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文艺
1、爱情和文学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爱情和文学,都会保持着一种不变的联系穿梭于时空之间。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的乐章,女人是爱情中最让人思绪飘逸的芳香,男人是爱情中酿造醇香的酒坛,男人与女人的故事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千古绝唱和秀美鸿篇。千百年来这沁人心脾的美酒一直同文学纠缠在一起。
爱情和文学是要用心去经营的。没有用心的爱情就象风雨中飘摇的茅舍,经不住洗礼,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大难临头各自飞”;文学也需要经营,它需要不断的斟酌、推敲;需要“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的提炼和浓缩;需要对生活特有的感悟和敏锐的意识。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必然要经过一番内心的良苦思量,而文学中的爱情一定是用心经营后的修来正果。有这样一个故事:普赛克是一位伟大国王膝下三女儿中的小妹妹.她外表和心灵美丽无双,人们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地来敬仰她的美丽.这一切使得美神维纳斯心生妒忌,因为世人忽视了她的美丽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于是维纳斯心生一计,她让儿子爱神丘比特设法把普赛克嫁给世界上最丑恶凶残的野兽.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可以让任何人跟他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堕入情网,计策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但维纳斯忽视了一个细节,一个爱情故事中最致命的细节.当丘比特见到普赛克时,他自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她.他不仅没有把普赛克嫁给毒蛇,反而把她秘密带到了自己居住的辉煌宫殿,并娶了她为妻,只是不允许她看见自己的容貌。但是此举遭到了维纳斯的阻拦和破坏。因此维纳斯交给普赛克一件又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从凶狠的绵羊身上剪取金色的羊毛,从死亡之河中汲取黑水.每一次维纳斯都自信普赛克根本无法完成,但普赛克每次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完成了任务.经过重重的磨难,丘比特和普赛克终于正式成婚.甚至维纳斯也很高兴.一来他儿子有了一个般配的妻子,更重要的是普赛克居住在天堂而不再生活于人间,世界上的人们便不会再为普赛克的美丽所吸引,而会继续崇拜美神维纳斯。
这个神话故事就是文学与爱情的相互融合:把用心的爱情用心的融入文学作品中,使文学充满着爱的温馨,呈现着美的情感,将爱情通过符号化的过程跃然纸上,让文学中的爱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爱情的萌芽和文学作品的创作又是以一定的感觉为前提的。什么是爱情的前提感觉呢?那有可能是一见钟情,就像宝黛的木石之恋,虽然二人没有婚姻之缘。“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第一次相见的感觉就是他们钟情的见证。现实中因为一见钟情而发展到二见倾情,到最后的互献真情,也是彼彼皆是。爱情是每个人都怀揣着的一种感觉,但是你一直都感受不到。直到某一天,你遇见一个人,那人就好像一直在地球上的这个角落等着你, 在你生命的这一刻终于等到你,好像是你的传说一样。然后,你会突然从他的身上,发现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一种美丽得无法抗拒的感觉。那还可能是一种牵肠挂肚,一种相知相惜,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再说文学作品,它的产生也是受一定的感觉所支配的。这种感觉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那是独特的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可能是作家不经意的“浏览”,而这个事物的外在机缘又恰好和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相契合,这时就产生了对艺术和情感的独特发现。在艺术发现的影响下,产生了创作动机,于是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在外在事物的触动下,形成易感点,这应该就是作家创作之初的感觉。
