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DynamicPageList> category=cancer ordermethod=category,lastedit order=descending count=26 columns=1 titlemaxlength = 12 </DynamicPageList> |
目录
认识乳癌
一、背景:
随着生活型态,饮食习惯的日渐西化,台湾的乳癌越来越多。目前发生率为女性好发癌症的第一位,而死亡率则于八十五年首度超越子宫颈癌。相较于欧美国家,台湾乳癌患者的年龄层分布较显年轻,对病人的冲击也就较大。台湾妇女自行摸到乳房肿块后,常拖延相当时日才就医,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事实上,早期发现的乳癌,如第一期,80%的病人可存活超过十年。
二、症状:
乳癌最重要的临床表征是不痛的乳房肿块或乳房局部变硬。妇女自我检查时,若肿块甚硬,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且固定在皮肤或胸壁上,或皮肤呈凹陷,橘子皮变化,甚或红肿溃烂,乳头凹陷或有不正常分泌物等现象,均应怀疑是乳癌。然而上述变化出现,往往已非早期乳癌。因此摸到任何乳房肿块,即使无任何症状,均应由外科医师理学检查,必要时安排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摄影或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三、诊断:
每位妇女应于月经结束后一星期内,自我检查乳房。由于乳房自我检查发现的肿块多属良性,对早期乳癌的发现帮助可能有限,因此仍需由医师定期检查及安排乳房X光摄影或乳房超音波检查,侦测出触诊无法发现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才能降低死亡率。 基本上,有危险因子的妇女,应于三十五岁起接受医师检查,必要时安排超音波检查,四十岁做第一次乳房X光摄影,而后以超音波及X光摄影交替检查,五十岁后筛检则以乳房X光摄影为主。超音波为无放射线疑虑的检查,小于三十五岁的妇女,由于担心日后放射线影响较大,可考虑先做超音波检查。 台湾妇女的乳房多属致密性质,以超音波检查常较乳房X光摄影所能呈现的显微钙化点,乳房超音波则较不易侦测到。因此乳房超音波与乳房X光摄影在乳房肿块的检查,实为互补。
四、治疗:
外科手术的目标为切除乳房内所有检测出的病灶,若病人条件适合,可不切除整个乳房,只拿掉原发肿瘤及清除腋下的淋巴结,再加上放射线治疗。由于乳癌在早期即可能扩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外科手术虽可做好局部控制,对于散布全身的癌细胞,则有赖术后的辅助化学治疗及抗荷尔蒙治疗。 目前正统的医学治疗均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其可预期的疗效及成功的机会,远远超过多数人经验的偏方。妇女一旦罹患乳癌,应寻求有科学根据的正统医学治疗。尝试偏方,犹如拿自己当实验的小白鼠,一旦治疗失败,将后悔莫及。
五、预后:
有许多因子可决定病人的预后,最重要的是临床分期及有癌细胞转移的腋下淋巴结数目,其如肿瘤大小、荷尔蒙接受体等。了解预后因子的另一项目的,即是帮助医师选择最适当的治疗。由于乳癌病人的预后变化极大,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及各种预后因子,选择不同的治疗组合,包括: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及荷尔蒙治疗。
乳癌的危险因子如下:
- 1.高危险群(致癌相对概率大5倍):
- (1)乳癌相关基因(BRCA1、BRCA2阳性者)
- (2)一侧乳房得过乳癌。
- (3)特殊家族史(家族里曾有人于更年期前得过两侧乳癌)。
- (4)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细胞增生现象。
- 2.次高危险群(致癌相对概率大于2~4倍):
- (1)母亲或姊妹得过乳癌。
- (2)第一胎生育在三十岁以后。
- (3)未曾生育者。
- (4)停经后肥胖(BMI指数大于等于30)
- (5)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
- (6)胸部曾接受大量放射线照射者。
