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真菌性角膜炎”的源代码
←
真菌性角膜炎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疾病别名 :角膜真菌病 所属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五官科 症状体征 :视力障碍 红眼 发热 泪溢 角膜混浊 眼痛 溃疡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mycotic keratitis)或角膜真菌病(keratomycosis),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真菌性角膜炎并非少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在发病上,南方多于北方;1年中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高。在年龄与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 ==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眼外伤、手术或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角膜炎症后及干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或当角膜被真菌污染的农作物如谷物枯草、树枝等擦伤及角膜异物挑除后引起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曲霉菌多见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 == 真菌性角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 1.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在伤后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病程可持续达2~3个月刺激症状较轻。 2.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其形态不一致。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层有点状结节 样浸润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不平,有干性感与健康角膜界限清楚。坏死组织无粘性,易取掉深在型溃疡,除自觉症状较重外,表现形似“匐行性角膜溃疡”溃疡面平而粗糙,呈“舌苔”或“牙膏”状,高起于角膜表面基质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因菌丝伸入溃疡四周而形成伪足或在溃疡外围呈现出所谓“卫星”病灶。有时在溃疡边界处可出现浅沟。在溃疡向深部发展时坏死组织脱落,角膜穿孔,或出现“露水”现象可推测前房已消失。有时在坏死的角膜中,夹杂有虹膜组织表示溃疡已穿孔。 3.前房积脓特别是在早期,常为本病的特征之一。早期积脓呈白色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则呈淡黄色,质地粘稠不易移动很难分清溃疡、脓肿或积脓,脓液内常含真菌角膜后沉降物常为棕灰色粉沫状、颗粒状或淡黄色浆糊状 == 真菌性角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 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与细菌性角膜溃疡进行鉴别。有农业性眼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再者,疑为真菌感染时应作角膜病变处刮片。将取下的坏死组织放于玻片上,滴5%氢氧化钾一滴覆盖破片,立即镜检,寻找真菌菌丝有条件时应进行真菌培养。 == 真菌性角膜炎应该如何治疗?== 1抗真菌药物 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广谱抗真菌药,一般可使用二性霉素B 0.2~1.0毫克/毫升混悬液、制霉菌素2500单位/毫升混悬液或10万单位/克眼膏0.1%金褐霉素液或1%眼膏、0.05%曲古霉素眼膏、0.1%阿沙霉素眼膏5%匹马霉素混悬液点眼。一般可每30分钟~1小时点眼1次;眼膏每天5~6次。亦可用1~2%碘化钾及20~30%磺胺醋酰钠与上述抗真菌药并用 2散瞳 1~3%阿托品液点眼。 3手术 对长期不愈或有角膜穿孔危险时可行结膜瓣遮盖术或治疗性角膜移植术。 [[Category:營養保健]]
返回至
真菌性角膜炎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