可见,爱情和文学都是需要感觉的。没有这个特殊的感觉,就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不会产生许多因为爱情的融入而诞生的优秀文学作品。爱情和文学的感觉,在本质上就是相通的:爱情是文学的核心,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是爱情的心灵驿站,是爱情的艺术呈现。多少文人骚客追求爱情的幸福、体验爱情的滋味、书写爱情的心灵,爱情枯竭的灵魂意味着文学的终结,多少人无法走出爱情的围城,却不小心走进了文学的天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相信万事万物的联系还有无功力性的存在?又是在爱情和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最纯洁、真挚的情感。关于爱情的无功利性,虽然不能否认鲁迅的“爱必有所附丽”,但当爱情同整个社会状态进行比较的时候,它还是纯洁的。也许你已经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在,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不时的充沛着爱情的感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千古绝唱,当爱情降临时,即使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有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如果说为了所爱的人可以把最宝贵的生命都放弃,那还有什么事情会作为功利因素阻挡在真正相爱的人们之间呢?爱情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学作品中,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些真正能震撼古今、流芳千古的爱情故事也是无功利爱情的真正体现。不论文学作品,还是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演绎着的多少爱情故事大都以悲剧告终,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也许只有悲剧才有震撼人心的伟大魔力,才能推动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真正爱情的门槛: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都为我们展示了《汉乐府》中那“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款款深情,也正是这涤荡了功利的真情,为后人上了一堂堂爱情教育课。而文学也深深的打下了无功利的烙印,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之心对待,同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正因为作家和读者的这种平和心态,让文学变成了一方净土。在古代,作家的创作强调艺术的独一无二,也没有同读者直接构成利益关系,虽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变得日益复杂,但是文学的无功利行还是会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的。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爱情和文学一样,唯有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酿造出芳香的美酒;“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和文学一样,都是凭着一种最独特的感觉开始它的美丽旅行;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爱才成为爱,文学才成为文学。从落后的过去到繁华的今天,爱情和文学怀着不变的情怀,携着手,穿过时空的隧道,向我们证明着唯有在它们的世界里才能证明出的美丽。
2、唐诗中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是唐代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人间有情,世间有爱,所以我们心有所系,思有所念。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那种焦虑、期待、思念、追忆……等经历和感受,写入诗篇。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感到那样刻骨铭心,魂牵梦萦,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身上,怦然心动。元好问说:“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道尽了爱情力量的伟大,痴情男女,为爱牺牲,不正映证西方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又像相恋中,“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浓情蜜意;相别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之苦,也正是时下恋爱男女的写照。至于,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千多年来,有多少男女用这两句诗,来向对方表答自己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千秋万世受其感动的读者,恐怕是难以估计了!
