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戀成為一種病時
很多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的自戀,有時候不僅不是問題,反而可以增加他們的個人魅力。但適度很重要,自戀就像炒菜用的鹽,少了則淡而無味,多了便難以入口。千萬別把自戀發揮到及至,那會成為一種病。
午夜時分,一個相交不深的異性朋友把電話打到我的房間,只寒暄了一分鐘就在電話那頭抱怨自己的嘴角起了一個小痘痘。三分鐘的時候我覺得該轉變話題了,可是她以喋喋不休逼迫我進入五分鐘忍耐狀態,十五分鐘的時候我只好以一個蓄謀已久的哈欠為閒聊劃一個句號。
不是我沒有風度,假如她是我的現任女友,假如她在三分鐘的時候就轉換了話題,我會覺得她是那般楚楚可憐需要疼愛,可惜她不是,她浪費十五分鐘長途只說臉上的痘痘,我覺得她像受到強烈刺激的祥林嫂。
自戀一鍋粥
有的人是因為自信而自戀,有的是因自憐而自戀,不斷地自我催眠陶醉,把一把米煮作一鍋粥。有的人手法高明,米湯進肚舒服而愜意,有的人功夫不到家,不是帶着糊味兒就是清湯寡水。
你的朋友來你的新居參觀,她看見你的那一刻就開始抱怨,車上如何擁擠,進而聯想到你新居的地理位置如何偏僻;從你的地板開始說起,一直以低調評論到你頂棚上的燈罩,總之,在她的眼裡你的新居幾乎是一無是處。千萬不要以為她是來給你添堵的,她只是不自覺地自戀着,靠貶低你求一個心理平衡。假如你請那樣的朋友吃三紋魚,她會喋喋不休地向你講我在廣州點擊查看廣州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剛吃了一場盛大的鮑魚宴,絕對要讓你的三紋魚自慚形穢;假如你拿出自己10年前的照片供對方欣賞,時隔不久她就會請你欣賞自己的藝術寫真集。她就是想證明我比你強或我根本就不比你差,一點都不。有自戀情結的人往往在不斷地攀比證明,她從來都不會放鬆自己。
你遇到一個很優秀的男生,他告訴你自己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不斷地更換女友,有多少女人為自己傾倒哭着喊着要嫁給他,或者大肆吹噓他在艷遇中像詹姆司?邦德一樣巧妙擺脫痴心女子的糾纏。你最好一笑而過,在內心深處讚賞他豐富的想象力與自戀時刻驚人的自我膨脹能力就可以了。假如你相信,嘿嘿,你是一個傻瓜。你的某個朋友突然有了新變化,每天在大穿衣鏡前把自己擱置2個小時以上;刻苦地練習自己的簽名書法;在筆記本電腦上安裝三個光驅,一個裝軟件,一個看CD,一個看VCD;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到技術支持的極限,你就知道他自戀了,這樣的自戀比起重流感毫不遜色。
自戀的兩個版本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做出這樣的評價:「這個人過分自戀!」「那個人自我感覺太良好!」這其中,自戀是什麼意思?
自戀(narcissism)一詞見於歐美文學作品中,直譯成漢語是水仙花。這來自一個悽美的古希臘神話: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愛上了自己,每天茶飯不思,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花,後人稱之為水仙花。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借用這個詞,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
人在剛出生的時候,只會吃睡和哭。在這段時間,媽媽常常要給孩子餵奶,對孩子拍着、呵護着,讓孩子滿足生理需要的同時,還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親情與關注。這時,孩子雖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是,由於母親對孩子良好的照顧,孩子能夠逐漸體會到「親情」和「愛」。
隨着心理發育,孩子逐漸地能夠區分出母親和自己是兩個人,並在繼續依戀母親的同時,在心裡會出現這樣的感受:「媽媽是愛我的。當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個可愛的好寶寶。」這時,好媽媽已經作為一種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裡。當媽媽一旦不在時,孩子心中有「好媽媽」形象,有「好媽媽」的愛和保護,就會感到自己是安全、可愛的。這種由「母親愛孩子」的現實轉化而來的「我很可愛」的感受,就構成人們心中的「自戀」情感。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階段,媽媽雖然曾經愛過孩子,但是後來就不夠關心照顧他了,會出現什麼情形?例如把1歲的孩子送去爺爺奶奶或姥姥家代養——孩子曾經嘗到過母愛的甘甜,而又突然過早缺失,孩子就會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無能為力。他會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因此就會產生不安全感、被遺棄感,感到恐懼與自卑。
為了對抗這種難受的心理體驗,他就開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顧我、絕對愛我的媽媽,而我要努力做個非常可愛的孩子,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愛我!」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總是心存疑問:我可愛嗎?大家會喜歡我嗎?並特別注重:我如何才能讓別人喜歡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對我更多的讚美?我會不會惹別人不高興?他們是否在討厭我?等等。
由此可見,在幼年持續得到足夠母愛的孩子,長大後會對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認為自己是可愛的,並敢於承認缺點和不足,有勇氣面對現實。他們心中充滿理想,同時又能夠立足眼前、腳踏實地,勇於進取。這樣的自戀,可以說是比較健康的一種。
而曾經一度體驗到母愛,很快又失去母愛的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他們渴望別人的愛,永不滿足地尋求着他人的讚美,卻不敢相信別人真的會愛他。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證明自己是可愛的。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敗。他們給自己樹立極高的理想,而這樣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難以實現的。
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早期階段,他們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標達到之後,他們還會提出更高的目標,直到把自己徹底挫敗為止。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不夠可愛,會被他人所遺棄。
由於目標太高,當他最終無法實現時,他會更加感到自己無能、悔恨、自我厭惡,抑鬱自卑。這樣的自戀,就屬於不健康的自戀,實際上屬於假自戀,或不自戀。
那麼,我們如何區分健康的自戀與不健康的自戀呢?
健康的自戀相信自己是可愛的,並認為這是不證自明的,不管別人評價如何。這樣的人首先對自己有一種基本的信任,認為自己就是值得喜歡的,即使有人批評我,也肯定是關心愛護我。而不健康的自戀,則不相信自己是可愛的,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證明。如果遇到批評,則一定會認為自己不好,別人是在對我進行惡意攻擊。
健康的自戀,能夠區分自己的想像與現實的差別,在面對理想的同時,立足於現實。對世界、對他人的評價都比較符合實際,能夠較寬容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戀者,他們難以區分幻想與現實,凡事憑主觀想像。他們要求現實一定要達到「絕對美好」的程度,沉醉於自己的幻想。對他人強求,要求別人一定要對自己好,卻又不停地抱怨、感嘆人心叵測、生不逢時,在討好他人的同時,卻不信任他人,甚至對他人充滿深深的敵意。
健康自戀的人,能夠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他們愛自己,也愛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夠平等、友好地與他人相處,希望自己過得好,也願意別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戀者,他們難以區分自己與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們自尊心很強,而實際上,卻是因為無法相信自己。他們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會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們在誇獎別人的同時,總是要表明自己更優秀,甚至不惜貶低他人來標榜自己。
健康的自戀與不健康的自戀是兩個相反的極端,更多的人是處在中間的某個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們需要真心實意愛自己。只有真誠地愛自己,才能真誠地愛他人和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