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出自 女性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懷孕(或稱妊娠、有身),是指哺乳類雌性(包括人類)在體內有一個或多個胎兒或胚胎。人類的妊娠是哺乳動物中研究的最詳細的。

人類的妊娠從最後一次月經到分娩持續大約40星期(從排卵算起是38周)。分娩是生產的術語。

許多社會以及法律將妊娠分為三期。懷孕初期有很高的流產機率。中期開始胎兒就發展到可以跟蹤監測。後期胎兒就開始有母體外存活能力。由於這個能力,許多法律和習俗就視這時期的胎兒為個人。

偵測與確定日期

妊娠的開始可由數種方式確定。一是偵測新形成的胎盤所產生的荷爾蒙。臨床的尿液與血液檢查可以在受孕後6-8天內偵測妊娠。家用的尿液檢查則通常要12-15天後才有效偵測。這兩種方式都只能偵測妊娠而無法得知受孕的日期。妊娠也可由月經的中斷確定。月經中斷早於任何妊娠早期症狀(如害喜)。實際上醫生通常以女性報告的上次月經的第一天來計算受孕日(即胚胎的「年紀」)。除非只有很少的性行為,無從得知受孕的確切日期。

由於受孕日期難以確定,胚胎與胎兒也只在科學上區分,不會在實際的懷孕中區分。受孕還可更進一步分為卵子在輸卵管中遇到精子的受精以及後來的著床。

妊娠時間線

通常把妊娠分為三期。每期約三個月。雖然這種分期沒有嚴格的規則,但是解釋某些變化時很有用。

懷孕初期

胚胎在此時會急劇改變發展。大約一半的女性會在這時(也只在這時)出現害喜症狀。

受精

妊娠開始前,卵子要先遇到精子產生受精作用。大部分的受精是在男性在女性體內射精後產生。現在的技術也可以作到在體外作人工授精。

着床

醫學上妊娠是胚胎着床在子宮內膜開始。有時因為併發症,胚胎會在輸卵管或子宮頸着床,造成子宮外孕。着床通常沒有跡象或症狀,雖然也有不少着床時輕微出血的例子。胚胎的外層會長成胎盤,可以從子宮壁接收營養。臍帶連接新生兒與胎盤。

雖然醫學上妊娠是從着床開始,一般計算預產期是用「內格勒方式」(NaegelesRule):最後一次月經(LMP)加40周(280日)。胎兒出生早於37周視為早產,晚於43周視為過期產。但是妊娠時間長短因許多因素而變。比如說第一胎通常會懷孕比較久。

受孕的準確日期很重要,因為很多產前檢查都是根據這個日期決定。是否要引產也是由這個日期決定。由於女性月經周期長短不同,排卵日也未必在第14日。所以預產期只能粗估。大約3.6%的婦女在根據月經估計的預產期生產,4.7%的婦女在根據超音波診斷估計的預產期生產。

懷孕中期

多數婦女覺得這時比較有活力,而且開始大幅增加體重。這時胎兒開始長成可辨認的形狀,也是第一次可以感覺到胎兒的運動。

懷孕晚期

體重增加的最後階段。胎兒定期活動,這可能不太舒服,並且導致腰酸背痛、膀胱無力等症狀。

從醫療觀點看妊娠

有生育力,月經規則的婦女,月經來遲幾天到幾周代表懷孕,elevatedB-hcGtoaround100,000mIU/mLby10weeksofgestation.

分娩

分娩是孩子出生的過程,被認為是一個人人生的開始,在許多文化中也是年紀的起點。

女性從開始感覺到子宮規律的陣痛收縮,以及子宮頸擴張起開始分娩。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分娩很痛苦,有些女性表示自己有過無痛分娩。大部分女性都能正常生產。不過有時因為併發症而要進行剖腹生產。也有時進行會陰切開術。台灣的會陰切開術占所有分娩的比例要高出許多國家。

夥伴

准媽之外的人,例如伴侶,家人,朋友也可以參與協助妊娠分娩的過程,像是陪伴,提供經濟、精神、勞務的支持。在很多國家現在有拉梅茲課程等等產前課程。夥伴也會一起參加這些課程,和准媽一起練習。

還有一種稱為「同感腰帶」的發明,用來讓別人體會懷孕的重量。

懷孕的9大徵兆

凡在生育年齡的婦女,發生性關係而又未採取避孕措施,都有懷孕的可能。婚後保持正常性生活的婦女,如果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約有85%的人在第一年內就會懷孕,儘早知道自己懷孕有很多好處,比如可以提早對胎兒加以保護,避免有害因素影響,搞好優生。凡具有性生活的育齡婦女應掌握自我「診斷」的方法:

1.月經遲來。

對生理期一向都很準時報到的女性來說,假使生理期遲到,大概就會猜測自己是否懷孕了?以正常女性來說,平均每個月會有一次排卵期,當卵巢排出卵子的同時,卵巢也會分泌荷爾蒙,讓子宮內膜開始充血。假使排出的卵子沒有受精,子宮內膜便會停止充血,並逐漸萎縮剝落,碎屑黏膜和血液便會隨著陰道排出。假使受精卵成功受孕著床,子宮內膜便會持續成長,月經自然就不會來報到了。

2.基礎體溫遲遲沒有下降,覺得身體容易發熱。

基礎體溫是每天早上醒來便立刻測量的體溫。在每日醒來尚未離開床鋪,身體機能尚未開始運作前,便要馬上測量才能得到準確的基礎體溫數據。當女性身體開始進行排卵後,以排卵日為分界線,可將體溫分有低溫期和高溫期,若有排卵,黃體激素分泌增加,會使體溫上升,假使有受精,會延長高溫期的時間。若沒有受精成功,在排卵約二星期之後,生理期便會來報到,基礎體溫也會進入低溫期。因此,假使到了預定的生理期,基礎體溫仍然沒有下降,則有可能是懷孕的徵兆。

