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心绞痛”的源代码
←
心绞痛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template:疾病提示}} 疾病别名:[[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老年科]] 症状体征:[[心音异常]][[心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头痛]][[眩晕]][[晕厥]][[昏迷]][[呼吸异常]] 身体检查: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心绞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两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解剖位置处,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与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收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再需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也使血流量增加4~5倍,[[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心肌的血液供给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腔容积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收缩压增高,心室压力曲线最大压力随时间变化率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如吸烟过度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或在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休克]],极度心动过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遂引起[[心绞痛]],严重贫血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引起[[心绞痛]], 在多数情况下,劳累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值的水平上发生, ==[[心绞痛]]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在我国,病人[[心绞痛]]发作时的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在判断胸部不适感或疼痛是否[[心绞痛]]时,需谨慎从事,近年国外学者也强调[[心绞痛]]是一词不完全代表痛,病人对心肌缺血缺氧的感觉可能是痛以外的另一些感觉,因而可能否认感觉疼痛,下列几方面有助于临床上判别[[心绞痛]], (一)性质[[心绞痛]]应是压榨紧缩,压迫窒息,沉重闷胀性疼痛,而非刀割样尖锐痛或抓痛,短促的针刺样或触电样痛,或昼夜不停的胸闷感觉,其实也并非“绞痛”,在少数病人可为烧灼感,紧张感或呼吸短促伴有咽喉或气管上方紧榨感,疼痛或不适感开始时较轻,逐渐增剧,然后逐渐消失,很少为体位改变或深呼吸所影响, (二)部位疼痛或不适外常位于胸骨或其邻近,也可发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间的任何水平处,但极少在咽部以上,有时可位于左肩或左臂,偶尔也可伴于右臂,下颌,下颈椎,上胸椎,左肩胛骨间或肩胛骨上区,然而位于左腋下或左胸下者很少,对于疼痛或不适感分布的范围,病人常需用整个手掌或拳头来批示仅用一手指的指端来指示者极少, (三)时限1~15分钟,多数3~5分钟,偶有达30分钟的(中间综合征除外),疼痛持续仅数秒钟或不适感(多为闷感)持续整天或数天者均不似[[心绞痛]], (四)诱发因素以体力劳累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登楼,平地快步走,饱餐后步行,逆风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将臂举过头部的轻微动作,暴露于寒冷环境,进冷饮,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情绪变化,都可诱发,晨间痛阈低,轻微劳力如刷牙,剃须,步行即可引起发作;上午及下午痛阈提高,则较重的劳力亦可不诱发,在体力活动后而不是在体力活动的当时发生的不适感,不似[[心绞痛]],体力活动再加情绪活动,则更易诱发,自发性[[心绞痛]]可在无任何明显诱因下发生, (五)硝酸甘油的效应 舌下含有硝酸甘油片如有效,[[心绞痛]]应于1~2分钟内缓解(也有需5分钟的,要考虑到病人可能对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对卧位型[[心绞痛]],硝酸甘油可能无效,在评定硝酸甘油的效应时,还要注意病人所用的药物是否已经失效或接近失效, 【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有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和自发性两大类,结合近年对[[心绞痛]]病人深入观察提出的一些类型,现将[[心绞痛]]归纳如下的三大类: (一)劳累性[[心绞痛]](anginapectorisofeffort)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3种类型: 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inapectoris),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疼痛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分钟),无长达10~20分钟或以上者,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疗效, 本型[[心绞痛]]发作时,病人表情焦虑,皮肤苍白,冷或出汗,血压可略增高或降低,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还可有交替脉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等体征, 病人休息时心电图50%以上属正常,异常心电图包括ST段和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前分支或后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或心律失常等,偶有阵旧性心肌梗塞表现,疼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呈典型的缺血性ST段压低的改变(图2), , 图2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 左侧12个导联示[[心绞痛]]发作时V2,V3,V4,V5,V6ST段呈缺血型明显压低,aVR有室性早搏 右侧12个导联示[[心绞痛]]发作过后,上述ST段变化减轻 心脏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或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2.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初发型[[心绞痛]](initialonsetanginapectoris),指病人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而现在发生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时间尚在1~2个月内,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不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再发生[[心绞痛]]时,有人也归入本型, 本型[[心绞痛]]的性质,可能出现的体征,心电图和X线发现等,与稳定型[[心绞痛]]相同,但[[心绞痛]]发作尚在1~2个月内,以后多数病人显示为稳定型[[心绞痛]],但也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恶化型[[心绞痛]],亦称进行型[[心绞痛]](progressiveanginapectoris),指原有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病人的痛阈逐步下降,于是较轻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即能引起发作,故发作次数增加,疼痛程度较剧,发作的时限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不能使疼痛立即或完全消除,发作时心电图示ST段明显压低与T波倒置,但发作后又恢复,且不出现心肌梗塞的变化, 本型[[心绞痛]]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预后较差,可发展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部分病人实际上可能已发生较小的心肌梗塞(未透壁)或散在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灶,只是在心电图中未能得到反映而已,也可发生猝死,但也有一部分患稳定型[[心绞痛]]多年的病人,可在一个阶段中呈现[[心绞痛]]的进行性增剧,然后又逐渐恢复稳定, (二)自发性[[心绞痛]](anginapectorisatrest)[[心绞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四种类型: 1.卧位型[[心绞痛]](anginadecubitus)亦称休息时[[心绞痛]],指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其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常发生在半夜,偶尔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疼痛常剧烈难忍,病人烦躁不安,起床走动,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均较稳定型[[心绞痛]]明显,硝酸甘油的疗效不明显,或仅能暂时缓解, 本型[[心绞痛]]可由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发展而来,病情加重,预后甚差,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其发生机理尚有争论,可能与夜梦,夜间血压降低或发生未被察觉的左心室衰竭,以致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或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工作量增加,需氧增加等有关, 2.