【爱情诗中常用的意象】西方文学理论说:诗是最精炼的语言。因此,古典诗歌往往能在短短的几个字,涵摄许多惊天动地的情怀。在唐诗中,有许多象征爱情的意象,如:鸾镜、比目、鸳鸯、蝴蝶、比翼鸟、连理枝、结发、牛郎织女、巫山云雨、金风玉露、冰心玉洁、红叶题诗……等等。
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有这样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传说:比目鱼,身体扁平,只有单眼,必须两鱼合在一起凑成两个眼睛,才能游行,像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夫妻,另外,鸳鸯是种美丽的水鸟,双双对对,整日在水中游戏,未尝相离,据说,只要捉到其中一只,另一只会相思至死。愿为比目,愿为鸳鸯,这是多少世间南女对爱情的肯定与渴望。神仙何羡?甚至生命也可抛!像汉末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男女主角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鹣鲽情深,却被蛮横的婆婆给拆散,最后兰芝投水,仲卿自缢,死后二人合葬,坟上梧桐交柯,化为鸳鸯飞去。而小说戏曲中的《娇红记》,申纯和王娇娘这对深情的男女,生前不能婚配,死后也化为鸳鸯。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同穴,化为蝴蝶的殉情故事,不断在戏曲电影中上演,不知赚取多少同情的热泪。
另外,“鸾镜”也是唐诗中常出现的意象,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白居易在《太行路》中说:“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温庭筠《菩萨蛮》也说:“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传说中的鸾鸟,雌雄经常形影不离,出入成双。南朝刘敬叔《异苑》曾有这么一个故事:罽宾王有一只失去配偶鸾鸟,三年都不鸣叫,夫人告诉他:“据说这种鸟见到自己的影像就会鸣叫”,于是悬挂一面镜子来照它,果然鸾鸟见到镜中的自己便开口鸣叫,鸣声悲凄,半夜即冲撞笼子而死。这种忠于爱情的鸟,古人便把它铸在镜子里,就是诗词中常出现的“鸾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代的爱情诗篇,浩如瀚海,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或叙幽欢,或叙离怨,或写男女恋情、鹣鲽深庆情、相思痴情、风流绮情………,佳词丽句,多不可胜数。诗经一开始,就提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曾几何时,恋人的一颦一笑,都让我们“寤寐思服”乃至“辗转反侧”,最后终于迎娶成功,此诗被誉为千古绝唱,连孔子都赞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给予极高评价。
【人约黄昏后】男女的恋爱,本不是都“发乎情,止乎礼”,在传统社会下,“约会”似乎变得十分不允,所以欧阳修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句。中唐诗人元稹写了一篇著名的《莺莺传》,里头有一首诗叫《答张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非常有名,改编的《西厢记》,名称即从第一句诗而来。意思是说:站在西厢下,月升户开,映在墙上的花影来回摇动,是我那可爱的情人来了吗?将热恋中的女子心理,刻划得非常深刻。另如李商隐的“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独处本无郎”,更把男女偷欢的心境,揣摩得十分真切。
一般而言,诗歌中所表示的爱情都较含蓄,只有在小说戏曲中,方能见到像红拂女夜奔李靖,或像白娘娘主动追求许仙,如此前卫的女子形象。
【少女怀春,老女不嫁】唐代才子刘希夷的《春女行》一诗中,在他笔下的少女,显得娇媚可人,但花开花落,芳华虚度,徒增感伤。而他的“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更说明女子害怕老去的伤春情怀。杜秋娘有首作品《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代无花空折枝。
此诗题旨一言以蔽之,即“莫负好时光”。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萦绕心中,有种不可思异的魅力。由于唐代社会较为开放,女子也都勇于追求爱情,属于闺阁春情之做较少,像《诗经•摽有梅》中那位过了适婚年龄的老处女,心急如焚的模样,或民歌中“老女不嫁,踏地唤天”那样大胆直率,在唐诗中似不多见。
3、宋词中的爱情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既像蜜一样甜,也像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五、“爱情”根据Discovery Channel,其实是身体的一种化学反应与激素的刺激,有时是通过气味找到具有基因互补性的对象,由此产生生理反应后进而影响心理反应。
爱情、亲情、友情是人的三大精神支柱。
