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钙”的源代码
←
钙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對人體的影響 == 鈣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所有的細胞都需要鈣。鈣離子Ca<sup>2+</sup>在生物體中是許多生化過程及生理過程的觸發器,如觸發肌肉收縮、釋放激素、傳遞脈衝、促進血液凝結、調節心律和分泌乳汁等等。Ca<sup>2+</sup>尤為各種高級生物體所必需。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鈣營養與體內免疫、神經、內分泌、消化、循環、運動、生殖等十多個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鈣離子參與生命進化及生命運動的全過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研究已證實鈣離子對生命的影響巨大,也就是說人類健康離不開鈣 === 人體的含量與分布 === 人體的鈣含量約1~1.25kg,占體重1.5~2%,鈣原子數目僅次於C、H、O、N等四種非金屬元素。每千克非脂肪組織中平均約含鈣20~25g。體內鈣99%以上都分佈在骨骼和牙齒中,其餘不足1%的鈣分佈在體液及全身各組織器官中,是多種生理活動的參與者。這1%在人體的組織及血液中鈣的濃度必需保持恆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會威脅生命安全。 ==== 骨骼鈣 ==== 鈣是骨骼、牙齒和細胞壁形成時的必需結構成分。骨鈣的組成主要是羥磷灰石結晶,占骨骼重量40%以上,其次是碳酸鹽、檸檬酸鹽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骨鈣對維持血鈣的濃度極為重要,被稱作人體鈣元素的「儲存庫」。當血鈣濃度降低時,可迅速動員骨鈣補充,此過程即為骨質分解;反之鈣則在骨骼「暫存」。 ==== 牙齒鈣 ==== [[牙齒]]的化學組成大部分與骨一致,[http://www.dr-tony.com.tw/images/health/sub01/sub01-101_pic02.jpg 牙齒]的表層為[[牙釉質]](又稱琺瑯質),除了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機基質中的無機物([[羥磷灰石]]及[[氟磷酸石]])組成。其中羥磷灰石所占比例超過98%,結構非常嚴密,成為人體中最硬的部分,對牙齒咀嚼、磨碎食物具有重要意義。[[牙本質]]中羥磷灰石占70%左右,[[牙骨質]]中約占40%,它們的結構與骨類似。牙齒一旦形成和鈣化後,新陳代謝就降到最低程度。[[維生素A]]、[[维生素C|C]]、[[维生素D|D]]的攝取,對牙的正常發育及鈣化是必不可少的。缺少維生素A會導致牙的不完全鈣化,使其硬度小;缺少維生素C影響牙中有機基質的形成;維生素D不但能幫助鈣的吸收而且明顯地促使鈣、磷在牙中的沉積。 ==== [[:en:Parathyroid_hormone |血鈣]] ==== 血漿中的鈣有48%為離子形式,46%與蛋白質結合,3%為複合物形式(Complex),還有3%未被確認。血漿中鈣濃度大約為10~11 mg/100 mL,無年齡、性別差異。鈣離子對神經組織有特殊且重要的影響,如果血鈣離子濃度下降,神經組織會過度興奮,導致手足抽蓄;另一方面,[[高血鈣]]抑制神經興奮。血鈣的濃度相當穩定,由副甲狀腺素([[:en:Parathyroid_hormone |PTH]])精密控制,使骨鈣和血鈣處於平衡之中。血鈣濃度低,則由骨鈣補充;反之,血鈣濃度高,則將鈣沉積於骨中儲存,或經[[腎臟]]於尿中排出體外。 === 消化與吸收 === [[維他命D]]在小腸對鈣的吸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增加小腸細胞膜上和細胞質的鈣結合蛋白質的總量。維他命D缺乏者會因為鈣吸收不足而易患有[[軟骨病]]([[:en:Rickets|rickets]])。 === 攝取量 === 世界各地區的鈣攝取量有很大的差異,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平均毎人每日攝取850毫克,而非洲、拉丁美洲及大部分開發中國家只有344毫克,相差一倍以上。因此鈣攝取不足在開發中國家是個嚴重的健康議題。 {| border="5" |+ 鈣的建議攝取量 |- | 年齡別 ||台灣(mg/day)政院衛生署(2003)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修訂第六版,pp. 257-298。台灣行政院衛生署,ISBN 957-01-4677-X | 美國(mg/day) 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7)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pp. 71-145.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0-309-06403-1|| |- | 0~6個月 || 400 | 400 || |- | 6個月~6歲 || 500 | 600-800 || |- | 7~9歲 || 600 | 800-1200 || |- |10~12歲 || 700 | 1200-1500 |- | 13~19歲 || 男800/女700 | 1200-1500 || |- | 20歲以上 || 600 | 24歲:1200-1500 || |- | || | 25~64歲:1000 || |- | || | 65歲以上1500 || |- | 懷孕及哺乳 || 1100 | 1200-1500 || |- | 成年婦女停經後|| | 服用雌性素:1000 || |- | || | 未用雌性素:1500 || |} === 食物來源 === 自然的食品以牛奶和優酪乳所含的鈣最多,其他食物如乾豆類、魚、豆腐、深色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類蔬菜和芥蘭菜等都含有豐富的鈣。此外還有很多添加鈣強化的食物,例如:橙汁、蔓越莓汁、早餐穀類食品等。也有人服用[[鈣補充劑]]以補不足。然而攝取過量的鈣可能導致腎結石 。最新的[[條目#攝取量|膳食標準]]指出鈣的上限攝取量是每天2500 mg;一般人每天只須從自然食物和補充劑中攝取1500 mg的鈣,便已經足夠。 === 鈣補充劑([[:en:Calcium|Dietary calcium supplement]]) === 鈣補充劑的主要成分為鈣化合物,如[[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其中吸收率最高的為檸檬酸鈣約35%,碳酸鈣為27%,乳鈣質為29%,磷酸鈣為25%。碳酸鈣取材於牡蠣殼或珍珠貝等,葡萄糖酸鈣的溶解度較大。選購鈣補充劑應注意鈣離子的含量與鈣的來源。 === 與其他營養素之關係 === 維生素D有利於鈣質的吸收與利用。磷與鈣會相互拮抗競爭,影響彼此的吸收。飲食的鈣磷比例對嬰兒非常重要,比例失調會導致抽筋,對兒童及成人則較無影響。理論上鈣磷攝取是以1:1的比例最佳,但實際上有困難,因為鈣只存在於少部份的食物,磷卻幾乎存在所有的食物。如果鈣質攝取量偏低,又攝取大量的磷時(鈣:磷<1:3),血鈣會下降,骨礦物質會分解釋出鈣,最終造成骨質流失;這種情形在老年人及停經婦女最為明顯。當鈣攝取不足時,食物中的蛋白質有利於鈣質的吸收;不過鈣攝取充足時,蛋白質就沒有促進吸收的效果。過量的蛋白質與脂肪則會促進鈣質的排泄,造成鈣質的流失。鈣質攝取過量會影響鐵、鋅等微量礦物的吸收。 === 鈣與疾病預防 === 攝取足夠鈣質可以預防[[:en: osteoporosis |骨質疏鬆症]]、[[:en:colorectal_cancer|直腸癌]]、降低男性[[:en:Prostate_cancer|前列腺癌]]的風險、維持血壓平衡。每天至少補充約800毫克的鈣質是最有效預防直腸癌的鈣攝取量,更年期婦女補充足夠的鈣質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en:High_density_lipoprotein|HDL]])的濃度,這代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致命性。食用含钙多的食物,会使燃脂效果更佳,达到减肥效果。 === 钙信号 === 植物细胞能够探知病原体,从而激发一个让植物对感染产生抵抗力的防卫系统。植物防卫通道中一个最早的步骤涉及胞质溶解钙水平的增加。然而,Ca2信号导致有效植物免疫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
返回至
钙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