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来自女性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性爱专题

  • 精华

性交 体位 口交 肛交 做爱 射精 爱抚 自慰 生理

  • 专题壹
  • 专题贰

<DPL> category=性爱私语 ordermethod = categoryadd order= descending columns=1 count=16 titlemaxlength = 12 allowcachedresults=true </DPL>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预后较佳,多数病例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neonatalhepatitissyndrome)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虫,李司忒氏菌或各种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病因虽多,但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胆汁淤积,肝间质和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肝小叶结构正常,重者可紊乱失常,肝细胞点状或片状坏死,柯氏细胞和小胆管增生,久病者门脉周围可有纤维化,巨细胞包涵体病的受累细胞呈现猫头鹰眼状的核内包涵体为其特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

2.起病缓慢,吐奶,厌食,体重不增,腹胀,大便色泽变淡黄,重者可变灰白色,尿色深黄,

3.肝脾肿大,呈中度肿大,以肝大为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4.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

5.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

6.可有家族肝病史,遗传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7.尿胆元,尿胆红素阳性,

8.HBsAg可为阳性,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所生婴儿,在生后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但多数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以通过产道时感染婴儿的机会远较宫内时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在80例婴儿综合征进行尿病毒分离及部分血清IgM抗体测定中证实12例为巨细胞病毒肝炎,新疆自治区医院在16例新生儿肝炎中,半数由尿脱落细胞找到巨细胞包涵体,由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血培养可阳性,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黄疸病例,

本病与新生儿先天性胆管闭锁有时很难鉴别,但若把新生儿肝炎误认为胆管闭锁而作手术,可使病情恶化,有关这两个病的鉴别诊断见下文胆管闭锁节,

实验室检查:新生儿甲胎蛋白满月后应该转阴而患者可持续增高,这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再生增加,通常在转氨酶高峰后1周左右达到高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体检有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絮状浊度试验早期变化不明显,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甲胎蛋白阳性,尿胆元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采血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收集婴儿尿液或母宫颈刮片找巨细胞包涵体等可作病因诊断,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加强营养:供给高维生素,高糖饮食,

3.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

4.激素:强的松短期应用,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停药,

5.护肝:应用护肝药物及避免使用有害肝脏药物和食物,

6.利胆,

7.中医疗法:中药茵陈三黄汤可长期服用,重症可用注射液,每日1~2次,

用药原则:

1.普通病例以补充多种维生素,护肝利胆为主,短期应用激素,

2.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疗外可静脉使用护肝药,静滴肌甘,肝太乐,辅梅A等支援疗法,静脉输液,黄疸严重者加用中药利胆,

疗效评价:

1.治愈(1)一般情况,食欲及精神良好,黄疸完全消退,体重增加,(2)肝,脾增大者,回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3)肝功能检查全部恢复正常,

2.好转(1)一般情况好转,食欲增进,黄疸未完全消退,肝脾较前缩小,但未恢复到正常范围,(2)肝功能检查有好转,部分恢复正常,

3.未愈(1)一般情况未好转,黄疸未消退,肝脾无缩小,(2)肝功能检查无好转或有进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