及第三百六十九條之十一規定。

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一

保險業每屆營業年度終了,應將其營業狀況連同資金運用情形,作成報告書,併同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及

盈餘分配或虧損撥補之議案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項目,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提經股東會或社員代表大會承認後,十五日內報請

主管機關備查。

保險業除依前項規定提報財務業務報告外,主管機關並得視需要,令保險業於規定期限內,依規定之格式及內容,將業務及財務狀況彙報

主管機關或其指定之機構,或提出帳簿、表冊、傳票或其他有關財務業務文件。

前二項財務報告之編製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二

保險業應依規定據實編製記載有財務及業務事項之說明文件提供公開查閱。

保險業於有攸關消費大眾權益之重大訊息發生時,應於二日內以書面向主管機關報告,並主動公開說明。

第一項說明文件及前項重大訊息之內容、公開時期及方式,由主管機關定之。

<b>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三

保險業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保險業對資產品質之評估、各種準備金之提存、逾期放款、催收款之清理、呆帳之轉銷及保單之招攬核保理賠,應建立內部處理制度及程序;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九條

保險業違反法令、章</b>程或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時,主管機關除得予以糾正或命其限期改善外,並得視情況為下列處分:

一、限制其營業或資金運用範圍。

二、命其停售保險商品或限制其保險商品之開辦。

三、命其增資。

四、命其解除經理人或職員之職務。

保險業不遵行前項處分,主管機關應依情節</b>,分別為下列處分:

一、撤銷法定會議之決議。

二、解除董(理)事、監察人(監事)職務或停止其於一定期間內執行職務。

三、其他必要之處置。

依前項第二款規定解除董(理)事、監察人(監事)職務時,由主管機關通知公司(合作社)登記之主管機關註銷其董(理)事、

監察人(監事)登記。

保險業因業務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或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或有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依情節之輕重

,分別為下列處分:

一、監管。

二、接管。

三、勒令停業清理。

四、命令解散。

依前項規定監管、接管、停業清理或解散者,主管機關得委託其他保險業、保險相關機構或具有專業經驗人員擔任監管人、接管人、

清理人或清算人;其有涉及安定基金補償事項時,並應通知安定基金配合辦理。

前項經主管機關委託之相關機構或個人,於辦理受委託事項時,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

保險業受接管或被勒令停業清理時,不適用公司法有關臨時管理人或檢查人之規定,除依本法規定聲請之重整外,其他重整、破產、

和解之聲請及強制執行程序當然停止。

接管人依本法規定聲請重整,就該受接管保險業於受接管前已聲請重整者,得聲請法院合併審理或裁定;必要時,法院得於裁定前訊問

利害關係人。

保險業經主管機關依第四項<b>第一款規定為監管處分時,非經監管人同意,保險業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支付款項或處分財產,超過主管機關規定之限額。

二、締結契約或重大義務之承諾。

三、其他重大影響財務之事項。

監管人執行監管職務時,準用<b>第一百四十八條有關檢查之規定。

保險業監管或接管之程序、監管人與接管人之職權、費用負擔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一

保險業收受主管機關接管處分之通知後,應將其業務之經營及財產之管理處分權移交予接管人。原有股東會、董事、監察人或類似機構之職權即行停止。

保險業之董事、經理人或類似機構應將有關業務及財務上一切帳冊、文件與財產列表移交與接管人。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其他職員,對於接管人所為關於業務或財務狀況之詢問,有答復之義務。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二

保險業於受接管期間內,主管機關對其新業務之承接、受理有效保險契約之變更或終止、受理要保人以保險契約為質之借款或償付保險契

約之解約金,得予以限制。

接管人執行職務而有下列行為時,應事先取得主管機關許可:

一、增資或減資後再增資。

二、讓與全部或部分營業、資產或負債。

三、與其他保險業合併。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重要事項。

接管人接管保險業後三個月內未將全部營業、資產或負債移轉者,除有重建更生之可能應向法院聲請重整外,應報請主管機關為清理之

處分。上述期限,必要時接管人得向主管機關申請展延。

法院受理接管人依本法規定之重整聲請時,得逕依主管機關所提出之財務業務檢查報告及意見於三十日內為裁定。

依保險契約所生之權利於保險業重整時,有優先受償權,並免為重整債權之申報。

接管人依本法聲請重整之保險業,不以公開發行股票或公司債之公司為限,且其重整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公司法有關重整之規定。