- 3.较高危险群(致癌相对概率1.1~1.9倍):
- (1)中量饮酒。
- (2)喜爱摄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 (2)初经在12岁以前。
- (3)停经在55岁以后。
- 4.可能危险因子(致癌相对概率未确定):
- (1)口服避孕药。
- (2)更年期荷尔蒙补充。
六、高危险因子及预防:
目前医学界并无确知可预防乳癌的方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预防乳癌的最佳方法。
乳癌诊疗
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西化和生活作息都市化的结果,乳癌的发生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早期发现是决定乳癌治愈与否的关键,然而根据中国大陆针对26万工厂妇女所做的前瞻性研究,自我检查未能如预期的早期发现乳癌。因此,定期医师的检查相形重要,其中又以一般外科的乳房专科医师是首选,但往往在大医院才有。近年来妇产科医师也在学会的指导下,渐渐加入乳癌筛检第一线的工作,使筛检的工作更为普及。
‘超音波检查’与‘X光摄影’为诊断利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科医师除了凭借有经验的触诊可分辨大部分肿块的良恶性,对于触摸不到或肿块不明显的情况,乳房超音波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是不可或缺的诊断利器。乳房超音波检查及乳房X光摄影的运用,是依病人的年龄、肿块是否清楚触摸得到而有所不同。乳房超音波检查的准确度容易受操作者以及机器解像力的影响,乳房X光摄影则为较标准化的检查。对于无法触摸检测出的早期乳癌,乳房X光摄影可轻易侦测出伴随的钙化点,乳房超音波则比较不容易侦测到。乳房X光摄影除用于评估理学检查触摸到的乳房肿块,其最大的长处乃在于侦测无症状妇女所无法触摸检测出的肿块。
‘超音波检查’适合35岁以下妇女
基本上,乳房超音波检查为一非侵袭性,无放射线疑虑的检查。年轻的妇女,尤其小于35岁的妇女,受放射线影响可能较大,不宜以乳房X光摄影做初步评估,因此超音波检查即是35岁以下妇女第一优先检查。对于一个可清楚触摸到的肿块,其可能的诊断包括:乳癌、良性纤维腺瘤、单纯囊肿以及纤维囊肿等,对于典型的病例,超音波可轻易地诊断,其准确度甚至高过乳房X光摄影。在年轻女性及东方妇女腺体较致密的乳房,超音波往往可以侦测到乳房X光摄影所未查觉的肿块。因此乳房X光摄影若显现病人乳房组织较为致密,则超音波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超音波也可用于导引细针抽吸细胞检查或者粗针组织切片检查。
50岁以上妇女‘X光摄影’最佳筛检工具
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乳房X光摄影可说是最佳的筛检工具。若乳房X光摄影看到不规则的肿块或是密集的不规则显微钙化点,则可能表示有早期乳癌病灶之存在,此时可以使用立体定位将此病灶切除。基本上,乳房超音波与乳房X光摄影在乳房疾病的诊断上各有长处,两者相辅相成,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切片检查,也可提供外科医师必要的讯息,对往后的治疗计划有相当大的影响。此外,可以侦测出摸不到的早期乳癌,更是早期发现乳癌的两大利器。
切片组织进一步作病理检查
当超音波或X光摄影发现乳房病灶而无法分辨良恶性时,取出适量的组织作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黄金标准。取得切片组织的方式包括细针抽吸的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传统手术切片及显微钙化点立体定位等等。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是以空针及21~23号细针头,刺入肿块做多次抽吸,取得足够细胞做病理检查,方便易做,不需麻醉,无伤口且诊断率相当高,可避免不必要的切片手术,缺点是不易评估组织形态和侵犯情形,不宜单独用以决定手术的处理原则。粗针穿刺的技术近年来大有进展,可借助超音波或X光摄影的导引下,新式仪器可经由同一伤口多次进出,取得足够的组织,可确实评估组织形态和侵犯情形,小的病灶甚至可完全切除,可惜耗材的成本有待降低。传统手术切片,可完整评估组织形态和侵犯区域,高度怀疑是乳癌的患者,仍是最常用方式。在乳房X光摄影成为日渐普遍的筛检工具的趋势下,一些无症状而以显微钙化点表现的早期乳癌,可借助透过立体定位,以钢线定位病灶,再以外科手术取出标定区块加以检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新进科技补不足检查供诊断参考
