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幸福女人必修-用知识提升女性的内涵”的源代码
←
幸福女人必修-用知识提升女性的内涵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诗·小雅·斯干》中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 女子,载衣之褐,载弄之瓦,无父母贻罹。"意思是说:生了儿子,给穿漂亮的衣服,让他 玩玉器;生了女儿,放在地上,让她玩纺锤,不让父母担心就行了。 但是,现代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已今非昔比。生儿育女,女人投注心血,做出了巨大牺牲。有多少焦虑、多少疲劳、多少风险、多少烦恼等待着她。岁月流逝,女人便在这种操劳的岁月中老去。她不仅要做一个好母亲、一个称职的妻子,还要为生计而奔波,她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像男人一样去拼搏于竞争激烈的社会。她既要处理繁杂琐碎的公务,又要穿梭、周旋于社会关系中,与男人一样学会技巧地竞争,还必须注重自己的仪态和容貌。在硝烟四起 的人生竞技场上,女人不仅是个猎手,还要保持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对女人形象。 与男人比起来,女人"成家立业"的压力也许会小一些。但是,没有谁会否认,女人的内心 深处是脆弱的。所以,面对生活、工作和家庭中的种种压力,吐出"做女人真难"这句话, 以宣泄自己的牢骚和不满,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 值得庆幸的是,哪怕艰难重重,哪怕历经曲折,仍有不少女人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活出了女 人特有的精彩: 像杨澜,用知识不断提升着自己的魅力; 像靳羽西,在打造美丽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 像张欣,像经营SOHO一样经营着婚姻; 像张曼玉,用简单而成熟的魅力证明着女人四十的气质; 像戴鸿宝,退而不休,越活越年轻; …… 她们用自己行走人生的感悟,为现代女性树立了生活的样本。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女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活法,但是,幸福和成功永 远都是有共性的。那些在恋爱、婚姻、生活和事业等诸多方面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女性,不管 她们是平凡还是卓越,从她们的人生轨迹上,都可以体现出现代女性必须掌握和拥有的一些 经验。 溺水三千,到哪一瓢饮?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生存,我 们需要一个生活的样本。有这么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指引现代女性走好人生每一步,正是《幸 福女人必修的18堂课》的编写宗旨。 人生,谁都不能重来。祝愿现代女性走好每一步。 用知识提升女性的内涵 多读书,多思考。其好处到你25岁以后便会逐渐显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而老公只能改变你的生活,你可以是知识的主人,但你只是老公的配偶。 == 时尚与内秀并存 ==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保养、装扮、训练等可以提升女性的魅力,甚至认 为这些就是女 性魅力之本,然而,这些终究只是塑造女性魅力的技术性手段和方法。事实上,正如我们所 感受到的:任何有魅力的女人,她必定是有内秀的。 内秀的女人心地纯净,乐观向上;崇尚知识,追求文明;热爱自然,热爱艺术;恪 守规范,摒弃庸俗。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女人,你能怀疑她不吸引人?!反言之,一个容颜姣好却学陋识浅、庸俗粗放的女人,她与魅力何干?生活中人们形容那类"有脸蛋,无脑袋 "的女人,说的就是这个理。 因此,就像女人美丽的容貌、美丽的头发、美好的身段要靠内养一样,女人的内秀更需要天长日久的刻意培养--问问自己是不是还在为人生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是不是一直还在读书学习;是不是常常对他人施与关爱和援助;是不是爱名川、爱大山、珍惜自然;是不是能够不断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一切美丽;是不是还对琴棋书画保持着执著的兴趣…… 我们真的有理由坚信,一个始终关注着自己内在成长的女人,她的心灵质量必定不断丰厚。 这样的女人,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展露出真正的风雅。 当然,那些正吃着"青春饭"的女生们,除了真才实学之外,也同样需要时尚得体的外表,以达到心神兼备,表里如一。比如前段时间,以300万高薪转投《体坛周报》门下的体育记者李响,展现给我们的是健康的形象和睿智的头脑;比如出任申奥形象大使再度赢得满堂喝彩的香港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主席杨澜,最经典的就是她身上散发出的"智慧与青春 "的迷人风采。 如果说过去吃"青春饭",意味着靠美丽的脸蛋儿谋生,而如今所说的吃"青春饭"则是 指年轻人以青春的激情和知识才干,去人生的大舞台打拼。如今在写字楼里有一种说法叫做 "29岁现象",即青春的有效期至29岁为止,一到30岁就会被打上"过期"的印记。由于新经济的崛起,IT技术、网络营销、广告策划、证券咨询、金融投资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创 业的"青春期"已经越来越短。 有关调查结果也证明,淘到"第一桶金"的年龄正在提前。