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愛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女性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经典爱情</b><br /><br />
+
1、牛郎与织女的爱情
<b>1、<a target=_blank href=/view/67607.htm> 牛郎</a> <a target=_blank href=/view/7927.htm> 织女</a> 的爱情</b><br /><br />
+
牛郎是我国<a target=_blank href=/view/125654.htm>民间传说</a>中的人物。<br /><br />
+
  
 牛郎 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br /><br />
+
 牛郎是我国民间传说 的人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br /><br />
+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br /><br />
+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流传在 我国民间 历史最优秀的 传说 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 爱情,是 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间的生离死别,鹊桥相会的幸福团员,演绎着古老的爱情,丹阳据传为“牛郎与织女”传说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阳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们追思传统文化,又纺织现代动人的一幕幕喜剧——据说,每年都有无数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来“牛郎与织女”身边相会和喜结连理 <br /><br />
+
  
  在丹阳城南门清澈 香草河畔 有一颇 瞩目 广场,广场上一组浅赭色花岗岩雕塑,那便 牛郎 织女 ”群雕了 凡结伴来丹阳旅游的夫妇或情侣 此处久久流连 几乎忘返 <br /><br />
+
  牛郎织女有许多 故事版本 为人 的是 :相传 牛郎 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 织女 做妻子 到了那一天 美丽的仙女们果然 银河沐浴 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 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 织女 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 岸穿好衣裳飞走了 唯独剩下织女。在 牛郎的 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 。婚后 ,牛郎 织女男耕女织 相亲相 ,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 郎生了一 儿一 后来,老牛要死去 时候 叮嘱 牛郎 要把它 皮留下来 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 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 坡上。
群雕甚是高大,最上面 的织女 离地约20多米,她正从天 飘然而下 双手迎向 牛郎 怀里 子, 牛郎 正似乎满含热泪 脉脉含情地向着日夜思念的 妻走去……身边的 牛儿 ,不忍打扰这对离别又 年的夫妇 欣喜地与组成鹊桥 喜鹊们交谈着什么……眼看双翅飞绕在天河(银河)上的鹊们 团团地围在 牛郎 与织女身边,共享团员 幸福 又透露着 切与紧张——恨离别之长 惜一夕之短! <br /><br />
+
<br /><br />
+
<b>2、<a target=_blank href=/view/62164.htm>梁 伯</a>与<a target=_blank href=/view/157579.htm>祝英台</a>的爱情</b><br /><br />
+
  
  从前有个姓祝 地主 人称祝员外 他的 儿祝英台 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 聪明好学。但由于古 时候女 能进学堂读书 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 上, 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 !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 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 不能 学呢? <br /><br />
+
  织女和牛郎成亲 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 他们勃然大怒 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 。天神趁牛郎 在家 的时候 ,抓走了织 。牛郎回家 见织女 急忙披 牛皮 两个小孩追 。眼看 要追 上, 母娘 娘心中一急 拔下头上 金簪向银河一划 昔日清浅 银河 瞬间变得浊浪滔天 牛郎再也过 不去了。 从此 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 隔河相望 ,天 长地久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拗不过他们之间 真挚情 感, 准许 他们 每年七月七日相会 ,相 每逢七月七日 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此外 七夕夜深 静之 时, 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想到这儿 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 要求:“爹, 娘, 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 衣服 扮成男人 样子, 定不让别人认出来 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 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br /><br />
+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 杭州 了。 <br /><br />
+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 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 学问出众 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 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 ,也 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 的感 觉。于是 ,他们 常常 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 冷呀热呀 互关心体贴 促膝并肩 两小无猜 后来 结拜为兄弟,更是 时刻刻 形影不离 <br /><br />
+
  
  春去秋来 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 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br /><br />
+
  当然 ,这只是个传 乞巧 仪式源自 古代 桑神 原始信仰 这种 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 每年七月七日相会 说法 ,成为 了我 今时今日 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br /><br />
+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br /><br />
+
是个 在中国民间流 最广的爱情故事 某种程度上,还是被今天 一般人在爱情心理上所认同。不过今天的按男女们不会像那时候的梁祝那么的傻,竟然会坐以待毙,双双化蝶。在一个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盛行的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不会再像 古代 社会那么困难,那么的低效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会象过去那么脆弱。我们直到今天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的那一对男 在相思时候 痛苦。其实 这种 痛苦在你回味的时候是很甜蜜的 哪怕付出生命 代价 这种代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代替的。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没有办法 成为 伟大的爱情,就是他 付出的太少,绝对不肯为之献身。毕竟,生命,是现代人可以付出代价的底线,不是可以轻易超越 的。 <br /><br />
+
  