3.對某些特殊氣味或食物感到噁心、想吐。

有些孕媽咪因為體質的關係,對於體內因懷孕而產生的絨毛膜激素呈現過度敏感的現象,因此會有噁心、想吐的反應。有些人在剛起床時的孕吐狀況最嚴重,有些則一點孕吐的跡象也沒有。不過,好在絨毛膜激素的分泌作用,約在孕期12周後便會逐漸開始停止(因為胚胎已經著床穩固,可開始順利成長。)而孕媽咪在此時也會覺得比較舒坦,不再有嚴重的噁心、嘔吐情形。

另外,懷孕初期因黃體激素分泌增加,也會使得腸胃道平滑肌鬆弛、蠕動減慢,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拉長。因此當孕媽咪躺卧的時候,建議將上半身稍微墊高,避免食道逆流,進而產生想嘔吐的不適感。

4.容易疲倦、想睡覺。

5.心情鬱悶

6.乳房變得豐滿、乳頭突出。

7.皮膚顏色變深。

8.頻尿。

9.陰道分泌物顏色變深。

以上所列舉的一些表現,有的只是妊娠早期出現的一些症狀。當懷疑自己懷孕時,可用市售的「早孕診斷卡」,按說明進行自我檢測,即可做出自我「診斷」。

孕前應接種3種疫苗很重要

準備懷孕前,除了要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況、進行相關的孕前檢查之外,有幾種疫苗也是最好在孕前3~6個月就接種的哦!

疫苗1德國麻疹疫苗

好發季節:德國麻疹好發於春季或冬季。

傳染途徑:可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

症狀:一般人如果感染德國麻疹,會有全身性出疹、輕度發燒、關節痛等症狀,但症狀輕微幾天後就會復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

建議接種的理由

孕婦感染德國麻疹對胎兒來說,結果就不一樣了。黃建勛主任說,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如果感染德國麻疹,有10%~60%的幾率會生下先天性缺陷兒,又稱為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將造成耳聾、視網膜病變、智能障礙、畸形、心臟疾病等問題。

此外,剛出生的嬰兒可能還帶有德國麻疹病毒,具傳染性,需先做相關的病毒篩檢及隔離。

如果懷孕中後期感染,胎兒發生異常的比例會下降。不過,還是必須密切注意胎兒的發育變化,因此,孕前注射疫苗才能確保母嬰健康。

接種注意事項

1.接種德國麻疹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2.德國麻疹疫苗為活性的減毒疫苗,接種後的3~6個月內應先避孕,因此,最好先確認沒有懷孕才注射。

3.雖目前尚未有疫苗引起畸形的報告,但如果接種後不久懷孕了,一定要進行密集的產檢追蹤觀察,以確保胎兒發育正常。

4.有些適婚女性可能已經有抗體,如不確定時,可先抽血檢驗。另外,黃建勛醫師提醒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外藉新娘,應於孕前接種該疫苗。

5.只需打一支便可,6~8周後就會有抗體。

6.少數人接種後可能會有輕微發燒等副作用,通常幾天就會改善。

疫苗2水痘疫苗

好發季節:全世界都有水痘的蹤跡,好發於冬季及早春。

傳染途徑:感染者多半是兒童,水痘具有相當強的傳染力,如果家中有一個孩子感染水痘,有85%的機會會經由空氣、飛沫及直接接觸傳染給另一個孩子。

症狀:幼童感染了水痘後,全身會出現丘疹與水皰,7~10天會復原,只要預防搔抓留疤,並不會有後遺症。而成人及孕婦感染水痘,症狀及併發症會較幼兒嚴重。

建議接種的理由

黃建勛主任表示,懷孕20周前如果感染水痘,可能會造成胎兒發

生嚴重的併發症,如脈絡網膜炎、小腦、腎臟水腫、四肢發育不良等。

所以,懷孕早期如果遭遇水痘感染,一定要接受進一步的密切產檢。

如果過了20周之後感染的水痘,其威脅會減少許多,影響胎兒的

機會不大,但嬰兒出生後發生帶狀皰疹的幾率會較高。

不過若在生產前夕感染水痘,又會對胎兒造成另一種危機。如果

產前5天到生產後2天期間孕婦水痘發病,會造成「新生兒水痘」。雖不會造成畸形,但嬰兒死亡率高達30%,不可不慎。

接種注意事項

1.如果不確定身上是否有抗體,可先做抗體檢測,再接種水痘疫苗。

2.水痘疫苗與德國麻疹疫苗都為活性的減毒疫苗,因此,接種後3~6個月內也需避孕,如果接種後就立刻發現懷孕,要請醫師進行密切產檢追蹤觀察,以確保沒有問題。

3.只需打一支即可。其保護效力很長,大約有20年以上的時間。

4.少數人接種後可能會有輕微發燒、局部疼痛等副作用,通常幾天就會改善。

5.雖然打了疫苗可以達到不錯的防禦力,不過,如果孕婦遇到水痘發病中的兒童,仍要儘量避免接觸。

疫苗3流感疫苗

好發季節:流行性感冒是具高度傳染性的疾病。每年11月份至來年3月份是流感的高峰期。>>>流感疫苗,你最想知道的問題

傳染途徑:流感病毒主要借飛沫傳染,口鼻分泌物是感染物,具有高度傳染性。當罹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隨飛沫在空氣中傳播並且可能被周圍的任何人吸入。