受接管保險業依第二項<b>第二款規定讓與全部或部分營業、資產或負債時,如受接管保險業之有效保險契約之保險費率與當時情況有

顯著差異,非調高其保險費率或降低其保險金額,其他保險業不予承接者,接管人得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調整其保險費率或保險金額。

<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三

監管、接管之期限,由主管機關定之。在監管、接管期間,監管、接管原因消失時,監管人、接管人應報請主管機關終止監管、接管。

接管期間屆滿或雖未屆滿而經主管機關決定終止接管時,接管人應將經營之有關業務及財務上一切帳冊、文件與財產,列表移交與該保險業之代表人。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四

第一百四十九條為解散之處分者,其清算程序,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其為公司組織者,準用公司法關於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之規定;其為合作社組織者,準用合作社法關於清算之規定。但有公司法第三百三十五條特別清算之原因者,均應準用公司法關於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清算之程序為之。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五

監管人、接管人、清理人或清算人之報酬及因執行職務所生之費用,由受監管、接管、清理、清算之保險業負擔,並優先於其他債權受清償。

前項報酬,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定。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六

保險業經主管機關依第一百四十九條第四項規定為監管、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或命令解散之處分時,主管機關對該保險業及其負責人或有

違法嫌疑之職員,得通知有關機關或機構禁止其財產為移轉、交付或設定他項權利,並得函請入出境許可之機關限制其出境。

*<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七 

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之保險業受讓依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二第二項<b>第二款受接管保險業讓與之營業、資產或負債時,適用下列規定:

一、股份有限公司受讓全部營業、資產或負債時,應經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東出席之股東會,以出席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

意行之;不同意之股東不得請求收買股份,免依公司法<b>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辦理。

二、債權讓與之通知以公告方式辦理之,免依民法第二百九十七條之規定辦理。

三、承擔債務時免依民法第三百零一條債權人承認之規定辦理。

四、經主管機關認為有緊急處理之必要,且對市場競爭無重大不利影響時,免依公平交易法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向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

會申報結合。

保險業依<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二第二項<b>第三款與受接管保險業合併時,除適用前項<b>第一款及<b>第四款規定外,解散或合併之通知得以公告方式

辦理之,免依公司法<b>第三百十六條第四項規定辦理。

*<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八 

保險業之清理,主管機關應指定清理人為之,並得派員監督清理之進行。

清理人之職務如下:

一、了結現務。

二、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保險業經主管機關為勒令停業清理之處分時,準用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一、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二第一項及<b>第七項規定。

清理人執行<b>第二項職務,有代表保險業為訴訟上及訴訟外一切行為之權。但將保險業營業、資產或負債予以轉讓,或與其他保險業合併時

,應報經主管機關核准。

其他保險業受讓受清理保險業之營業、資產或負債或與其合併時,應依前條規定辦理。

清理人執行職務聲請假扣押、假處分時,得免提供擔保。

第一百四十九條之九

清理人就任後,應即於保險業所在地之日報為三日以上之公告,催告債權人於三十日內申報其債權,並應聲明屆期不申報者,不列入清理。但清理人所明知之債權,不在此限。

清理人應即查明保險業之財產狀況,於申報期限屆滿後三個月內造具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並擬具清理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並將資產負債表於保險業所在地日報公告之。

清理人於第一項所定申報期限內,不得對債權人為清償。但對已屆清償期之職員薪資,不在此限。

*<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十

保險業經主管機關勒令停業進行清理時,第三人對該保險業之債權,除依訴訟程序確定其權利者外,非依前條第一項規定之清理程序,

不得行使。

前項債權因涉訟致分配有稽延之虞時,清理人得按照清理分配比例提存相當金額,而將所餘財產分配於其他債權人。

下列各款債權,不列入清理:

一、債權人參加清理程序為個人利益所支出之費用。

二、保險業停業日後債務不履行所生之損害賠償及違約金。

三、罰金、罰鍰及追繳金。

在保險業停業日前,對於保險業之財產有質權、抵押權或留置權者,就其財產有別除權;有別除權之債權人不依清理程序而行使其權利。

但行使別除權後未能受清償之債權,得依清理程序申報列入清理債權。

清理人因執行清理職務所生之費用及債務,應先於清理債權,隨時由受清理保險業財產清償之。

依前條第一項規定申報之債權或為清理人所明知而列入清理之債權,其請求權時效中斷,自清理完結之日起重行起算。

債權人依清理程序已受清償者,其債權未能受清償之部分,對該保險業之請求權視為消滅。清理完結後,如復發現可分配之財產時,

應追加分配,於列入清理程序之債權人受清償後,有剩餘時,<b>第三項之債權人仍得請求清償。

*<b>第一百四十九條之十一  

清理人應於清理完結後十五日內造具清理期內收支表、損益表及各項帳冊,並將收支表及損益表於保險業所在地之新聞紙及主管機關指定

之網站公告後,報主管機關廢止保險業許可。

前項經廢止許可之保險業,自停業時起視為解散,原有清理程序視為清算。

第一百五十條

保險業解散清算時,應將其營業執照繳銷。

第二節 保險公司

第一百五十一條

保險公司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適用公司法關於股份有限公司之規定。

第一百五十二條

保險公司之股票,不得為無記名式。

第一百五十三條

保險公司違反保險法令經營業務,致資產不足清償債務時,其董事長、董事、監察人、總經理及負責決定該項業務之經理,對公司之債權人應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

主管機關對前項應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之負責人,得通知有關機關或機構禁止其財產為移轉、交付或設定他項權利,並得函請入出境許可之機關限制其出境。

第一項責任,於各該負責人卸職登記之日起滿三年解除。

<b>第一百五十四條(刪除)

第一百五十五條(刪除)

第三節 保險合作社

第一百五十六條

保險合作社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合作社法及其有關法令之規定。

第一百五十七條

保險合作社,除依合作社法籌集股金外,並依本法籌足基金。

前項基金非俟公積金積至與基金總額相等時,不得發還。

第一百五十八條

保險合作社於社員出社時,其現存財產不足抵償債務,出社之社員仍負擔出社前應負之責任。

第一百五十九條

保險合作社之理事,不得兼任其他合作社之理事、監事或無限責任社員。

第一百六十條(刪除)

第一百六十一條

保險合作社之社員,對於保險合作社應付之股金及基金,不得以其對保險合作社之債權互相抵銷。

第一百六十二條

財產保險合作社之預定社員人數不得少於三百人;人身保險合作社之預定社員人數不得少於五百人。

第四節 保險業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

第一百六十三條

保險業之經紀人、代理人、公證人,非向主管機關登記,繳存保證金或投保責任保險,領有執業證書,不得執行業務。

前項經紀人、代理人、公證人,或其他個人及法人,不得為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之保險業經營或介紹保險業務。

第一百六十四條

保險業務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應繳存之保證金或投保責任保險之保險金額,由主管機關訂之。

第一百六十五條

保險業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應有固定業務處所,並專設帳簿記載業務收支。

第四節之一 同業公會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一

保險業、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保險公證人公司非加入同業公會,不得營業;同業公會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其加入,

或就其加入附加不當之條</b>件。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二  

同業公會為會員之健全經營及維護同業之聲譽,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訂定共同性業務規章</b>、自律規範及各項實務作業規定,並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後供會員遵循。

二、就會員所經營業務,為必要指導或協調其間之糾紛。

三、主管機關規定或委託辦理之事項。

四、其他為達成保險業務發展及公會任務之必要業務。

同業公會為辦理前項事項,得要求會員提供有關資料或提出說明。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三 

同業公會之業務、財務規範與監督、章</b>程應記載事項、負責人與業務人員之資格條</b>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四 

同業公會之理事、監事有違反法令、怠於遵守該會章</b>程、規章</b>、濫用職權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之行為者,主管機關得予以糾正或命令同業

