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癌

来自女性百科
Tonny讨论2009年8月5日 (三) 19:01的版本 (新页面: == 認識胰臟癌 == ==== 一、背景: ==== 胰臟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罹病率約為女性之二倍,在美國,胰臟癌死亡率為全世界之冠,行政院衛...)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认识胰脏癌

一、背景:

胰脏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罹病率约为女性之二倍,在美国,胰脏癌死亡率为全世界之冠,行政院卫生署民国九十四年的统计,胰脏癌发生率的排名于男性为第12位,女性为第14位。死亡率的排名男性第8位,女性是第7位。发生胰脏癌之原因至今仍然不明,抽烟的人、某些洗衣厂或石油相关化学药品厂的工作人员也较容易得到胰癌;此外糖尿病人罹患胰脏癌的人数也较多。


二、症状:

胰脏位在后腹膜腔,它发生病变时多半没有症状。因此,早期的胰脏癌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如果癌症渐渐扩大,就会陆续出现上腹痛、背痛、黄疸、体重减轻,及下痢症状。胰脏癌的症状,依据癌形成在胰脏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在胰脏“头部”形成的胰脏癌,75%都会呈现黄疸,其他的部位则有时会呈现黄疸。此时病人巩膜变黄、皮肤变黄、尿液呈茶色、粪便颜色变淡,同时皮肤发痒,甚至发生发烧、畏寒之症状。 出现上腹痛及背痛是由于癌细胞侵犯到上腹部的神经丛,病人往往有持续的上腹痛,身体必须向前倾弯著腰,才能舒解疼痛,一旦身体躺平反而疼痛加剧,这是很具特征的症状。另外还有人是腹部有胀满感或呕吐感,以及食欲减退。由于癌细胞阻塞主胰管,病人的胰液无法畅流到十二指肠,许多无法处理的脂肪由粪便中排出,形成脂肪便,造成长期慢性下痢及体重减轻。


三、诊断:

由于胰头部癌常侵犯到总胆管下端,引起阻塞性黄疸,而胰体部癌或尾部癌因为位于后腹腔,则很少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用来诊断胰脏癌之影像检查很多,通常以超音波扫描优先,虽然有时受到病人体体型、肠气、疤痕、脂肪等限制,会漏失某些胰脏癌而未能诊断出来,但仍不失为第一线筛检工具。有疑问时应辅以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胰藏部位有无肿瘤存在。内视镜逆行性胆胰造影术(ERCP)是从口腔把内视镜的前端伸到十二指肠的胰管出口,从这里把造影剂注入胰脏,再拍摄X光片,就能清楚发现胰脏癌。这项检查虽对病人较痛苦,然而,由于ERCP检查之特异性很高,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四、治疗:

如果胰脏癌尚能接受手术时,应以手术治疗为优先,因为这是存活的最佳机会。如果是胰头部癌,手术方式较复杂,通常是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如果是胰体部或尾部癌,通常采取部份胰切除术,也有的作胰脏全切除术,有相当多的病人因为癌症蔓延,无法作切除性手术,只好作姑息性手术,将阻塞之胆管与肠道作绕道逆流手术,使黄疸减退。虽然不能去除其病因,倒也可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品质。 近年来有许多不必开刀的方法也能用来疏通受阻塞之胆管,例如用内视镜将胆汁引流管由十二指肠乳头部,逆向插入总胆管下端,以引流胆汁并改善阻塞性黄疸,也可以延长寿命。单独使用化学治疗与放射线疗的效果都很不理想,死已率仍然很高。


五、预后:

几乎90%以上的胰脏癌,发现时都已无法手术治疗。五年的存活率都低于5%,可以说是预后极差的疾病。


六、高危险因子及预防:

预防之道首在认知胰脏癌之各种症状,以提早诊断。医生遇到以下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脏癌的可能性:

  • 1.长期下痢及脂肪便者。
  • 2.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原因者。
  • 3.上腹痛及背痛而且找不到原因者。
  • 4.发生阻塞性黄疸之病人。
  • 5.没有糖尿病之家族史,而在50岁以后才发生糖尿病者。
  • 6.老年人发生胰脏炎却找不到致病原因者。

台湾胰脏癌现况

日前知名创作家梁弘志先生因罹患胰脏癌过世,胰脏癌再度成为媒体及社会大众瞩目的焦点。的确,胰脏癌在一般国人心目中是属于较陌生的一种癌症。然而过去多年的岁月中,前日本裕仁天皇、知名画家席德进先生、及前台大医学院公共卫生专家陈拱北教授,也均死于此种恶性疾病。因此,多年来每隔一段时间,胰脏癌总会成为人们心中莫名恐惧的绝症杀手之一。

胰脏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在国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国人平均每十万人口约有五人罹患此症。此疾病在美国排居其国人的第四大癌症死因,而依我国卫生署公告,胰脏癌在民国八十八年位居国人的第十大癌症死因;八十九及九十年虽降为第十一位,近年来仍徘回在第十名上下,而渐渐被国内卫生当局及医界所重视。胰脏癌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至十,即使是侥幸可被切除的胰脏癌,不论各种手术方法的追踪统计,病人术后的五年的存活率也无法超过百分之二十。因此如何教导国人预防或早期诊断出胰脏癌是降低此类病患死亡率的最佳办法。

一般言之,男性国人得胰脏癌的机率几乎是女性的二倍,至于从年龄分布分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胰脏癌病人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从过去的各项研究显示,有关胰脏癌的高危险因子中,抽烟是最有可能重要的因素之一,据统计因抽烟而得到胰脏癌的风险是不抽烟人的三‧二倍。至于在一般饮料中,以咖啡和酒类对增加胰脏癌罹患率的影响较受到重视。然而对于既抽烟、又喝咖啡且常常大量饮酒的人,其得到胰脏癌的机会更会大幅提高。依国外研究及文献统计显示,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胰脏癌也有密切关系,其中包括高脂肪饮食、体重过重等,也均属于罹患胰脏癌的危险因子。此外,罹患慢性胰脏炎、或接受过胃部次全切除的患者,他们得到胰脏癌之危险率为正常人的五至七倍。

胰脏癌目前已被认为是和遗传因素或某些基因调控比较有关的恶性疾病,依据各项研究显示,家族性的胰脏炎、家族性肠道多发性息肉、或是Peutz-Jeghers症候群等均有可能导致胰脏癌的发生。胰脏癌组织的基因或分子改变,经过去多年的研究已知:K-ras基因是较有关连的致癌基因,胰脏癌细胞约有50~80%会呈现K-ras基因的阳性表现。此外,p53,p16,DPC4等,也都是被发现和胰脏癌有关的抑癌基因。

虽然现今国内外对上述四种基因和胰脏癌关系的研究已有相当的了解,但临床上仍无法预防胰脏癌发生或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新药-Gemcitabine虽然对部分胰脏癌病人有疗效,但也不过可延长数个月的存活时间。我们相信可能尚有未发现的胰脏癌产生相关基因,或许未来医学界将可发现更有意义的致癌或抑癌等基因,而可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新药。因此,如能以现今更先进的基因体研究技术,如DNA微阵列、或蛋白质体等方法,作为胰脏癌细胞的异常基因表现的研究,将能更详细地解开胰脏癌细胞基因改变的奥秘,及发展出更简易的侦测检查方法,或是合成治癌新药。希望不久的将来,随著医学研究的精进,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及治疗新法来控制此一棘手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