症狀:流感發病時會引起明顯的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倦、喉嚨痛等症狀,一般人感染流感會覺得全身不舒服,不過,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通常一周左右會痊癒,但如果抵抗力較差的幼兒、老人則要擔心發生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建議接種的理由

流感流行時,孕婦若罹患流行性感冒,如果症狀輕微在醫師適當治療下(使用安全的A、B級藥物)還是可以健康痊癒。不過,對於孕婦而言,多少免不了會有吃藥會不會影響胎兒的擔憂。

一旦孕婦感染狀況嚴重,可能會使胎兒出現先天性的畸形、流產、甚至死亡的危險。

當孕婦發生嚴重的流感併發症,醫師在用藥等治療上就會發生困擾,或許必須面臨使用C級以上的藥物。

接種注意事項

1.如果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剛好是在流感疫苗注射期,則可以考慮注射。

2.如果已經懷孕,那麼可以考慮在懷孕3個月過後,詢問醫師是否需要注射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為非活性疫苗,於懷孕中、後期使用是安全的。

3.流感疫苗雖有不錯的保護成效,但防禦力仍非百分之百,因此,流感流行期間,孕婦仍要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流感患者、多運動、增強個人的抵抗力。

4.對雞蛋過敏者,不宜注射。

5.建議抵抗力較弱者,每年秋冬流感流行期都注射一支。

懷孕的最佳時機

人類與動物不同,動物繁殖常利用春、秋兩個最佳季節來繁衍後代。人類則在這方面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365天,除了有特殊情況外,都可進行性活動,都有可能懷孕。

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選擇合適的出生季節,把溫度變化、疾病流行等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證最大限度地發揮利於胎兒生長發育的有利因素,卻是十分可能的。嚴格地講,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氣候差別較大,是不能簡單地用某個季節來劃分的。從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生活、地理條件來考慮,八九月份之間懷孕比較理想。為什麼呢?

從醫學角度看,胚胎髮育有三個關鍵時期:一是大腦形成期,即受孕第3個月;二是腦細胞分裂期,受孕第6個月以後;三是經細胞發育協調期,受孕第7—9個月。如果選擇八九月份之間受孕,妊娠的第三、第六個月以及分娩期都處在氣候適宜、營養便於調配的晚秋、仲春季節,胎兒的神經系統可以得到良好的發育。

有資料顯示,每年7一12月為分娩高峰季節,4—6月則為淡季,這與人們婚期的選擇有密切關係。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人安排在元旦、春節、國慶節結婚,婚後又馬上懷孕。此時正值乍暖還寒或秋末冬初之時,氣溫變化大,是病毒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在孕期,特別是孕早期,病毒感染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比如母親在孕早、中期患了風疹,病毒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並繁殖,引起眼、耳、腦、心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醫學上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徵);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導致胎兒無腦、腦積水等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和病變,以及唇、齶裂和先天性心臟病等;若孕婦伴有發燒,還易早產流產

醫學專家認為懷孕的最佳季節是八月前後,約七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近兩個月的時間,這是有道理的。讓我們具體看一下在這個季節懷孕的好處有哪些?

妊娠初期40—60天發生妊娠反應時,正好處在九月或十月,孕婦大多胃口差,愛挑食,但此時蔬菜、瓜果品種繁多,可以調節增進食慾,保障胎兒的營養需求。兩三個月後正值晚秋,氣候涼爽,孕婦食慾漸增,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此時日照充足,孕婦經常曬曬太陽,體內能產生大量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有助於胎兒的骨骸生長。且八九月份之間正值夏去秋來,孕婦夜間睡眠受暑熱的影響小,孕婦的休息、營養和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都比較充分,均有利於胎兒大腦的發育和出生後的智力發展。待多雪的冬天和乍暖還寒的初春攜帶着流行性感冒、風疹、流腦等病毒柵柵而來時,胎兒胎齡已超過了3個月,平安地度過了致畸敏感期。而且,相應的預產期為次年5月前後。分娩之時正是春末夏初,氣溫適宜,母親哺乳、嬰兒沐浴均不易着涼,蔬菜、魚、蛋等副食品供應也十分豐富,產婦食慾好,乳汁營養也豐富,應是「坐月子」的最佳季節。保證母乳質量的同時,初生嬰兒輕裝上陣,衣着甚少,便於四肢自由活動,有益於大腦及全身的發育。孩子滿月後,時令已人夏,綠樹成陰,空氣清新,陽光充足,便於進行室外日光浴和空氣浴。孩子半歲前後正好處在金秋十月,該增加輔食時又已順利地避過夏季小兒腸炎等腸道疾病的流行季節。到了孩子學習走路,開始斷奶的周歲,則又是春夏之交,氣候溫和,新鮮食品充足,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春夏之交,腸胃易於適應,斷奶也易於成功。

要注意避開五六月份懷孕,因為七月天氣濕熱,食慾本來不旺盛,再加上妊娠反應,使得營養攝入不足,容易影響胎兒的發育。同時也要避開十月懷孕,七月盛夏分娩。產婦的褥汗本來就多,如果在盛夏酷暑分娩,氣候悶熱、潮濕就容易發生中暑,輕者頭暈、胸悶、體溫升高;重者高燒、昏迷,甚至死亡。此時,也是皮膚感染、腹瀉等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最好避免在盛夏分娩。

當然,這裡是就我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而言。我國各地氣候條件差別很大,應該因地制宜來考慮,不可生搬硬套。如在溫差對比不強烈的南方一些地區,則可根據當地流行病發生情況及營養供應條件,選擇適宜的季節懷孕。比如北方選八九月份,南方選六月左右。

