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

從 女性百科
於 2008年5月22日 (四) 23:27 由 125.232.193.189 (對話)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到: 導覽搜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診斷名詞,也可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現併發症,涉及鄰近器官如喉、氣管肺、口腔、鼻竇中耳、眼以及頸淋巴結等。有時鼻咽部原發病的症狀已好轉或消失而其併發症可遷延或加重,故必須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併發症的臨床特點作全面的觀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療效,切不可認為是日常小病而輕率對待


小兒感冒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病原體 以病毒為主可占源發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細胞較少見。又病毒感染後上呼吸道粘膜推動抵抗力,細菌可乘虛而入,並發化膿性感染

  1常見病毒:自組織培養法問世以來,對病毒了解漸多,簡述如下:

  (1)鼻病毒(rhino virus):包括100多種不同血清型可致上感、支氣管炎及中耳炎。冠狀病毒(Coronavirus)也是上感的常見病原但分離需用特殊方法。

  (2)柯薩基(Coxsackie)及埃可(ECHO)病毒:此類病毒均甚微小屬於微小病毒(Picornavirus)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狀。

  (3)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甲乙、丙三種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結構發生較劇烈的變異而導致大流行估計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規模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發流行病情也較輕。以上三型小兒呼吸道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引起喉、氣管、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分12、3、4四種血清型Ⅰ型又稱「紅細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稱「哮吼類病毒」Ⅰ型(HA1),往往引起細支氣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現哮吼。4型又稱M-25,似較少見可在兒童及成人中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全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僅有一型對嬰幼兒呼吸道有很強的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歲以內嬰兒約75%左右可發生毛細支氣管炎30%左右可致喉、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等2歲以後上述疾病漸少,5歲以後下呼吸道感染明顯減少,僅表現為輕型上感

  以上所述後三類病毒均屬於粘液病毒在上呼吸疲乏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狀病毒較為常見。

  (6)腺病毒(adenovirus):有30餘種不同血清型可致輕重不策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結膜炎濾泡性結膜炎,也可引起肺炎的流行。37型腺病毒可持續存在於上呼吸道腺體中,且可引起致死性肺炎。第8型腺病毒易在學齡兒童中引起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第3、7、11型可致咽結膜炎,1979~1983年夏季曾由於游泳,在北京引起37型腺病毒咽、結膜熱流行。

  (7)肺炎支原體(mycophlasma 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漿菌或胸膜肺炎樣微生物(簡稱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見於5~14歲小兒

  2常見細菌:僅為的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繼發性細菌感染大多屬於β溶血性鏈球菌A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桿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鏈球菌往往引起原發性咽炎。近年國外文獻提到卡他布蘭漢氏菌(Branhamelis catarrhails)原名卡他奈瑟氏球菌是鼻咽部常住菌菌群之一,有時在呼吸道可發展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趨勢但次於肺炎球菌和流感桿菌感染。

 

  病因學:

  包括兩部分:

  1病原體(在病原學中已述)

  2誘發因素 營養不良和缺乏鍛煉,以及有過敏體質的小兒,因身體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別在消化不良、佝僂病等以及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或後天獲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兒,並發這類感染時,往往出現嚴重症狀在氣候改變較多的冬春季節,更易造成流行。必須着重指出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和發展,不但取決於侵入的病原體種類、毒性及數量且與宿主防禦能力及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如居住擁擠、大氣污染被動吸煙,間接吸入煙霧,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禦能力促使病原體生長繁殖。故加強鍛煉,改善營養狀況與環境衛生等對預防上感甚為生要 

  早期僅有呼吸道粘膜下層水腫主要是血管擴張和單核細胞浸潤,以後轉成中性粒細胞浸潤。上皮細胞受損後剝脫到痊癒時重新增生。


小兒感冒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大多為2~3日或稍久。

  2輕症 只有鼻部症狀,如流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用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3~4天內自然痊癒。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有時淋巴結可稍腫大。發熱可持續2~3日至1周左右。在嬰幼兒容易引起嘔吐及腹瀉

  3重症 體溫可達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頭痛全身無力、食慾銳減、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紅,發生皰疹和潰瘍,稱泡疹性咽炎有時紅腫明顯,波及扁桃體,出現濾泡性膿性滲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狀均加征,鼻咽分泌物從稀薄變成粘稠。頜下淋巴結顯著腫大壓痛也明顯。如炎症波及鼻竇、中耳或氣管則發生其它症狀,全身症狀也較嚴重。較嚴重症狀中要注意高熱驚厥和急性腹痛,並與其它疾病作鑑別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熱驚厥大多見於嬰幼兒起病後1~2日連續幾次。急性腹痛有時很劇烈,多在臍部周圍無壓痛,往往早期出現,大多為暫時性的可能與腸蠕動亢進有關;但也可持續存在,有時與闌尾炎的症狀相仿,多因並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所致

  4急性扁桃體炎 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其病程及併發症與急性咽炎不全相同,因此可以單獨作為一個病也可併入咽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時在扁桃體表面可見白色斑點狀滲出物同時軟齶及咽後壁可見小潰瘍,雙側頰粘膜充血伴散在出血點,但粘膜表現光滑可與麻疹鑑別。由鏈球菌引起者,一般多在2歲以上小兒發病時全身症狀較多,可有高熱、冷感嘔吐、頭痛、腹痛等以後咽痛或輕或重,吞咽困難,扁桃體大多呈瀰漫性紅腫或同時顯示濾泡性膿性滲出物,患者舌質紅、或有苔厚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出現併發症,主要是鼻竇炎中耳炎及淋巴結炎。

  5血象 病毒感染一般白細胞偏低或在正常範圍內,但在早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較高;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嚴重病例有時也可減低但中粒細胞百分數仍增高。

  6病程 較輕病例發熱時間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較重者高熱可達1~2周,偶可長期低熱達數周,由於病灶未清除,須經較長時間才能痊癒

  診斷

  診斷應注意下列幾方面:

  1流行情況 了解當地疾病的流行情況對診斷和鑑別診斷均有幫助。患某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不但患者症狀相似其併發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如幼兒急疹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起病時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應注意當地流行情況,以便鑑別

  2體格檢查 仔細做全身格檢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觀察全咽部包括扁桃體、軟齶及咽後壁,如扁桃體及咽部粘膜紅腫較重則細菌與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當扁桃體上有膿性分泌物時,應考慮鏈球菌感染。如扁桃體上有較大的膜性滲出物或超出扁桃體範圍需認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塗片檢查細菌,必要時作培養如急性咽炎的同時,還有出血性皮疹,則必須排除敗血症及腦膜炎  輕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長兒較輕,嬰幼兒時期則重症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