新进的核磁共振及正子扫描可发现微小病灶及远处转移,在高危险群及疑似复发的病人,还可辅助传统超音波及乳房摄影的不足。在接受过完整检查后,常听医生说你不是乳癌,但是有纤维囊肿、纤维腺瘤管内乳头瘤等等。其实检查只是提供诊断的参考,做为后续处理的依据,如果医师告知半年或一年后再追踪检查,大部分无需担心。
乳癌的表现以无痛性的肿块最多,多半是边缘不明显的硬块,固定不动,且生长速度特别快,约占90%,其他依次有摸到腋下淋巴结、乳头异样分泌物、乳头皮肤橘皮样变化、皮肤溃烂等等,单纯以疼痛表现的不到10%。
零期原位癌五年存活率近100%
为了了解临床和病理表征及预后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于1968年依据肿瘤的大小,腋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有无,将乳癌共分成四期,第一期,肿瘤小于两公分而且腋下淋巴结无癌细胞转移;第二期,肿瘤于两到五公分间或小于两公分但有淋巴结转移;第三期,肿瘤大于五公分而且有腋下淋巴腺转移或胸壁皮肤的侵犯;第四期则已经有肝、肺或骨头的转移。乳癌的预后和分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以一般最常用来当作比较指标的五年存活率而言,第一期到第四期的百分率分别是94%、84%、48%、18%。另外有一种所谓零期的原位癌,为最早期的乳癌,癌细胞仍然局限在乳腺管内并未侵犯到周围的组织,五年存活率可接近100%。
基于对乳癌的肿瘤生理的逐渐了解,证实局部切除的范围大小与存活无关,加上化学治疗、荷尔蒙治疗的进步及放射性治疗的精致化及精准化,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只要接受部分切除的保留手术即可;新近的前哨淋巴结摘取技术,只摘取几个具有指标性的淋巴结,取代传统上为人垢病的腋下淋巴腺扩清,乳癌治疗趋向最小伤害兼具最大疗效,使更多妇女勇于接受乳房检查,进而早期发及提高存活率。
远离危险因子预防乳癌发生
乳癌发生的确实原因虽有待厘清,但与遗传基因或个人体质、环境因素及女性荷尔蒙等都是息息相关。家族中有人得过乳癌者,尤其是母亲或姊妹得过乳癌,则个人得乳癌的概率也增加很多,显示遗传基因与乳癌可能有关。另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长于美国的亚洲妇女罹患乳癌的概率,远较于居住在亚洲的妇女为高,显现环境因子包括饮食习惯,与乳癌的发生有关。初经早、停经晚、第一胎生育较晚及未曾生育者,较容易罹患乳癌,也显示女性荷尔蒙,尤其是动情激素,与乳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至于应该如何预防乳癌发生?1998年美国正式核淮抗荷尔蒙治剂Tamoxifen可用于高危险群妇女,以预防乳癌的发生。由于Tamoxifen有其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因此并非所有的妇女均可使用此一药物以预防乳癌。为求利弊平衡,因此一般的妇女欲预防乳癌,应尽量减少乳癌危险因子,如避免摄取过多高脂肪食物,在青春期时多多运动,避免太晚生育等。此外,由于早期乳癌仍有机会治愈,因此35岁以上妇女(尤其有危险因子者),每年应由医师做理学检查,必要时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摄影筛检,如此才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癌绝对有治愈的机会。
乳癌的预防及手术治疗
乳房伴随着女性一生,毫不讳言,它是代表女性魅力与形象的重要器官。许多女性刻意追求“丰满伟乳”或“登峰造极”,致许多不实之“健胸”、“塑胸”等广告应运而生。然而,在追求胸部的“美感”的同时,不要忘了乳房健康的维护更是重要。
近年来,台湾妇女随着生活水准提高、饮食西化、晚婚、晚生第一胎或未婚人口增加,使得乳癌的发生率急遽上升,高居妇女癌症发生率的第二位,死亡率更是逐年攀升,足见‘乳癌防治’已是所有妇女都必须重视的议题。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癌存活率百分百