冬季則不宜受孕,因冬季北方新鮮蔬菜和水果都較缺乏,使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相對攝入較少,容易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且,冬季北方氣候十分寒冷,外出發生病毒感染的機會比較多。大家知道懷孕初期的8周內為胚胎期,此期孕婦如被病毒感染,將直接影響胎兒,導致胎兒智力低下或致畸形。

此外,冬季出外活動機會相對較少,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新鮮,如在室內生爐子取暖,則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使初孕孕婦的胎兒的致畸率上升,因而增加缺陷兒出生。因此,婚後夫婦應該避免在寒冬受孕。

一月份正是三九或四九天,適值寒冬,此時也不適宜分娩。產婦在哺乳,給嬰兒沐浴或更衣時如沒有很好的條件防寒保暖,容易着涼感冒。新生兒對寒冷的適應性也較差,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也可能隨之而來。所以不宜在四月份懷孕。

話又說回來,有了這種意願並不一定天遂人願,有時候,「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懷孕的時機不一定如計劃那樣按期進行,那麼,一旦在其他時間懷孕就順其自然好了。有人想如果不是按期懷孕就先流產,以後再設法按期懷孕,其實這種想法也過於天真。流產本身對人體是一種傷害,對子宮內膜也會帶來一定的損害,因此,流產以後是否一定能再懷孕是個問號,是不是能一定按期懷孕更要打一個問號。因此,奉勸那些已經懷孕的人就不要為沒在最佳季節懷孕而懊悔,畢竟人類進化已經歷了上千萬年的適應過程,一年四季都能懷孕生育。許多物質條件,尤其是新鮮蔬菜等,現在在好多地方已一年四季均有供應,所以胎兒的營養供應不成問題。

懷孕期間能不能打預防針

懷孕後應與正常人一樣,不僅有了病必須立即就診,接受醫生的指導和治療,而且在適當時候也要接受一些必要的預防接種。可接受的防疫接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破傷風類毒素:我國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較高,該病死亡率很高,是威脅新生兒生命的一大因素。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可以預防孩子染上破傷風。倘若已染上破傷風,則不宜使用破傷風類毒素,以免引起過敏反應,可用人血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2.狂犬疫苗:狂犬病的死亡率很高,幾乎是100%,一旦染上,母子均難以倖免於死。因此在狂犬病流行區,若被狗或其他的動物咬傷,或在非流行區被瘋狗或疑似瘋狗的動物咬傷,皆應注射狂犬疫苗。對於嚴重咬傷者應即刻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或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每千克體重40個單位或0.5~1毫升),然後再按上述程序注射狂犬疫苗。

3.乙型肝炎疫苗:適用於生活在乙型肝炎高發地區的,的配偶或家庭成員查有HBSAG陽性及E抗原陽性者;一些因特殊需要而從事高度感染乙肝危險的工作者,發現自己後,也應及時注射乙肝疫苗。但本人如HBSAG陽性,尤其伴E抗原陽性,再給注射乙肝疫苗收不到效果,可以在分娩後給孩子注射乙肝疫苗,保護孩子免遭乙肝病毒侵襲。

4.人血或人胎盤兩種球蛋白:這兩種都是被動免疫製劑,適用於已經受到或可能受到甲型肝炎感染的。

此外,國外對三個月的婦女進行流感疫苗注射,以防止患流感而發生早產;有些國家還規定為育齡孕前婦女接種風疹疫苗,以減少發生先天畸形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應當了解,並非所有的預防接種都是安全的,諸如水痘、風疹、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性減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以及百日咳疫苗,都應禁用。還有,凡有流產史的,為安全起見,均不宜接受任何防疫接種。

懷孕症狀

凡在生育年齡的女性,發生性關係而又未採取避孕措施,都有懷孕的可能。婚後保持正常性生活的女性,如果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約有85%的人在第一年內就會懷孕,在受孕的第一個月,孕婦不會感覺到新生命的開始。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徵兆,會提醒育齡女性,她可能懷孕了。儘早知道自己懷孕,儘早做準備,對母嬰都有積極的意義。以下是女性自我「診斷」的方法:

一、懷孕症狀及表現

1.月經停止

這是一般人最常注意到的懷孕徵兆,只要是一般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月經正常,在性行為後超過正常經期兩周,就有可能是懷孕了,這是懷孕的最早信號,過期時間越長,妊娠的可能性就越大。。不過,女性的生殖機能非常敏感,並不是月經沒有來就是懷孕了,月經沒有來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卵巢機能不佳,可能因為荷爾蒙分泌不正常,工作忙碌,考試緊張…..等等,如果精神受到較大壓力,或是周圍環境有所變化時都會引起月經遲來的現象。平常月經就不順的女性,如果月經一次遲到,並不需要特別緊張,只是較難以月經來潮作為懷孕的判斷準則。所以最好還是要經過醫師的診斷,才是最安全的。

過正常夫妻生活的女性,一旦月經遲到,首先就要考慮自己是否懷孕,不過除了月經沒來之外,觀察自身生理的變化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已經懷孕而不自知的情況下,誤將出血當作月經來潮。在懷孕初期,又是會出現類似月經,但並非月經的經樣出血症狀,還有些女性會因受精卵着床而下體出血。經樣出血雖是量少色淡的出血,但有時是流產的先兆,最好趕緊找醫生診斷。