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variantanginapectoris)本型病人[[心绞痛]]的性质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也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不同,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图3),而之相对应的导联中则ST段压低(其它类型[[心绞痛]]则除aVR及V1外各导联ST段普遍压低),目前已有充分资料证明,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支[[血管]]发生痉挛,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也可由于该[[动脉]]痉挛而引起本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的痉挛可能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受到刺激有关,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 图3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 上两行为[[心绞痛]]发作时,示Ⅱ,Ⅲ,aVFST段抬高,aVLST段稍压低,V2,V3,V5,V6,T波增高, 下两行[[心绞痛]]发作过后上述变化消失 3.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syndrome)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coronaryinsufficiency),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历时较长,达30min到1小时以上,发作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但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和血清学检查无心肌坏死的表现,本型疼痛其性质是介于[[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常是心肌梗塞的前奏, 4.梗塞后[[心绞痛]](postinfartionangina)在急性心肌梗塞后不久或数周后发生的[[心绞痛]],由于供血的冠状[[动脉]]阻塞,发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塞的可能, (三)混合性[[心绞痛]](mixedtypeanginapectoris)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由冠状[[动脉]]的病变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固定地减少,同时又发生短暂的再减损所致,兼有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人认为这种[[心绞痛]]在临床上实甚常见, 近年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一词,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病变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凝集,冠状[[动脉]]痉挛等, 按劳累时发生[[心绞痛]]的情况,又可将[[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时无症状,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如平地小跑步,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时引起[[心绞痛]],②Ⅱ级:日常活动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1.5~2公里,上三楼,上坡等即引起[[心绞痛]],③Ⅲ级:日常活动明显受损,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0.5~1公里,上二楼,上小坡等即引起[[心绞痛]],④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在室内缓行)即引起[[心绞痛]],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病人可考虑作负荷试验,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出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验诱致[[心绞痛]]发作时亦可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考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则必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管壁的病变,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图1A,B),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也可考虑, , 图1A冠状[[动脉]]腔内超声切面显像 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病变,超声反射最强一圈为[[血管]]壁外层,其内层超声反射最弱一圈为[[动脉]]壁中膜,[[动脉]]内膜呈向心性增厚并有纤维斑块 , 图1B冠状[[动脉]]腔内超声切面显像 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斑块病变,箭头所示为超声反射很强的钙化斑块,其后天回声影使管壁显像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心绞痛]]应该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检查, 2.心脏X线检查,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冠状[[动脉]]造影, 5.[[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6.[[血管]]镜检查, ==[[心绞痛]]应该如何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⑴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0.3~0.6mg片剂,置于舌下含化,使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病人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有效,近年还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可用,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取平卧位,必要时吸氧, ⑵二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dinitrate,消心痛):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或用喷雾剂喷入口腔,每次1.25mg,1分钟见效, ⑶亚硝酸异戊酯(anylnitrite):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每安瓿0.2ml,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约10~15秒内开始,几分钟即消失,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octylnitrite), 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二)缓解期的治疗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加多,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塞前奏的病人,应予休息一段时间, 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1.硝酸酯制剂 ⑴硝酸异山梨醇:口服二硝酸异山利醇3次/d,每次5~1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单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mononitrate)20mg,2次/d, ⑵四硝酸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tetranitrate):口服3~4次/d,每次10~30mg;服后1~1½小时起作用,持续4~5小时, ⑶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使硝酸甘油持续而缓慢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2.5mg,用2%硝酸甘油软膏或膜片制剂(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壁皮肤,作用可能维持12~24h, 2.