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貴說 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共賞明月,共享佳餚。 然而,在這傳統佳節裡,除了吃月餅、賞花燈、猜燈謎外,你是否還聽說過“摸秋”這一古老習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到中秋,賽摸秋”背後的美食與溫情,看看這老傳統文化,你都知道多少? 摸秋,這一習俗源遠流長,其起源可追溯至元末起義時期。 相傳,在元末的動盪年月裡,起義軍紀律嚴明,中秋偷食百姓瓜果者將被治罪。 然而,百姓們心懷慈悲,以“中秋摸秋不算偷”為藉口,替那些因飢餓而無奈偷食的起義軍請赦。 這一善舉逐漸流傳開來,形成了摸秋的傳統。 另一種說法則與祈願得子有關。 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盦隨筆》中記載,摸秋是女伴們在秋夜出遊時,各於瓜田摘瓜歸,以此為宜男兆,名曰摸秋。 這一習俗寄託了人們對子孫繁衍、家庭興旺的美好願望。 無論是哪種說法,摸秋都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盼。 它不僅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寄託。 摸秋習俗在城裡和農村地區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都充滿了歡樂與溫情。 在城裡或大戶人家,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敞開院門,熱情迎接四方來客。 庭院中擺起長案,上面堆放著花生、菱角、水果、月餅等各種吃食,琳琅滿目,令人垂涎欲滴。 再配上清香的茶水,點上一對明亮的蠟燭,整個庭院都洋溢著節日的氛圍。 附近的孩子和無家可歸的路人會悄悄“摸”進各家庭院,大大方方地取食,無需招呼,吃了就走。 這種敞開門戶、共享美食的做法,不僅體現了主人的慷慨與熱情,也傳遞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弱者的關懷。 而在農村地區,摸秋則更為直接和質樸。 人們可以直接去別人家地裡挖、田裡找、樹上摘,只是約定成俗,摘熟不摘生。 主人不僅不會責怪,反而甚為欣榮。 因為摸秋不僅是對他們辛勤勞動的肯定,也是對他們豐收的一種祝福。 更有青年男女月夜相約,以“摸秋”為名,行戀愛之實。 父母也難得默許,這更平添了“摸秋”的一份浪漫與溫情。 摸秋習俗中,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論是城裡的長案上的吃食,還是農村地裡的瓜果,都是人們精心準備、用心挑選的。 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盼。 花生,作為摸秋習俗中的常見吃食,寓意著長壽與健康。 菱角,則象徵著聰明與智慧。 水果,更是五花八門,有蘋果、梨子、柿子等,寓意著平平安安、事事如意。 而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標誌性食品,更是不可或缺。 它象徵著團圓與美滿,是人們對家人團聚、生活幸福的美好祝願。 在摸秋的過程中,人們不僅可以品嚐到各種美食,還可以感受到那份來自鄰里之間的溫情與關懷。 這種溫情與關懷,就像那輪明月一樣,照亮了人們的心田,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溫暖。 “到中秋,賽摸秋”,這一古老習俗雖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它所蘊含的善良與大愛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珍惜與延續。 在這個中秋佳節裡,讓我們一起回味那些關於摸秋的美好記憶,感受那份來自鄰里之間的溫情與關懷。 同時,也讓我們將這份善良與大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摸秋雖逝,但精神永存。 讓我們在享受中秋佳節的同時,也不忘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願我們的社會更加充滿愛與溫暖,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與幸福! 《“到中秋,賽摸秋”,要會吃,要摸秋,老傳統文化,你都知道多少?》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美麗女人 8Beauty.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到中秋,賽摸秋”,要會吃,要摸秋,老傳統文化,你都知道多少?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