2.乳房的變化

可出現乳房發育,乳頭增大,乳房皮下的靜脈明顯,乳頭,乳暈顏色加深,乳頭明顯突出,乳頭周圍出現些小結節,甚至乳房有刺痛、膨脹和搔癢感,偶而還可擠出少量乳汁。這些都是妊娠所造成的現象。受孕激素影響,乳房在懷孕4~6周後開始增大並變得更加敏感,其總重量大約能增加到800克。重量的增加和孕激素的雙重作用,拉長乳房的韌帶和纖維組織,因此乳房有下垂趨勢。要選擇專用胸衣加以保護。隨着血量的增加,有些孕婦乳房上還可能出現藍色血脈網紋,多在分娩後自然消失。

3.孕反應

停經以後孕婦會逐漸感到一些異常現象,這是由於嘔吐中樞對增多的雌激素暫時不能適應,或與精神因素有關,做早孕反應。最早出現的反應是怕冷,以後逐漸感到疲乏,嗜睡,頭暈,噁心,反胃,食欲不振,挑食,喜歡吃酸食,怕聞油膩味,唾液的分泌量也會增加。早起甚至嘔吐,嚴重時還有頭暈,疲乏無力,倦怠等症狀。早孕反應症狀因人而異,幾乎很多懷孕初期的孕婦都時常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快則懷孕5周會出現,完全沒有早孕反應的大有人在。多數人會持續3個月,通常3個月後,早孕反應即自動停止。除非是噁心、嘔吐的非常厲害,才需要就醫,否則這些都是懷孕初期的正常現象。早孕期間食慾和飲食習慣常有改變,例如對煙、酒、茶和油炸食物興趣減退,而喜食咸、酸、冰食物和水果,甚至偏食,出現以上現象原因尚不明確。

4.皮膚的變化

有的女性懷孕後可表現為面部及腹中線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可能會產生皮膚色素沉澱或是腹壁產生妊娠紋,尤其懷孕後期更為明顯。有人懷孕時臉上會長雀斑或長痘痘,皮膚情況比平時差,妝也不容易上。孕婦腹壁、大腿等處皮膚可見長5--6cm、寬約0.5cm的不規則平行裂紋,這些紋呈紫紅或淡紅,產後逐漸變為銀白色,持久不退。一般認為:是增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參與而發生。有些女性懷孕後皮膚更加光滑細膩,但仍有30%的孕婦臉上或脖子上可能出現棕色孕斑,還有些孕婦臉上原有斑點的顏色加深,一般在分娩或斷奶幾個月後症狀自行消失。多食用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能減輕症狀。但日曬加重症狀,因此孕婦尤其要注意防曬。另外,皮膚被過度拉伸還容易留下妊娠紋,預防方法是整個孕期堅持使用專業按摩霜,增加皮膚彈性。這是激素引起的變化,對懷孕女性來說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不必太過擔心。

5.陰道黏膜變色

懷孕初期,陰道黏膜可能會因充血而呈現出較深的顏色,這些由醫師做判斷。

6.容易疲倦

懷孕初期容易疲倦,有人覺得變得懶洋洋,整天都無精打采,常常會想睡覺,好像永遠睡不飽。

7.腎臟和泌尿系統

因為膀胱受到日益擴大的子宮的壓迫,,常會有頻尿的現象發生。女性懷孕的第三個月時,大部分都有尿頻的症狀,常常才上完廁所,沒過多久又有尿意,有人懷疑是否因為患膀胱炎所引起的,如果排尿時並未伴隨疼痛或殘尿感,就不是膀胱炎,而純粹只是因為懷孕後子宮逐漸增大,壓迫膀胱,使得膀胱的容量變小引起的尿頻。

孕婦因為妊娠生理變化,腎血流量增加。早期由於子宮擴大擠壓膀胱,頻顯著。孕後期,隨胎頭下降入盆也會擠壓膀胱,造成同樣結果。由於腎血流量及腎濾過率增多,葡萄糖濾過增多,當腎小管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不能相應增加時,即可出現糖尿,約有15%孕婦有糖尿、氨基酸濾過增加,但無蛋白尿,由於以上排出物增加,為細菌生長提供了物質條件,故孕婦易發生尿路感染。

8.基礎體溫的變化

當出現上述某些症狀時,可每天測定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由體內的孕激素分泌所產生的高低溫變化,通過測量基礎體溫可得知自己是否懷孕,懷孕者的基礎體溫往往升高。

以上所列舉的一些表現,有的只是妊娠早期出現的一些症狀。當懷疑自己可能懷孕時,應到醫院婦產科進一步檢查。

9.毛髮

懷孕後雌激素分泌增多,妊娠期睾酮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產生增多,可使毛髮,主要是陰毛、腋毛增多、增粗,頭髮捲曲度減少,偶有前頂頭髮減少者。頭髮的生長率提高20%,頭髮變得更加濃密,同時,雌激素的分泌又刺激了雄性激素的分泌,促進體毛的生長。不用着急,產後6個月內,多餘的毛髮將自行脫落。

10.眼睛

由於懷孕後體循環速度減慢,准媽媽的眼睛容易水腫、充血。孕婦一定要保證充足睡眠,且不要在睡前喝太多水,分娩後此症狀自然消失。另外,荷爾蒙的波動還導致視網膜增厚,戴隱形眼睛會感到不適。一般分娩6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建議在此期間使用框架眼鏡,或諮詢醫生選擇適宜眼藥水來增加潤滑。

