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出自 女性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性愛專題

  • 精華

性交 體位 口交 肛交 做愛 射精 愛撫 自慰 生理

  • 專題壹
  • 專題貳

<DPL> category=性愛私語 ordermethod = categoryadd order= descending columns=1 count=16 titlemaxlength = 12 allowcachedresults=true </DPL>

社會交往是人們彼此來往、相互影響的活動。人們在交往活動中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來說,社會交往更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成人必須加以重視和引導。

一、重視兒童的社會交往活動

兒童和周圍人或其他兒童的交往活動,直接影響着兒童心理各方面的發展。

1.促進言語發展:幼兒的兒童主要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學會說本民族語言。交往激發了兒童說話的積極性,也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模仿榜樣。兒童在交往同時逐漸分清語言、積累詞彙、掌握表達自己願望的方式。年齡長大時,兒童的言語也因在交往中受到鍛煉而日益發展完善。反之,兒童缺乏交往活動,言語發展往往遲緩落後。

2.激發智能活動:社會交往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涉及內容廣泛繁雜,活動進程靈活多變。兒童和人交往必須注意集中,思維敏捷,能及時運用記憶中的經驗,預想未來發展的結果,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出恰當的應答反應。在發生矛盾衝突,更需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兒童的注意、記憶、想象和思維等智能活動在交往中得到激勵發展。3.增長情緒反應:兒童出生時,只有懼怕、憤怒等極少幾種原始情緒反應。在和周圍人們接觸往來後,逐漸增長了新的情緒反應,如對父母的依戀,對陌生人的畏懼,對交往活動的愉快等。兩三歲時已表現出高興、得意、喜愛成人、喜愛兒童以及厭惡、嫉妒、激動、懼怕、憤怒等多種情緒。其後,兒童接受系統教育,參加群體活動,社會交往日益廣泛頻繁,兒童逐漸形成了各種高級情感,如友誼感、責任感、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等。

在交往活動和教育影響下,兒童也發展了情緒自控能力,逐漸學會約束自己激動的情緒和行為。這是情緒發展的重要方面。

4.發展社會行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進行社會交往,形成人際關係,掌握行為準則和參加群體活動等。

社會交往既是社會行為發展的表現,又推動社會行為得發展。兒童最初只和母親或其他照料者接觸往來,隨着活動能力增長和活動範圍擴大,兒童可和更多的成人或兒童接觸,而交往活動又常使兒童歡樂愉快,激發了兒童交往的積極性,這樣促使兒童的交往活動日益廣泛頻繁,且能主動接近別人和別人往來。

在社會交往中,兒童和其他成人形成了各種人際關係,如親子關係、友伴關係以及入學後的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兒童正在各種人際關係的影響下成長。

社會交往使兒童直接領會什麼行為會受到讚許,什麼行為會被禁止,從而逐漸掌握社會已經確立的行為準則,並自覺依靠準則行動。

5.形成個性特徵:兒童和其他人交往時,漸能分清「人」「我」,形成自我意識,認識自己的需要願望等,且進一步發展了自獨立性、自尊心等。

兒童在和其他人接觸往來時,總表現一定的興趣愛好、品性態度、行為傾向。通過頻繁的交往,一些反覆表現而受到讚許認可的特性,便成為兒童獨特的、鞏固的個性心理特徵。

二、引導兒童的社會交往活動

成人還應進一步引導兒童的社會交往活動,多方面促使發揮對心理發展的積極作用。

1.改進教養方式。成人首先要改進不利於兒童進行社會交往的教養方式。

疏忽冷淡的教養方式:有的保育人員任使幼小的嬰兒躺卧床上,不多理會。有的教養員讓幼兒長時間一人獨坐、不和同伴往來。有的父母只抓學習、不許兒童和同學交接。這種疏忽冷淡的教養方式完全忽視了社會交往活動,往往導致兒童神情淡漠,性格孤僻,不願主動接近別人。

專斷嚴管的教養方式:有的成人對兒童的談笑舉止都嚴格約束,兒童必須事事聽從指導,不許自行活動,這種教養方式導致兒童膽怯畏羞,缺乏自信,不敢隨便和人交往。

寬縱放任的教養方式:當前更多的是寬縱放任方式。兒童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任何行動不受約束,任何困難都有人代為解決。這往往使兒童驕橫任性,形成自我中心主義。而且依賴成人,不願和其他成人或兒童接近往來。縱使往來,也常常不為其他人歡迎。

成人要改進教養方式,為兒童進行社會交往排除障礙。

2.組織交往活動。成人應為兒童創立條件,組織交往活。

對於不能自由行動的嬰兒,成人應多愛撫逗引,常向其說話唱歌,對於用奶瓶餵養的兒童,應抱起餵奶,邊餵邊逗。使他們處在交往中。

在託兒所、幼兒園,保教人員要主動熱情接近兒童,要組織兒童一起遊戲活動。

在小學,教師應克服「重課業、輕活動」思想,組織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使兒童多相交往。

當前,我國兒童多為獨生子女,又多生活在核心家庭。父母更應經常帶領兒童看望親友長輩,或熱情接待客人來訪,歡迎其他兒童來家玩樂,同做作業等。也應鼓勵兒童參加社會組織的溫課小組、科技中心、少年宮等活動。使兒童能和其他成人或兒童廣泛接觸、經常交往。

3.進行交往教育:成人應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喜愛交往,培養兒童交往能力。

成人要培養兒童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會客習慣。例如能注意聆聽別人的談話,能連慣大方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能說「早」「好」「請您」「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別人講話時不隨便插嘴打擾等。

成人要指導具體的交往方法和行為準則。例如能和其他兒童共同玩或輪流玩一件玩具。能關心幫助年齡小的同伴。參加集體活動能守紀律、聽指揮。懂得如何接待客人等。

成人應針對兒童的個性特點進行交往教育。對於性格孤僻、畏縮退避的兒童,要激勵交往,多指導交往方法。對於不怕陌生人、愛交際的兒童,要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防止在客人面前過度興奮,表現自己等。對於愛好饒舌喧鬧的兒童,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語言交際行為。

4.處理不良行為:在兒童的社會交往活動中,確也常常出現各種不良行為。例如兒童之間獨占玩具,爭奪玩具,互相撕打謾罵,故意搗亂或互不理睬。又如對待長輩缺乏禮貌;參加群體活動自由散漫等。這種不良行為往往使友好積極的社會交往轉化為衝突消極的交往活動。不僅破壞友誼,影響群體生活,也不利於兒童心理的發展。

成人發現不良行為,便應立即制止,了解引起的原因,公正判定是非,而且耐心引導,指明正確的行為方式,使其能進行積極的交往。

5.幫助討厭兒童:在兒童群體中,往往有一些不受歡迎的討厭兒童。他們雖和其他兒童同在一處,卻少往來,常被排斥在群體之外。

這種討厭兒童所以被憎厭拒絕,往往由於和人交往時,驕橫任性,逞強好勝,常要支配別人,不能友好合作;而且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而同伴的憎厭又轉而使這兒童疏遠同伴,對群體產生疑懼對立情緒。

成人要幫助教育這種不受歡迎的討厭兒童。首先要接近他們,關心他們,使他們消除對別人的疑懼對立心理。而且耐心教育他們改正不良行為,引導他們和同伴友好往來。

同時,也應幫助教育其他兒童,改變對討厭兒童的看法和態度,接受他們,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回到群體中友好相處。

成人應重視和引導兒童的社會交往活動,使兒童能在友好積極的交往活動中,發展心理,形成個性,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