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

出自 女性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性愛專題

  • 精華

性交 體位 口交 肛交 做愛 射精 愛撫 自慰 生理

  • 專題壹
  • 專題貳

<DPL> category=性愛私語 ordermethod = categoryadd order= descending columns=1 count=16 titlemaxlength = 12 allowcachedresults=true </DPL>

巨細胞包涵體感染是由感染人類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引起的一種先天性或後天性全身感染綜合徵感染,因被感染細胞變大,核內和胞漿內出現包涵體,故本病又稱巨細胞包涵體病(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唾液腺病毒症,是無症狀限局性感染,多數成為唾液腺的不顯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而長期存留。另一種是全身性疾病,比較少見,主要侵犯小嬰兒,其特點是在很多器官組織內發現含核內和胞漿內包涵體的巨大細胞,並伴有全身症狀,是宮內病毒感染導致胎兒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CMV是雙鏈DNA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群,其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對宿主或組織培養細胞有明顯的種屬特異性,人類CMV僅能在人胚纖維母細胞中分離,培養;受染細胞變圓,逐漸增大,出現胞漿內嗜酸性包涵體和嗜酸性或雙嗜性核內包涵體為其主要特徵,核內包涵體(8~10μm直徑)占核中央區的大部分,用蘇木精染色呈紫紅色,其周圍有一個境界分明的亮圈與核膜分離,類似貓頭鷹眼,胞漿內包涵體(直徑約4μm)一般聚集在胞漿的一側(圖18-14),CMV在熱,酸性環境和脂肪溶劑中不穩定,在56℃3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5分鐘後可被滅活,能耐受寒冷,保存在-60~-80℃的冰箱中能保留其感染性,人CMV只有1個血清型,但至少有3個血清"亞型"株,它們之間關係很密切,幾乎不能用中和試驗來區別,AD169株有廣泛的抗原性,故常作為代表株用於血清學試驗,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輕重不等,全身性巨細胞包涵體病主要發生於新生兒和幼嬰期,如此時見到黃疸,肝脾腫大,皮膚瘀點,小頭畸形,顱內鈣化等,應注意與弓形體病,敗血症,先天性膽道梗阻,乳兒肝炎,全身性單純皰疹,先天性白血病,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等鑑別,智力低下,運動障礙,腦性癱瘓等症狀一般在較大嬰兒才能被發現,

兒童期出現下列情況時,要考慮獲得性巨細胞包涵體病的可能性:①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釋的慢性肝病或遷延性間質性肺炎;②臨床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但抗EB病毒衣殼抗原的嗜異凝集試驗陰性,往往發生於手術(尤其開心手術)後接受大量新鮮血者;③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兒(如白血病,惡性腫瘤),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如發生較嚴重的肺炎,往往是CMV感染所致,

遇到上述情況時,要進行病毒學和血清學檢測才能明確診斷,

大多CMV感染是不顯性的,感染後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症狀者分為兩個類型:

1,先天性感染約10%患兒在出生後有明顯症狀,表現為肝脾腫大,持續性黃疸,皮膚瘀點,小頭畸形,脈絡膜視網膜炎,智力低下和運動障礙等,上述任何一項表現都可單獨存在,並可伴有生長緩慢,煩躁,有時發熱,體溫自微熱至40℃,但因出生時僅有一小部分患兒有臨床症狀,故多數不能確定診斷,如生後數月至數年才出現症狀者,也可表現為聽力喪失,輕度神經系統症狀及發育障礙,以致影響學習,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患兒,可出現各種先天畸形,可有痙攣狀態,兩側癱瘓,癲癇樣抽搐,視神經萎縮,耳聾(約10%患兒發生耳聾),並可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有的無症狀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兒,雖體格發育正常,仍可有先天畸形及聽力損害,但其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低於有症狀的患兒,

