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肝炎綜合徵

從 女性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性愛專題

  • 精華

性交 體位 口交 肛交 做愛 射精 愛撫 自慰 生理

  • 專題壹
  • 專題貳

<DPL> category=性愛私語 ordermethod = categoryadd order= descending columns=1 count=16 titlemaxlength = 12 allowcachedresults=true </DPL>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多核巨細胞形成的一種新生兒疾病。主要表現為黃疸、預後較佳,多數病例為產程中或產後感染引起。少數病例與先天性代謝缺陷有關。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neonatalhepatitissyndrome)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和風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蟲,李司忒氏菌或各種細菌所致,這些病原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亦可在產程中或產後感染,少數病例與先天性代謝缺陷有關,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病因雖多,但主要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的多核巨細胞形成,膽汁淤積,肝間質和門脈區有炎症細胞浸潤,程度與病情輕重有關,輕者肝小葉結構正常,重者可紊亂失常,肝細胞點狀或片狀壞死,柯氏細胞和小膽管增生,久病者門脈周圍可有纖維化,巨細胞包涵體病的受累細胞呈現貓頭鷹眼狀的核內包涵體為其特徵,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1.生理性黃疸退後又現,或一直持續不退,總膽紅素一般低於171μmol/L(10mg/dl),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均增高,以前者為主,谷丙轉氨酶升高或正常,

2.起病緩慢,吐奶,厭食,體重不增,腹脹,大便色澤變淡黃,重者可變灰白色,尿色深黃,

3.肝脾腫大,呈中度腫大,以肝大為主,少數重症者病程較長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4.多數在3~4月內黃疸緩慢消退,也可並發乾眼病,低鈣性抽搐,出血及腹瀉,

5.常並發維生素A,D缺乏症,

6.可有家族肝病史,遺傳疾病史及母孕期感染史,

7.尿膽元,尿膽紅素陽性,

8.HBsAg可為陽性,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的診斷比較困難,孕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所生嬰兒,在生後半年內有20%~50%成為HBsAg攜帶者,但多數無症狀,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以通過產道時感染嬰兒的機會遠較宮內時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在80例嬰兒綜合徵進行尿病毒分離及部分血清IgM抗體測定中證實12例為巨細胞病毒肝炎,新疆自治區醫院在16例新生兒肝炎中,半數由尿脫落細胞找到巨細胞包涵體,由新生兒敗血症引起的黃疸,血培養可陽性,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兒黃疸病例,

本病與新生兒先天性膽管閉鎖有時很難鑑別,但若把新生兒肝炎誤認為膽管閉鎖而作手術,可使病情惡化,有關這兩個病的鑑別診斷見下文膽管閉鎖節,

實驗室檢查:新生兒甲胎蛋白滿月後應該轉陰而患者可持續增高,這提示肝細胞有破壞,再生增加,通常在轉氨酶高峰後1周左右達到高峰,血清鹼性磷酸酶正常,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應該做哪些檢查?

體檢有肝脾腫大,尿色較深,大便由黃轉淡黃,亦可能發白,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一般低於171μmol/L(10mg/dl),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均增高,以前者為主,絮狀濁度試驗早期變化不明顯,谷丙轉氨酶升高或正常,甲胎蛋白陽性,尿膽元陽性,尿膽紅素根據膽管阻塞程度可呈陽性或陰性反應,採血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收集嬰兒尿液或母宮頸刮片找巨細胞包涵體等可作病因診斷,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應該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

2.加強營養:供給高維生素,高糖飲食,

3.預防和及時控制感染,

4.激素:強的松短期應用,症狀好轉後逐步減量停藥,

5.護肝:應用護肝藥物及避免使用有害肝臟藥物和食物,

6.利膽,

7.中醫療法:中藥茵陳三黃湯可長期服用,重症可用注射液,每日1~2次,

用藥原則:

1.普通病例以補充多種維生素,護肝利膽為主,短期應用激素,

2.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療外可靜脈使用護肝藥,靜滴肌甘,肝太樂,輔梅A等支援療法,靜脈輸液,黃疸嚴重者加用中藥利膽,

療效評價:

1.治癒(1)一般情況,食慾及精神良好,黃疸完全消退,體重增加,(2)肝,脾增大者,回縮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3)肝功能檢查全部恢復正常,

2.好轉(1)一般情況好轉,食慾增進,黃疸未完全消退,肝脾較前縮小,但未恢復到正常範圍,(2)肝功能檢查有好轉,部分恢復正常,

3.未愈(1)一般情況未好轉,黃疸未消退,肝脾無縮小,(2)肝功能檢查無好轉或有進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