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具有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不良作用有心室喷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是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其不良作用,常用制剂有:①普萘洛尔(propranolol)3~4次/d,每次10mg,逐步增加剂量,用到100~200mg/d,②氧烯洛尔(oxprenolol)3次/d,每次20~40mg,③阿普洛尔(alprenolol)3次/d,每次25~50mg,④吲哚洛尔(pindolol)3次/d,每次5mg,逐步增至60mg/d,⑤索他洛尔(sotalol)3次/d,每次20mg,逐步增至每日240mg,⑥美托洛尔(metoprolol)50~100mg2次/d,⑦阿替洛尔(atenolol),25~75mg2次/d,⑧醋丁洛尔(acebutolol)200~400mg/d,⑨纳多洛尔(nadolol)40~80mg1次/d等, β阻滞剂可与硝酸酯合用,但要注意:①β阻滞剂与硝酸酯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体位性血压等不良反应;②停用β阻滞剂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诱发心肌梗塞的可能;③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者不宜用,其减慢心律的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加大, 3.钙通道阻滞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血供;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常用制剂有:①维拉帕米(verapamil)80~120mg3次/d,缓释剂240~480mg1次/d不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②硝苯地平(nifedipine)10~20mg3次/d,亦可舌下含用;缓释剂30~80mg1次/d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③地尔硫卓(diltiazem)30~90mg3次/d,缓释剂90~360mg1次/d,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新的制剂有尼卡地平(nicardipine)10~20mg3次/d,尼索地平(nisoldipine)20mg2次/d,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d,非洛地平(felodipine)5~20mg1次/d,苄普地尔(bepridil)200~400mg1次/d等,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本类药可与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β阻滞剂同服,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与β阻滞剂合用时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时也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4.冠状[[动脉]]扩张剂能扩张冠状[[动脉]]的[[血管]]扩张剂,从理论上说将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缓解[[心绞痛]],但由于[[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复杂,有些[[血管]]扩张剂如双嘧达莫,可能扩张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动脉]]较扩张重度病变的[[动脉]]远为显著,减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引起所谓“冠状[[动脉]]窃血”,增加了正常心肌的供血量,使缺血心肌的供血量反而更减少,因而不再用于治疗[[心绞痛]],目前仍用的有:①吗多明(molsidomine)1~2mg2~3次/d,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胃肠道不适等,②胺碘酮(amiodarone)100~200mg3次/d,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疹,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障碍等,③乙氧黄酮(efloxate)30~60mg2~3次/d,④卡波罗孟(carbocromen)75~150mg3次/d,⑤奥昔非君(oxyfedrine)8~16mg3~4次/d,⑥氨茶碱100~200mg3~4次/d,⑦罂粟碱30~60mg3次/d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采用治标和治本两法,治标,主要在疼痛期应用,以“通”为主,有活血,化瘀,理气,通阳,化痰等法;治本,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以调整阴阳,脏腑,气血为主,有补阳,滋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等法,其中以“活血化瘀”法(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等)和“芳香温通”法(常用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宽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四)其他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250~500ml/d,[[静脉]]滴注14~30天为一疗程,作用为改善微循环的灌流,可用于[[心绞痛]]的频繁发作,抗凝剂如肝素,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药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增加全身的氧供应,可使顽固的[[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五)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取病人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引主[[动脉]]的血液以改善该冠状[[动脉]]所供血的心肌的血流量,术前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作制定手术计划(包括决定移植[[血管]]的根数)的参考,本手术目前在[[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中已成为最普遍的择期性心脏外科手术,一次手术可同时作多支旁路移植,认为缓解[[心绞痛]]有较好效果, 本手术适应于: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②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③恶化型[[心绞痛]];④变异型[[心绞痛]];⑤中间综合征;⑥梗塞后[[心绞痛]]的病人,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要在管腔阻塞70%以上,狭窄段的远端管腔要畅通和左心室功能较好, 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但手术能否改善心室功能,能否使以后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肌梗塞,能否延长病人寿命,都未肯定;加以手术本身可并发心肌梗塞,术后移植的[[血管]]可栓塞,因此,似应从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右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兼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70%以上阻塞的病人,一般认为施行手术可延长其寿命,手术指征最强, (六)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用带球囊的心导管经周围[[动脉]]送到冠状[[动脉]],在导引钢丝的指引下进入狭窄部位,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使之扩张,在有指征的病人中可代替外科手术治疗而收到同样的效果,理想的指征为:①[[心绞痛]]病程(<1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失健;②1支冠状[[动脉]]病变,且病变在近端,无钙化或痉挛;③有心肌缺血的客观④证据病人有较好的左心室功能和侧支循环,施行本术如不成功需作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近年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塞后再出现[[心绞痛]]亦用本法治疗,但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者则属禁忌,本手术即时成功率在90%左右,但术后3~6个月内,25%~35%病人再发生狭窄, (七)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由于PTCA有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近来采用一些其他成形方法如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PTCL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coronaryatherectomy),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coronaryrotablation),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stent)安置等,期望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初步结果显示除后者外,其他方法未能使之降低, (八)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发展,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改善症状, [[Category:營養保健]][[Category:疾病]]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疾病提示
(
查看源代码
)(受保护)
返回至
心绞痛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