2,獲得性感染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臨床表現一般較輕,雖然多數嬰兒為亞臨床感染,但其症狀的發生率仍較成人為高,表現為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皮疹,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也可出現肝炎,與先天性感染患兒不同者為神經系統極少被侵犯,兒童期感染常通過呼吸道獲得,常為不顯性,但成為長期帶毒者,偶可出現遷延性肝炎或間質性肺炎,多次接受新鮮血液輸血的患兒,也可發生此病,其表現可酷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但EB病毒衣殼抗原的嗜異凝集反應和IgM抗體始終陰性,也可引起溶血性貧血或感染性末梢神經炎,不顯性CMV感染的激活常發生於各種因素使機體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可使潛在的病毒感染被激活而發病,這些因素包括妊娠,器官移植,應用免疫抑制劑或抗代謝藥物,外科手術,巨血病,腫瘤等,可出現肺炎,肝炎,視網膜炎,間質性肺炎是骨髓移植受者CMV感染最嚴重的後果,其發生率達40%,病死率達90%,AIDS患兒具有較高的CMV感染率,其特點是遷延的病毒血症,病情呈進行性發展,常為最常見的死因,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象及肝功能可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臨床上酷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患兒,外周血塗片上可見較多的異常淋巴細胞,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增高,並伴有血清轉氨酶上升,用病毒學和血清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2,病原學

(1)檢測CMV:用尿,支氣管肺泡洗液,唾液,肝活體組織或咽分泌物接種到人胚肺纖維母細胞,能培養出CMV,通常在1周內出現腫脹的圓細胞病灶,但需4~6周才能波及整個單層細胞,由於病毒分離需要的條件高,且CMV生長緩慢,故不宜推廣,將新鮮的晨尿沉渣塗片染色,尋找有包涵體的巨細胞,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方法,但這種細胞的檢出率較低,需多次細心檢查,以濃縮尿在電鏡下檢查可見到CMV,也可用原位雜交法,單克隆抗體間接免疫螢光法,ELISA夾心法及流式細胞計數器檢測臨床標本中的CMV抗原,

(2)檢測CMV-DNA:可用DNA-DNA雜交法檢查孕婦尿中CMV-DNA;用聚合酶鏈反應測患兒尿中的CMV-DNA;用異羥基洋地黃毒甙標記的探針檢測CMVDNA,

3,血清學

二,血清抗體檢測:最常用的有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IF),免疫酶試驗(EIA),間接血凝試驗(IHA)和放射免疫試驗(RIA)等檢測CMV-IgG和IgM抗體,常用補體結合試驗測定IgG抗體,恢復期血清中此抗體的效價較急性升高≥4倍才有診斷意義,故不能用於早期診斷,近年來用螢光抗體間接染色法,間接ELISA,放射免疫自顯影,捕獲ELISA,間接酶標阻化法等,檢測患兒血清中的CMV-IgM抗體,有助於早期診斷,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應該如何治療?

有報導稱主要是利膽,維生素,能量合劑綜合治療,保護肝細胞,促進黃疸的消退,

在組織培養中,CMV可被下列藥物所抑制:5-碘-2′去氧尿核苷(IUDR),利福平,胞嘧啶,阿糖胞苷,阿糖腺苷,放線菌素等,但用於治療臨床患者無明顯效果,目前較有前途和有效的抗CMV藥物,是丙氧鳥苷(ganciclovir,GCV),它是無環鳥苷的衍生物,其療效比無環鳥苷強50~100倍,用量為5~15mg/(kg·d),分2~3′次靜脈給藥,一般在用藥第3~5日即可見到明顯作用,療程一般為10~14日,因本藥對CMV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藥後復發率高,近年來強調維持用藥數月至數年,本藥的抗CMV機制主要與抑制CMV-DNA有關,主要用以治療CMV視網膜炎,間質性肺炎和胃腸炎,其毒副作用是使粒細胞減少,短時間肌酸酐上升和肝功能異常,

要注意作好對症治療和護理工作,隔離病兒,對其排泄物要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