事实上,乳癌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罹病者的存活率高达百分之百。目前乳癌的治疗方面,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方法。手术的目的在于将有病灶的乳房作局部或全部的清除,并同时清除腋下淋巴结,以防止转移。过去乳癌的处理方式,多采全部切除,以防复发,但现今医学发达,乳癌的治疗也迈向多元化时代。除了手术切除肿瘤之外,更有放射线、贺尔蒙及化学疗法等辅助治疗方法,因此早期发现的乳癌手术,一般而言都只强调“癌症病灶”连同附近组织作相当范围的切除,后续的动作再佐以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并不再需要切除整个乳房。也就是说,只要早期发现,乳癌分期仍属第一、二期时,医师会作局部病灶切除,保留乳房。
乳癌患者作局部切除手术有其条件:一为当肿瘤大小不超过两公分,而腋下淋巴结未受感染时;二为肿瘤虽有三、四公分大小,但因患者乳房硕大需保留乳房外型者,医师都会考虑为患者作局部切除。有人认为,乳房局部切除会较容易引发癌症再发,这是错误观念。事实上只要将相连组织清除干净,连同腋下淋巴结一起廓清,再加上术后放射线治疗,其作用与切除整个乳房一样。
然而,一旦发现太晚,乳晕已被癌细胞侵犯或淋巴结已有了癌细胞转移现象,乳房就必须作全部切除了。不过现代义乳制作几可乱真,即使乳房切除后,女性亦可透过义乳装设的美容技术回复“原貌”。
定期乳房检查、‘力行保乳防癌十大守则’,杜绝乳癌侵袭
现代妇女同胞都比过去较具有警觉性,定期作乳房自我检查的女性朋友人数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仍应注意需定期请专科医师作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同时透过日常生活及饮食的调整,乳癌将可有效防治:
- (1)设计一套具体可行之“健康防癌食谱”:
经研究证实,肥胖、体重增加,都有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因此如何〝吃〞更显重要。预防乳癌,饮食用餐守则如下:
- 1.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取,最好降低至总热量百分之二十或十以下;富含动物性脂肪之食物应尽少摄取。
- 2.增加五谷类、豆类、蔬菜水果之摄取,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大量纤维素,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体内雌激素,进而减少乳癌发生。
- 3.增加抗氧化剂如维他命C、E、胡萝卜素,及镁、硒等矿物质食物的摄取,因为这些抗氧化剂可排出体内致癌之自由基。
- 4.多吃富含植物性雌激素之食物,如豆腐、味(口曾)汤等大豆类食物。
- 5.使用橄榄油取代奶油。
- 6.不用高热烹煮食物。
- (2)勤加运动
持续性之运动不但可减少体重,还可促使体内新陈代谢趋于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体内雌激素,进而降低乳癌发生率。
- (3)少喝酒
酒会使体内之能量储存而无法燃烧,造成热量大量淤积;最近研究也指出,喝酒会抑制脑内松果体释出黑色素,进而使体内之雌激素增加。
- (4)慎选海鲜食品
鱼类食物含较少量之动物性脂肪,有益健康。但河川、湖泊或浅海之鱼类,却因环境污染,而含有致癌之污染物,所以应食用深海鱼类,如北极嘉鱼、大比目鱼、真鲷、石斑、鲈鱼、鲔鱼等。
- (5)少吃罐头食物或用塑胶制品盛装之食物;烤箱及微波炉食物应以玻璃容器盛装。
- (6)可食用一些防癌食物,如海草、海藻、咖喱、蒜头、十字花科蔬菜、菇类食品、另外如胡萝卜、南瓜、甘薯、花椰菜等富含贝他胡萝卜素之蔬果亦应多吃。
- (7)饮食要干净、不用染发剂。
- (8)心情轻松,不能有太大、太多之工作压力。
- (9)不宜用减肥药减肥。
- (10)尽量避免接触杀虫剂、工业用品、农药等污染或致癌物等。
力行‘保乳防癌十大守则’、定期作自我检查并定时请专科医师检查,将可有效预防乳癌,即使一旦罹患乳癌,透过医师的诊断及治疗,亦将有效控制乳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