公會予以解任。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五 

主管機關為健全保險市場或保護被保險人之權益,必要時得命令同業公會變更其章</b>程、規章</b>、規範或決議,或提供參考、報告之資料,

或為其他一定之行為。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六 

同業公會得依章</b>程之規定,對會員或其會員代表違反章</b>程、規章</b>、自律規範、會員大會或理事會決議等事項時,為必要之處置。

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七

同業公會章</b>程之變更及理事會、監事會會議紀錄,應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第五節 罰  則

第一百六十六條

未依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保險業務者,應勒令停業,並處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第一百六十七條

非保險業經營保險或類似保險業務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法人犯前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

第一百六十七條之一

違反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一百六十七條之二

違反第一百七十七條所定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管理規則者,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應限期改正,或併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情節</b>重大者,並得命令停止執業或撤銷執業證書。

第一百六十八條

保險業違反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項、<b>第三項、<b>第五項或<b>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業務範圍之規定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

下罰鍰。

保險業違反<b>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二第二項、<b>第四項、<b>第五項、<b>第七項、<b>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三第一項、<b>第二項或<b>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賠償

準備金提存額度、提存方式之規定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其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經營保險金信託業務

之許可。

保險業違反第一百四十三條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保險業資金之運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或勒令撤換其負責人;其情節</b>重大者,並得撤銷其

營業執照:

一、違反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項、<b>第三項、<b>第五項、<b>第七項或<b>第六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專設帳簿之管理、保存及投資資產運用之規定,

或違反<b>第八項所定辦法中有關保險業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之條件、交易範圍、交易限額、內部處理程序之規定。

二、違反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一第一項、<b>第二項、<b>第三項或<b>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投資條件、投資範圍、內容及投資規範之規定。

三、違反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二規定。

四、違反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一項、<b>第二項或<b>第四項規定。

五、違反<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四第一項、<b>第二項或<b>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投資規範或投資額度之規定。

六、違反<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五第一項前段規定、同條後段所定辦法中有關投資範圍或限額之規定。

七、違反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六第一項、<b>第二項或<b>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投資申報方式之規定。

八、違反<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七第一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放款或其他交易限額之規定,或<b>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決議程序或限額之規定。

九、違反<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九第一項、<b>第二項或<b>第三項規定。

保險業依<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三項或<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八第一項規定所為之放款無十足擔保或條件優於其他同類放款對象者,其行為負

責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保險業依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三項或<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八第一項規定所為之擔保放款達主管機關規定金額以上,未經董事會三分之二以

上董事之出席及出席董事四分之三以上同意者,或違反<b>第一百四十六條之三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放款限額、放款總餘額之規定者,其

行為負責人處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

<b>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一

主管機關依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派員,或委託適當機構或專業經驗人員,檢查保險業之業務及財務狀況或令保險業於限期內報告營業狀況時,保險業之負責人或職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百八十萬元以上九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 、拒絕檢查或拒絕開啟金庫或其他庫房。

二 、隱匿或毀損有關業務或財務狀況之帳冊文件。

三 、無故對檢查人員之詢問不為答復或答復不實。

四 、逾期提報財務報告、財產目錄或其他有關資料及報告,或提報不實、不全或未於規定期限內繳納查核費用者。

保險業之關係企業或其他金融機構,於主管機關依第一百四十八條第四項派員檢查時,怠於提供財務報告、帳冊、文件或相關交易資料者,處新臺幣一百八十萬元以上九百萬元以下罰鍰。

<b>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

保險業負責人或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保險業之利益,而為違背保險業經營之行為,致生損害於保險業之財產或利益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其犯罪所得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上五億元以下罰金。

保險業負責人或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前項犯罪之行為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b>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

<b>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三

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之罪,於犯罪後自首,如有犯罪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並因而查獲其他正犯 或共犯者,免除其刑。 犯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之罪,在偵查中自白,如有犯罪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 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之罪,其犯罪所得利益超過罰金最高額時,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加重罰金;如損及保險市場穩定者,加 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一百六十八條之四

犯本法之罪,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屬於犯人者,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或以其財產抵償之。