11.脊柱

懷孕後過度拉伸的腹肌失去對腰椎的支持作用,子宮重量的增加也給腰椎施加更多壓力,再加上脊椎間的韌帶在孕激素作用下變鬆弛、脊椎穩定性變差,因此腰椎彎曲變大,孕婦常感腰背疼痛。同樣道理,乳房重量的增加也給頸椎施加更多壓力,頸椎彎曲也變大。孕婦也經常感到頸部疼痛。分娩後2周內不適症狀通常消失,適宜的鍛煉有助於脊柱恢復正常生理彎曲。

12.腹部

懷孕後,腹部原本平行連接的左右兩束腹直肌逐漸分離,分別向身體兩側伸長,以容納不斷增大的子宮妊娠3個月時,66%的孕婦身上都出現這種腹直肌分離現象。此分離不會引起疼痛,個別女性的腹下組織還會向外頂出肚臍。分娩後,腹直肌需要6周時間*自身彈性慢慢*攏,適宜的運動能幫助其回收。

13.臀部

准媽媽的臀部變寬變厚,主要是受孕激素影響。一方面脂肪容易堆積,另一方面骨盆上的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的穩定性都變差,再加上胎兒的壓力,恥骨聯合間隙變寬。以上變化除了影響美觀,還容易導致准媽媽在做轉體等扭轉運動或上樓、上床、下車甚至走路時感到腹股溝附近疼痛或骨盆疼痛。

14.手部

受孕激素影響,細胞間積水增加,容易導致上肢,尤其是手部水腫;子宮壓迫主靜脈,多餘液體的排放受阻,也導致全身水腫。水腫現象在孕期最後4~6周最為明顯,時常舉手按摩有助於減輕腫脹。一般分娩後5天內會消腫。如果腫得過於厲害,最好諮詢醫生。

15.腿部

孕激素對血管壁的鬆弛作用使靜脈瓣閉合不足,影響血液向心臟方向回流,最容易在腿部形成難看的靜脈曲張。此外靜脈曲張還可能發生在頭部引起頭痛、發生在直腸引發痔瘡。預防的方法是充分飲水,尤其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不要仰睡、坐着時不要交*雙腿、上廁所時間不要太長等。另外,坐下時最好將小腿墊高。

16.口腔

牙齦充血,水腫增生,晨間刷牙時易牙齦出血。牙齒易鬆動,過去認為這是缺鈣所致,現己知牙齒中鈣質是靜止的,不受血鈣波動所影響。孕婦常唾液增多,唾液PH值改變,泛酸易造成孕期齲齒。

17.胃腸

妊娠時隨子宮增大,胃被上舉,腸管被推向上方或腹腔兩側,盲腸和闌尾向外上方移位,可達髂嵴水平,一旦發生腸道和闌尾炎病變時腹痛不易與宮縮相鑑別,易延誤診斷。由於受大量激素影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退,蠕動減少、減弱,胃排空時間延長,易感上腹部飽脹感,故孕婦應防止飽餐。

孕婦腸蠕動減少,但小腸的吸收功能並無改變,對鐵、鈣由於體內的需要量增加,使吸收反見增多。糞便在大腸中積留時間長,水份逐漸被吸收,使糞便乾結而有便秘。便秘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以及性激素對血管壁平滑肌的擴張作用,常能引起痔瘡或使原有痔瘡加重。

18.體重增加

妊娠期母體體重增加可達12Kg左右,一般在孕13周前體重加不明顯,孕13周後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至足月,但每周體重增加在500g以內,如超重要注意有否隱性水腫。

二、臨床症狀1.腹部變大

在懷孕第三個月的時候,腹部便明顯地擴大了,但在未確定懷孕之前,也有可能是因為腹部有腫瘤或是體重急劇上升的緣故,而使得腹部變大。所以此時必須作進一步的檢驗,才可確定有無懷孕。

2.可摸到胎兒的形狀

這也是一種可靠的懷孕症狀之一,通常是在第四或第五個月左右,亦可感覺到有胎動。但切記要小心別把腹部腫瘤當成胎兒的形狀,還是需要再請醫師做下一步更正確的判斷。

3.子宮頸變軟,子宮變成圓球形

這必須由醫師內診得知,偶而子宮會有無痛性的收縮,用手去觸碰腹部,即可感應到變化。

4.懷孕的測試

如果月經已經遲了兩周以上沒有來,可以做尿液hCG檢查,只要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檢查出有沒有懷孕。但準確度也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界定為子宮內懷孕,因為除了受孕者的尿液中會含有人類絨毛性腺激素(hCG)之外,其他例如子宮外孕、葡萄胎、絨毛膜癌等,在做此項試驗時,也會產生正反應,所以尿液中hCG檢查也只能做為醫師評斷有無懷孕的參考。

5.透過超音波可看見胎兒輪廓

在懷孕六周即可確定懷孕之位置及胎兒心跳,懷孕十二周以後即可以利用超音波,觀察胎兒的各項結構。

6.聽到胎兒的心跳聲

懷孕十二周即可明確用胎兒胎心檢測儀聽到,第十八到二十周時,可以用胎心音筒聽到胎兒的心跳聲音,每分鐘大約是120~160次。

7.感覺胎兒的活動

懷孕第五個月的時候,會感覺胎兒在子宮內活動,即所謂胎動。

8.肝和膽囊

妊娠期肝臟改變不多,未見增大,血流量未見增多,肝細胞形態大小雖略有改變,但並無異性。肝功能試驗略有改變;膽固醇、鹼性磷酸酶、總膽質增加。血漿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減少。

9.內分泌的改變

垂體前葉增大

垂體前葉增大1-2倍,嗜酸細胞增多肥大成為所謂的妊娠細胞,有時增大的垂體可壓迫視神經交叉而致兩顳側偏盲。產後隨垂體縮小而於產後10天左右恢復。如產時或產後出血性休克,可使增生肥大的垂體缺血壞死,導致席漢氏綜合徵。