爱情是一种爱或情感,它和仅仅由性需求或性欲产生出的情感不同,它综合包括是心理(情感)方面和(通常)生理(性)方面的需求 。而且,一般来说,心理(情感)方面比生理(性)方面更加受到强调。
爱情是人类求偶活动中, 恋爱约会中的双方的特殊情感,并延续至婚姻或至老死。恋人间的爱情引发各种美德,包括:包容、接纳、原谅、信任、互助、保护、忍耐、以至牺牲。
当勉强要得到爱情时,或得不到相对回报时,又会引发各种人性丑行:
妒忌猜疑、痛骂、仇恨、报复、伤害毁灭、自杀…。良好的情况下,爱情可以促成婚姻或者确立(包括性行为的)永久关系。然而进行的不好的爱情可能会令被拒绝的一方心理受到伤害(感到伤心)。
中国古代士人婚姻以门当户对、开枝散叶为主,并且行一夫多妻制数千年,婚姻大事就不由当事人做主,是盲婚哑嫁,媒人牵线的办理婚姻制度。庶人则有一定程度的恋爱自由。
西方在基督教传入后,以“爱”为中心的教义令西方人重视爱情,但皇室或贵族的婚姻依然以政治利益为依归,因此历史上欧洲皇室贵族人物常有婚外情人;其他地区婚姻的地位凌驾爱情,但随著全球一体化,着重个人权利和平等自由的观念传播,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
中世纪的西方,一些恋人因为某些不可逾越的道德或传统这些障碍不能结合。而强烈的吸引力和不能进行的亲昵,使人们对爱情过度地看重。对爱情执著激发了很多人通过诗歌、歌曲、技艺或武力去赢取爱情,或至少是心上人的注意。
分类及现象
异性恋的爱情:一男一女
同性恋的爱情:两男 或 两女
差距大的或特别型式的爱情
年纪差距大:老少配(恋父式爱情、恋母式爱情)
与传统或社会普遍观念不同:姐弟恋
地域差距大:长途爱情(远距离恋爱)、国际爱情
民族文化差距大:国际爱情
社会阶层财力差距大的爱情:灰姑娘童话式爱情、青蛙王子童话式爱情、穷小子与富家女式爱情
网络恋情/虚拟爱情
假日爱情(度假期间短暂爱情)
一脚踏两船(台湾又称“劈腿”(含欺骗成分 两段或以上男女爱情关系同时进行)
三角恋爱、四角恋爱(甲爱乙、乙爱丙、丙爱甲…)
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恋爱。(精神上的爱情;不含性爱的)
理想和现实
《圣经》说爱(真爱/伟大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但是,男女间的爱也要视乎对方是否真的同样深爱自己,对方是否一个値得你付出値得你改变的人,不能单方面付出。
由于部分人不诚实不忠心,出现假情假意、假爱情,旨在骗取性或金钱,加上不少人自信不足,所以现代人追求爱情时多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传媒及电影业亦多理想化的爱情故事及情歌,以满足大众\心理,加上商人的炒作,形成滥情主义和商业化爱情,“去死去死团”就是对这种风气的反动。
现代人更以科学方法研究爱情,分析心理生理化学等,并与大自然动物界相比找寻异同。
教育
智商IQ、情绪智商EQ 、 财务智商FQ 、逆境智商AQ、 可经人指导而改善,爱情智商也是。可惜家长也甚少学校教育子女正确面对处理爱情或约会的态度,任子女临时或事后从朋辈传媒中求救。
近十年开始有人著书 指导改善爱情智商。如指引恋爱约会时要查清配合度及各式潜在问题;正确进度、正确态度、攻略法等等。
也有半教育半娱乐的以电脑游戏方式的追求游戏。
有些爱情智商低的人一失去爱情(失恋)就求死或伤害他人。若人生分配时间精力在各项事情上,就能减少悲剧发生,并有助爱情,例如:
个人仪容、健康
知识、智慧
事业
娱乐、嗜好
爱情、伴侣
亲人
静思反省
贡献社会
信念、信仰、宗教
传奇、传媒、文学及文化中的爱情
爱情常常作为各类艺术品的主题。
从古至中国传颂至今的爱情经典,例如范蠡和西施、吕布和貂蝉、李隆基和杨玉环、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中,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爱情仍然是重要的主题。
现代也有借科幻故事使人思考反省何为爱情的。
文学作品:小说
唐代传奇(部分) (中国)
《红楼梦》(中国)古富有大家族内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
《双城记》(英国)
《飘》/《乱世佳人》/《随风而逝》(美国;Gone with the Wind)
文学作品:诗歌
《诗经》(部分)(中国)
《十四行诗》(英国;莎士比亚)
七言律诗、绝句(多首)(中国;唐代;李商隐)
文学作品:戏剧∕歌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女扮男装及门户不对
《西厢记》(中国)才子佳人、门户不对
《源氏物语》(日本;紫式部)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爱情
《罗密欧与茱丽叶》(英国;莎士比亚)家族仇恨下的爱情
《仲夏夜之梦》爱情人性
《波希米亚人》
电影
《大鼻子情圣》(美国、法国;Cyrano de Bergerac)
《网上情缘》(美国;You Have Got Mail)
《假如爱有天意》(韩国)
电视剧
《赤的疑惑》(日本)绝症生离死别
《东京爱情故事》(日本)
漫画、动画
《凡尔赛玫瑰》(日本)法国贵族
《生徒诸君》(日本)中学同学变恋人
《橙路》(日本)男主角在两女间犹豫不决
音乐、歌曲
数量庞大无法一一列出
爱情:并非狂热的结晶,而是双方感情的交融和理智的选择,将一厢情愿的单恋强加与人,并非真正的爱情.这是我对爱情的诠释.
<a href="#" title="返回页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