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語言中隱藏的性別歧視(2)

從 女性百科
於 2010年4月27日 (二) 07:56 由 Admi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到: 導覽搜尋

女人性報告 | 男人性報告 | 兩性感情報告 | 性學 | 美麗一生

汽車旅館大全

這些事我原本都沒有太多的感覺,因為我們彼此曾經有過的情素有過的機會,都已經在各有各的婚姻家庭後成為前塵往事。

直到那一天,她生產後我們幾個同事去探望她。當她虛弱的身影映入眼簾,當她凝視着那熟睡中的新生兒,我忽然有一陣強烈的椎心之痛。

我忽然感覺,那個孩子應該是我的血脈,那在旁邊照她虛弱身體的男人,應該是我,那每一個晚跟她同床共眠的男人應該是我。

回家後,我有了一個決定,我要用辦公室戀情佔有她。把我曾經對她有過的愛意,放大為一種強烈的行動,用嫉妒催化自己的勇氣,大膽對她告白,給自己半年的時間,熱烈的追求她。


  • 95%的女性說,就算在女權運動已發展了30年之後的今天,男性較為重要、男性才具有影響力的這種風氣仍然盛行:

「在我的經驗裏,男人在女伴面前總要設法控制,或至少發揮他們的權力。這種心態無所不在,有時還會以非常微妙的方式表達出來。最令人不舒服的是,就像性別主義已經以非常微妙的方式毒化我們一樣,心裏記着別人誤解你的重要特質的滋味既煩悶又惱人——這好比鎖住門想把鬼擋在門外,但是卻發現鬼從隙縫裏溜進來了。」

「現在回顧起來,我們的婚姻中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我丈夫的男性主義作祟,他認為他在照顧可憐的我,而我應該和他站在同一邊。在我們分手並劃分財產之後,便可以看出,在整體上算是我在照顧他。我從前竟然把他講我的說詞當做自己的想法,還接受了他對我的種種不實評價,那真是冤枉。他批評我的依賴性批評得很厲害,還舉出許多證據,他說我是工作上的好搭檔,但卻只會埋頭干,很無趣。在男性主義的籠罩之下,他幾乎認定我是次等人。而他肩負『白人的負擔(WhiteManBurden)』要拯救我似的。」

許多意味深長的字眼常被用以形容男女關係中女性的「依賴本質」。遺棄一詞幾乎都用來形容女性——暗示這位女性痛苦無依、遭人拒絕。一般人假設,如果要分手的話,一定是男性想要離開。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決定要分手的多半是女性。只是女性主動要求分手這件事,並不符合男性優越的觀點。

另外,由此也可看出,一般認為女性難以接受男性的離去,因為她們害怕被遺棄。據說這是女性的症狀、女性心理的一部分,淵源於女性的本質,亦即女性在生態上依賴男性,是因為女性會懷孕而需要男性來保護她們和胎兒(但是在其他社群之中,女人會聯合起來,或由親族來照顧母子)。事實上,需要男性的支持,並非出於天生的女性心理,而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女性較易因為男性離去而感到不適,在經濟上難以自立,並且因為男性不願溝通的態度,使得女性感到情緒上難以調適,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

也許大多數人,在選擇詞語形容行為時,有種微妙的性別偏見,會因被形容的人是男性或女性而有所不同。哪怕是男性和女性在做完全相同的一件事,例如和計程車司機爭吵有關車資的問題,但是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形容詞來分別形容男性和女性。男性會被認為是正當的、不是傻瓜、不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女性則會被認為是挑釁、自以為是、下賤、咄咄逼人。

一般用法中,與性有關的詞句便包含了對女性的評斷在內。男性不是胡作非為,而只是「趁著年輕享受青春」,或者說他們是「種馬」。有位女性痛苦地說:「我記得我父親只因廚房收拾得不夠乾淨,就罵我媽是婊子。」這表示,無論在何時,如果一位女性行為不夠「恰當」,那她就成了完全相反的人,也就是「婊子」,完全不需要尊重。

再想想其他常見的貶抑性用法。提到女人的時候,一般只說女性的成就不錯而不是很棒;女性可以是聰慧的,但絕不會是天才;女性可以給予解答、給予忠告,但她們絕不是哲學家。一般人貶低女性的方式是直稱其名,即使他們剛被介紹認識。更糟糕的是稱呼「親愛的」、「甜心」,即使雙方很陌生亦然。在類似的情況之中,男性大概會被稱為「史密斯先生」,再怎麼也不會被叫做「親愛的」。

即使從讚美詞中,也可看出女性的次等地位。大多數女性喜歡聽到:「我覺得你真美!」「你好漂亮……」而男性也喜歡聽到:「你好英俊,好有魅力……」但是,就如某位女性所說:「我最討厭男人的一點,就是他們對你評頭論足,好像你是農村動物拍賣會上活該被人講到的那隻母牛似的。我懷疑要是我們也那樣比較他們,當面講出他們的長相算是哪一級的,他們會作何感想?他們就是這樣數說我和街上擦身而過的女人。到底誰授權他們去做評審了?」

名稱是社會維持、加強意識形態的強而有力的工具。一切事物都有其名稱,但只有特定的情感受到肯定而有一定的形容詞。在有關性別的名稱上,這類文詞成為隱藏的、潛意識的打擊力量,有一定的價值判斷,常使人對行為做出非理性的闡釋。

語言有種強迫性——它選取「正確的事實」、可以存在的自我成分、公諸大眾的情事來給予肯定。在本書中,我們試着用新名詞來形容女性的經驗,因為原有名稱不適當、涵義不夠或具有負面涵義。例如,以「情感需求太多」或「過分情緒化」來形容女性的本質並不客觀——這是把男性的行為當做標準。為了要扭轉這種看法,我們也可以說男性在「壓抑情感」,而女性則「勇於表達情感」。但是在我們的社會中,通常把男性這種不肯溝通的模式視為「英雄般的自制能力」。

許多常用的字詞都含有對女性的性別侮辱在內,造成了情感恐嚇的效果。對女性而言,這種感受之沉重和經濟恐嚇差不多。男性除了使用這類字眼兒之外,還經常以微妙的、下意識的、而且為社會所接受的方式欺凌女性的情感,達到控制關係的目的。其中暗示的意義,就是威脅女性,如果她們抱怨太多,或想要改善關係,就不可愛了,所以男人就會離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