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五

犯本法之罪,所科罰金達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而無力完納者,易服勞役期間為二年以下,其折算標準以罰金總額與二年之日數比例折算;所科罰金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而無力完納者,易服勞役期間為三年以下,其折算標準以罰金總額與三年之日數比例折算。

第一百六十八條之六

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第一項之保險業負責人、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保險業之權利者,保險業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前項之保險業負責人、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害於保險業之權利,且受益之人於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保險業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依前二項規定聲請法院撤銷時,得並聲請命受益之人或轉得人回復原狀。但轉得人於轉得時不知有撤銷原因者,不在此限。

<b>第一項之保險業負責人、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與其配偶、直系親屬、同居親屬、家長或家屬間所為之處分其財產行為,均視為無償行為。

<b>第一項之保險業負責人、職員或以他人名義投資而直接或間接控制該保險業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之人與前項以外之人所為之處分其財產行為,推定為無償行為。

<b>第一項及<b>第二項之撤銷權,自保險業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一年間不行使,或自行為時起經過十年而消滅。

<b>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七

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第一項之罪,為洗錢防制法<b>第三條第一項所定之重大犯罪,適用洗錢防制法之相關規定。

*<b>第一百六十九條

保險業違反第七十二條規定超額承保者,除違反部分無效外,處新臺幣四十五萬元以上二百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一(刪除)

第一百六十九條之二

保險業對於安定基金之提撥,如未依限或拒絕繳付者,主管機關得視情節</b>之輕重,處新臺幣二十四萬元以上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鍰,或勒令撤換其負責人。

第一百七十條(刪除)

第一百七十條之一

保險業辦理再保險業務違反第一百四十七條所定辦法中有關再保險之分出、分入、其他危險分散機制業務之方式或限額之規定者,處新臺

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專業再保險業違反第一百四十七條之一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業務範圍或財務管理之規定者,處新臺幣九十萬元以上四百五十萬元以下

罰鍰。

<b>第一百七十一條

保險業違反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撤換其核保或精算人員。

第一百七十一條之一

保險業違反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一第一項或<b>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保險業違反<b>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二第一項規定,未提供說明文件供查閱、或所提供之說明文件未依規定記載,或所提供之說明文件記載不實

,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保險業違反<b>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二第二項規定,未依限向主管機關報告或主動公開說明,或向主管機關報告或公開說明之內容不實,

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保險業違反<b>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三第一項規定,未建立或未執行內部控制或稽核制度,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保險業違反<b>第一百四十八條之三第二項規定,未建立或未執行內部處理制度或程序,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b>第一百七十二條

保險業經撤銷登記延不清算者,得處負責人各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一

保險業於主管機關監管、接管或勒令停業清理時,其董(理)事、監察人(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拒絕將保險業業務財務有關之帳冊、文件、印章</b>及財產等列表移交予監管人、接管人或清理人或不為全部移交。

二、隱匿或毀損與業務有關之帳冊、隱匿或毀棄該保險業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

三、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

四、無故拒絕監管人、接管人或清理人之詢問,或對其詢問為虛偽之答覆,致影響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權益者。

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二

保險業經依本節</b>規定處罰後,於規定限期內仍不予改正者,得對其同一事實或行為,再予加一倍至五倍處罰。

第一百七十三條(刪除)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百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另以法律定之。

第一百七十四條之一

法院為審理違反本法之犯罪案件,得設立專業法庭或指定專人辦理。

第一百七十五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 

為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保險市場主管機關之國際合作,政府或其授權之機構依互惠原則,得與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就資訊交換、

技術合作、協助調查等事項,簽訂合作條</b>約或協定。

除有妨害國家利益或投保大眾權益者外,主管機關依前項簽訂之條</b>約或協定,得洽請相關機關、機構依法提供必要資訊,並基於互惠

及保密原則,提供予與我國簽訂條</b>約或協定之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

第一百七十六條

保險業之設立、登記、轉讓、合併及解散清理,除依公司法規定外,應將詳細程序明訂於管理辦法內。

第一百七十七條

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及保險業務員之資格取得、登錄、撤銷登錄、教育訓練、懲處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百七十八條

本法除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五月三十日修正公布之條</b>文自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