  这个 故事 中的求爱手段 们感到兴奋 地方。女主人公女扮男装,用 些景物和实物来进行比喻 向男主人公求 。这一段故事的描写 ,是人们 最津津乐道的。因为这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故事发 生的 那个时代所能包含 一切特征 有一丝淡淡的现 主义 味道。浅薄 研究者 ,会 从中得出一个里面有同性恋倾向 描写。更深一步来想 这就是 爱情 的伟大力量 可以超越一切时代和观念 束缚 人们 作出不被当时社会理解但能被后 津津乐道 事情。 <br /><br />
+
  牛郎与织女的 故事,是 流传在 国民间历史最优秀 传说之 一, 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 ,是人们 对爱好 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 牛儿 表着人们对劳动 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间 生离死别 鹊桥相 会的 幸福团员 演绎着古老的 爱情, 丹阳据传为“牛郎与织女”传说 起源之地 因此,丹阳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 人们 追思传统文化,又纺织现 动人 一幕幕喜剧——据说 每年都有无数热恋中 少男少女 来“牛郎与织女”身边相 和喜 连理
画龙点睛之笔 就是里面 化蝶。卑微的生命往往代表着自由。向往爱情和自由的人们 往往 这样去做,因为这两点,就是他们的生命。 <br /><br />
+
论: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寻找他们爱情的延续 <br /><br />
+
<br /><br />
+
<b>3、<a target=_blank href=/view/550208.htm>罗密欧</a>与<a target=_blank href=/view/553309.htm>朱丽叶</a>的爱情</b> <br /><br />
+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 两大家族 这两大家族有宿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品行端方,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br /><br />
+
  在丹阳 南门清澈 香草河畔 ,有一 引人瞩目 广场 广 场上 一组浅赭色花岗岩雕塑 那便是“牛郎与织 ”群雕 了。 凡结伴来丹阳旅游 夫妇或 久久 几乎忘返
有一 天,他听说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要去凯普莱特家赴宴, 了见一眼这位女孩,他和自己 朋友戴上面具 混进了凯普莱特家的宴会 。可是,在这次宴会 上, 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 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 了。 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 主角,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 情, 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br /><br />
+
第二天,罗密欧去见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请代帮忙。神父答应了罗密欧的要求,觉得如果能成也能化解两家的矛盾。罗密欧通过朱丽叶的奶娘把朱丽叶约 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提伯尔特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虽然不愿决斗,但他的朋友觉得罗密欧没面子,就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被提伯尔特借机杀死。罗密欧大怒,拔剑为朋友报仇,杀死了提伯尔特。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 死他。朱丽叶很伤心,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之夜。<br /><br />
+
第二天天一亮,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 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开 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br /><br />
+
  
  从此 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br /><br />
+
  群雕甚是高大 最上面 织女离地约20 她正从天 飘然而下 双手迎向牛郎怀里 孩子 而牛郎正似乎满含热泪,脉脉含 情地 向着日夜思念 爱妻走去…… 身边 牛儿 不忍打扰这 离别又一 年的 夫妇 欣喜地与组成鹊桥 喜鹊 交谈着 什么 ……眼看双翅飞绕 天河(银河) 上的 们, 团团地围 牛郎与织 身边 共享团员 幸福,又透露着急 与紧张——恨离别之长 夕之短!
这个被伟大 莎翁在四百 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 在某种程度 来说 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 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 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 位,家族偏见翟烩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 英国人所重视 东西。 <br /><br />
+
当然 莎翁 于剧中男女主人公 龄问题上 处理 也是令人乍舌 。也许一百多年前的人 仍然不明白为 什么 爱情会那么早的降临 一对未成年的男女身 ,而且是那么牢固,让这一对恋人能够抛开自己 生死。毕竟,当朱丽叶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年龄,刚满十四岁。但是现在,人 不再会有以前的那种观念了 当人们看到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预见能力,不管现 十四五岁男男女 女, 他们所正在经历 是不是爱情。 <br /><br />
+
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但是在今天,这样的结尾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对此感到惋惜,是没有必要的。<br /><br />
+
  
<br /><br />
+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
 +
 
 +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
 
 +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
 
 +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
 
 +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
 
 +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
 
 +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
 
 +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
 
 +
这是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还是被今天的一般人在爱情心理上所认同。不过今天的按男女们不会像那时候的梁祝那么的傻,竟然会坐以待毙,双双化蝶。在一个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盛行的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不会再像古代社会那么困难,那么的低效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会象过去那么脆弱。我们直到今天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的那一对男女在相思时候的痛苦。其实这种痛苦在你回味的时候是很甜蜜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代替的。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没有办法成为伟大的爱情,就是他们付出的太少,绝对不肯为之献身。毕竟,生命,是现代人可以付出代价的底线,不是可以轻易超越的。
 +
 
 +
这个故事中的求爱手段,也是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地方。女主人公女扮男装,用一些景物和实物来进行比喻,向男主人公求爱。这一段故事的描写,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因为这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所能包含的一切特征,有一丝淡淡的现代主义的味道。浅薄的研究者,会从中得出一个里面有同性恋倾向的描写。更深一步来想,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一切时代和观念的束缚,让人们作出不被当时社会理解但能被后代津津乐道的事情。
 +
 
 +
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里面的化蝶。卑微的生命往往代表着自由。向往爱情和自由的人们,往往会这样去做,因为这两点,就是他们的生命。
 +
 