妊娠期垂體前葉分泌的泌乳素(PRL)、促甲狀腺素(TS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黑色細胞刺激素(MSH)增多。PRL於孕7周起開始增多,血清中PRL值可由非孕時的10mg/ml上升為足月妊娠時的200mg/ml,PRL有促進乳房發育的作用,為產後哺乳作準備。

哺乳者在產後80-100天或更長時內降到非孕期時水平。未哺乳者在產後3周內降到非孕期水平。TSH和ACTH的分泌增加但無症狀改變。MSH的分泌增多,使面頰、乳頭、腹白線、外陰等處皮膚有色素沉着。生長激素(Gh)的分泌無改變,促性腺激素(FSH、LH)的分泌減少,故妊娠卵巢中的卵泡不再發育成熟,也無排卵。而垂體後葉所產生的催產素和加壓素無改變。

妊娠時汗腺、皮脂腺功能亢進,腋下和會陰部皮膚皺摺處可有炎症而引起糜爛,常不易治癒,需在產後才消退。

甲狀腺甲狀旁腺

妊娠後由於受多量雌激素影響,血漿中結合型的T3、T4增多,而游離型的T3、T4減少,通過負反饋作用,使垂體產生甲狀腺素(TSH)增多,刺激甲狀腺使之均勻性增大,比非孕時增大65%。甲狀旁腺在妊娠時呈增生狀態,孕24周起甲狀旁腺素的濃度逐漸升高。機理尚不清楚。

胰腺

妊娠期胎盤滋養層細胞所產生的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在外周組織中,都有拮抗胰島素的功能,能破壞胰島素的酶,故孕婦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來維持其體內的糖代謝,表現為胰島的β細胞功能亢進,在孕中期即開始,接近預產期時達高峰。如胰島的代償功能不足,不適應這一改變,將於妊娠首次出現糖尿病,稱妊娠糖尿病。

腎上腺

由於妊娠受的大量雌激素的影響,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激素增加,每日分泌量由非孕期的139nmol~695nmol(50~250ug),上升為足月時2780nmol(1mg)左右,增為原來的3倍。腎上腺髓質所產生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都無改變,僅於臨產後由於對子宮收縮的應激反應而增多。

10.心臟工作量增加

由於體內血容量增加,心臟工作量也加重,尤其在妊娠末期。由於隔肌上升心臟向前移位,心率每分鐘增加10--15次,妊娠13--23周最為顯著,每次心臟收縮所排出的血量稱心搏量可比非孕期增加30%,平均值約80ml/次。

11.血壓

妊娠對[[動脈]]壓影響較少,收縮壓幾乎不受影響;舒張壓於孕中期約下降10mmHg(1.3KPa);孕晚期恢復原有水平。而體位改變可影響血壓測定值,坐位血壓較高,仰卧時較低,左側卧位時更低。由於孕婦外周血管擴張,故孕婦雖心排出量增加而血壓無變化,而能使四肢血流量增多,手的血流量是非孕的7倍,足的血流量是非孕2-3倍,使孕婦手(足)掌呈充血狀,有溫熱感。

12.血液的變化

孕婦的血液比非孕期婦女增加約兩公升(2000ml),這些血液供應胎兒所需的氧氣和養份。自孕6周起,母體血容量開始增多,孕32--34周時達高峰。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漿與紅細胞的增加,但骨髓則不斷產生紅細胞,紅細胞主要成份血紅素含有鐵質,為了製造妊娠期所需的額外血紅素,孕婦運用自身儲備的鐵質,如儲備鐵質不夠,即發生貧血。因此妊娠期貧血多為缺乏製造血紅素的鐵質,血紅素不夠也就不能製造額外的紅細胞。

複合維生素B中含有葉酸,葉酸也是製造血紅素的成份,如果缺乏也會引起貧血,為了避免貧血,孕婦的食物必須含有適量鐵質和葉酸。而葉酸的補充應從孕前就開始。

13.呼吸系統

由於子宮逐漸增大,隔肌上升,上升幅度約4cm。肺披擠壓上去,所以孕婦容易感到喘不過氣,也會感到暈眩。這是妊娠期常見現象,也是正常的。

三、懷孕變化(以時間劃分階段)

1.妊娠早期體徵(1~3個月)

  • 乳房增大,柔軟,伴隨小小刺痛,口腔內會有一種不太令人舒服的金屬味
  • 正常情況下,陰道分泌物增加,孕婦晨吐是由於初期性激素增加引起,嘔吐物每天超過一餐之量,就必須輔助藥物或住院治療
  • 體重增加1.2~2公斤的時候,小便次數頻繁,陰道出現點狀出血,是常見現象,但應卧床休息並請醫生診治。
  • 因荷爾蒙的改變,情緒易激動,肺、腎、心臟的負擔由於血液循環增加而加重,所以需要隨時調整好心態

2.妊娠中期體徵(4~6個月)

  • 體重激增5~7公斤,乳頭顏色變暗,皮膚色素沉着,會出現氣促(28周後出現是正常的),需要立即看醫生
  • 腹部開始隆起,食慾增加,常會因為脊柱的韌帶鬆弛或增大的子宮壓迫神經引起背痛(坐骨神經痛),需要丈夫協助多做產前運動和瑜珈
  • 是整個孕期中需要注意的情緒低落區,關係到擔心胎兒的生長、抱怨身體的負擔及對體型變化的沮喪,需要丈夫的全力關注
  • 必須進行產前二次檢查,包括超音波掃描和血清篩檢化驗,以預防自發性流產,即懷孕未滿28周胎兒即從子宮中排出。