 +
结论: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寻找他们爱情的延续。
 +
 
 +
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
 +
 
 +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宿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品行端方,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
 +
 
 +
有一天,他听说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要去凯普莱特家赴宴,为了见一眼这位女孩,他和自己的朋友戴上面具,混进了凯普莱特家的宴会场。可是,在这次宴会上,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的主角,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
 +
 
 +
第二天,罗密欧去见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请代帮忙。神父答应了罗密欧的要求,觉得如果能成也能化解两家的矛盾。罗密欧通过朱丽叶的奶娘把朱丽叶约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提伯尔特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虽然不愿决斗,但他的朋友觉得罗密欧没面子,就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被提伯尔特借机杀死。罗密欧大怒,拔剑为朋友报仇,杀死了提伯尔特。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之夜。
 +
 
 +
第二天天一亮,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
 
 +
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
 
 +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翟烩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
 +
 
 +
当然,莎翁对于剧中男女主人公年龄问题上的处理,也是令人乍舌的。也许一百多年前的人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那么早的降临在一对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么牢固,让这一对恋人能够抛开自己的生死。毕竟,当朱丽叶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年龄,刚满十四岁。但是现在,人们不再会有以前的那种观念了,当人们看到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预见能力,不管现在十四五岁男男女女,他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是不是爱情。
 +
 
 +
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但是在今天,这样的结尾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对此感到惋惜,是没有必要的。
 +
[[CATEGORY:情感園地]]

2007年9月26日 (三) 13:43的最新版本

1、牛郎与织女的爱情

牛郎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最优秀的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间的生离死别,鹊桥相会的幸福团员,演绎着古老的爱情,丹阳据传为“牛郎与织女”传说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阳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们追思传统文化,又纺织现代动人的一幕幕喜剧——据说,每年都有无数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来“牛郎与织女”身边相会和喜结连理。

在丹阳城南门清澈的香草河畔,有一颇为引人瞩目的广场,广场上一组浅赭色花岗岩雕塑,那便是“牛郎与织女”群雕了。凡结伴来丹阳旅游的夫妇或情侣,必到此处久久流连,几乎忘返。

群雕甚是高大,最上面的织女离地约20多米,她正从天上飘然而下,双手迎向牛郎怀里的孩子,而牛郎正似乎满含热泪,脉脉含情地向着日夜思念的爱妻走去…… 身边的牛儿,不忍打扰这对离别又一年的夫妇,欣喜地与组成鹊桥的喜鹊们交谈着什么……眼看双翅飞绕在天河(银河)上的鹊们,团团地围在牛郎与织女身边,共享团员的幸福,又透露着急切与紧张——恨离别之长,惜一夕之短!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这是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还是被今天的一般人在爱情心理上所认同。不过今天的按男女们不会像那时候的梁祝那么的傻,竟然会坐以待毙,双双化蝶。在一个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盛行的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不会再像古代社会那么困难,那么的低效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会象过去那么脆弱。我们直到今天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的那一对男女在相思时候的痛苦。其实这种痛苦在你回味的时候是很甜蜜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代替的。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没有办法成为伟大的爱情,就是他们付出的太少,绝对不肯为之献身。毕竟,生命,是现代人可以付出代价的底线,不是可以轻易超越的。

这个故事中的求爱手段,也是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地方。女主人公女扮男装,用一些景物和实物来进行比喻,向男主人公求爱。这一段故事的描写,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因为这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所能包含的一切特征,有一丝淡淡的现代主义的味道。浅薄的研究者,会从中得出一个里面有同性恋倾向的描写。更深一步来想,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一切时代和观念的束缚,让人们作出不被当时社会理解但能被后代津津乐道的事情。

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里面的化蝶。卑微的生命往往代表着自由。向往爱情和自由的人们,往往会这样去做,因为这两点,就是他们的生命。

结论: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寻找他们爱情的延续。

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宿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品行端方,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

有一天,他听说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要去凯普莱特家赴宴,为了见一眼这位女孩,他和自己的朋友戴上面具,混进了凯普莱特家的宴会场。可是,在这次宴会上,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的主角,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

第二天,罗密欧去见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请代帮忙。神父答应了罗密欧的要求,觉得如果能成也能化解两家的矛盾。罗密欧通过朱丽叶的奶娘把朱丽叶约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提伯尔特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虽然不愿决斗,但他的朋友觉得罗密欧没面子,就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被提伯尔特借机杀死。罗密欧大怒,拔剑为朋友报仇,杀死了提伯尔特。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之夜。

第二天天一亮,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翟烩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

当然,莎翁对于剧中男女主人公年龄问题上的处理,也是令人乍舌的。也许一百多年前的人们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那么早的降临在一对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么牢固,让这一对恋人能够抛开自己的生死。毕竟,当朱丽叶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年龄,刚满十四岁。但是现在,人们不再会有以前的那种观念了,当人们看到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预见能力,不管现在十四五岁男男女女,他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是不是爱情。

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但是在今天,这样的结尾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对此感到惋惜,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