3.妊娠後期(24周以後)

  • 乳暈增大,乳房靜脈更加明顯,肚臍變平甚至凸出,情緒稍微過激,例如大笑、咳嗽等,均會有少量尿液排出。
  • 胃灼熱的現象可能讓你更加不舒服,腹內壓力過大會導致胃液倒流回食道,這種位於胸口中心或上腹部的灼熱性疼痛,對你和胎兒的健康都沒有危害性。
  • 不要再經常使用孕婦用的束身帶,腹部皮膚會拉緊並伴有瘙癢,多撫摸腹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供氧。
  • 發現產前陰道出血,立即請醫生,防止早產,並卧床休息;出門最好有人陪伴,因為嘈雜的外部環境可能引起過大的反應,例如驚嚇造成提前分娩。
  • 由於胎兒的位置不斷向下降,膀胱及大腸的壓迫感大大增加,尿頻便秘的情形更加嚴重,身體會保持低溫狀態,必須每兩周檢查一次。
  • 子宮陰道趨於軟化,易伸縮,分泌物增加,以方便胎兒通過產道,要注意出羊水、「見紅」、持續宮縮陣痛等是即將生產的訊號。

四、懷孕常見的不適及處理從懷孕到生產的這十個月當中,常會見到准媽媽們因為懷孕的關係而造成的身體不適的情形,以下就舉例,並說明處理方法:

第一妊娠期(懷孕前三個月)

嘔吐噁心

可能是懷孕時體內某些賀爾蒙濃度的變化改變所致,也可能因懷孕時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改變,飢餓時血糖降低易有噁心感,從月經停止後開始到3~4個月才消失,處理方式,起床前在床上吃烤土司或蘇打餅,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頻尿尿急

乃因懷孕初期子宮壓迫膀胱所致,12周時子宮長出骨盆腔外會消失,分娩前胎頭銜接後又會出現,此時勿以減少水份攝取來解除,可作會陰肌肉收縮運動。

乳房壓痛

處理方式:穿合身胸罩以支托

陰道分泌物增加

因體內荷爾蒙濃度改變所致,子宮頸腺體分泌增加,陰道粘膜增生產生白色粘液,稱為白帶,處理方式:穿棉質吸水內褲,保持清潔乾燥。

第二及第三妊娠

心口灼熱感

因胃排空慢,賁門括約肌鬆弛,食物反流至食道所致,處理方式:少量多餐,飯後勿立刻躺下,少吃脂肪過多或油炸食物。

足踝水腫

靜脈回流受阻引起足踝水腫,處理方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可做足背曲屈運動及抬高小腿。

靜脈曲張

體重增加過多,胎兒過重,多胞胎,母親靜脈瓣功能缺失時易發生,處理方式,抬高小腿,勿交叉雙腿坐立,早上起床前穿上彈性褲再下床,懷孕末期避免仰卧改採右側卧。

痔瘡

乃直腸表面靜脈曲張所致的,處理方式:預防便秘,溫水坐浴,痛痛時可用冰敷。

便秘

因懷孕體內荷爾蒙之故導致腸蠕動減慢,或口服補充鐵劑造成的,處理方式:增加水份攝取,吃高纖維食物,每日排便習慣的養成及適當的運動,切勿養成依賴瀉劑或塞劑的習慣。

背痛

子宮增大,腰椎曲度增加及鬆弛激素,使骨盆關節鬆弛,致骨盆前傾,脊背彎曲疼痛,處理方式:骨盆傾斜運動一仰卧屈膝,背部用力抵住地板,站立時背靠緊牆壁收縮腹肌、臀肌、採取跪姿,手支地上儘量將背拱起收縮腹肌等方式。

小腿抽痛

睡前腓腸肌疼痛性痙攣,子宮壓迫下肢神經及血循不良引起,處理方式:痙攣時採取足背屈姿勢,按摩及熱敷。

五、如何測試是否懷孕及計算懷孕周數

1.測試

一般的情況是在正常經期過後的10天左右時間檢測,可以先用試孕棒自己檢測下,當然最可靠的方式是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

2.計算懷孕周數

一般醫學上習慣從最後一次月經結束算起

六預產期的確定

計算預產期,只需在末次月經一天加上9個月零1周(280天)即可。例如:末次月經是1月1日,加9個月為10月1日,再加1周(7天),為10月8日。10月8日就是預產期。真正分娩可能發生在預產期的前後2周內。如果你的月經周期不太規則,或記不清末次月經的日期,請在妊娠早期根據婦科檢查來推算。

意外懷孕怎麼辦

◎帶環受孕:帶環受孕容易發生流產早產,甚至影響胎兒發育,個別還引起胎兒缺陷。從優生要求出發,帶環受孕的胎兒不值得保留。

◎服避孕藥後懷孕:避孕藥是激素類藥物,對卵巢功能有抑制作用,剛停服避孕藥子宮內膜較薄,即使受精,孕卵也不易着床,即使着床也因子宮內膜的條件較差而易發生流產,所以停藥

後應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套)避孕半年左右,待卵巢功能和子宮內膜的周期變化恢復正常方可懷孕。

流產後再孕:人工流產和大多數的自然流產都需刮宮,流產後還要出血若干天,不僅人的體力要有一個恢復過程,子宮卵巢生殖器官更需有一個休整階段。損傷的子宮內膜要修復到正常得有一定的時間。所以,在流產後半年至一年時間再孕為宜。如果是反覆流產者,儘可能查清原因後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