难怪有人说,"经验" 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年轻代表着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好动的脑筋和旺盛的创造欲。这些崭新的职业群体给"青春饭"的定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这个原本带些 贬义的名词焕发出强烈的时代特性。 吃"青春饭"不仅仅需要美丽的外表,更需要内在的智慧。有调查表明,目前青春一族的职员们最希望得到的福利不是加薪,不是晋升,而是培训。现代女性明白,美貌是短暂的,职场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无情的。只靠天生丽质,只放电不充电,最终一定会被淘汰。现在" 不再青春"的定义不再是美貌的逝去,而是指因为知识、心态和能力等原因,心理、观念、感觉呈现老态。当我们懂得时刻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把握时尚,懂得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就不会担心岁月的残酷压力。英国73岁的老夫人塞尔芬同样可以成为模特儿界的大红人, 一系列新潮服饰邀请她担任形象代言人。这才是真正吃青春饭的高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现代社会,"青春"不仅仅是年龄的指标,"青春饭"也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这也充分 证明,时尚与内秀并存的女性才能魅力永恒。 作者手记:女人因为可爱,而变得美丽;女人因为内秀,而具有魅力。一 切内在之美,集合成女性魅力之本。 == 现代女性的学识资本 == 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讨论,说假如世上的女人只有两类--才女和美女,男人会爱哪一 种? 其实种种类似的讨论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将世界上的女人绝对地划分为两种:才女和美女。长时间以来,在很多人的心里才女和美女是相对立的,有才的女孩一般都不美,而美女一般都不太聪明。但其实,我们好好地审视一下生活,就会发现,如今,美丽且智慧的女人是越来越多了,而男人也似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重美色,而忽 略头脑。 美女和才女,其实本就不该对立,而应该相互变通和融合,只有美貌大脑却一片空白的所 谓美女和只有学问却不懂穿衣打扮缺少女人味的所谓才女,都是作为女人的缺陷。美貌加 智慧才是女人的正途,才比较完善。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美女和才女的标准不再像以前那么苛刻。有句名言不是这 样说的吗: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都有成为美女的可能, 只要你勤于修饰自己,打扮自己,谈吐大方得体,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赏心悦目的女人。 而才女的标准也不是非要才高八斗不可,只要她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才华。要成为一个这 样的才女,女人得喜欢学习和读书,还得学习做人,更得善于用知识丰富自己,所谓的书卷 气大概就是才女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吧。 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美女兼才女的女人层出不穷,谁说女人只能分为美女和才女,谁说 美女和才女不能兼得。当越来越多的女人成为既风情万种又聪颖机智的美女加才女时,那些 关于男人该选美女还是才女的无聊讨论就将不复存在了。 泰戈尔曾说,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提包里装着画笔和调色盒。智慧的男性需要自己创造,智慧的女性更需要自己创造。所以,如果你认可"美女才女"的丽人公式,那就不要再为男人喜欢美女还是喜欢才女的无聊游戏而伤神,还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趁着年轻,趁着还没有婚姻的琐事,多为自己充充电吧! 作者手记:一个精品女人,除了美貌,还要有灵魂,否则便沦为花瓶。才华横溢 的女子刘索拉,据说她的前夫想复婚,她回复说:"到后面排队去。"如果美貌使女人光芒 万丈,才华就使一个女人魅力四射。 读书的女人,永远是一份不过时的美丽 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失眠的女人,眼圈发黑。读书和 不读书的女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滋润得不好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3个月之内,是看 不出来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炉,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书的 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沉沦悲苦,因为她们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 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招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 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她们只是沧海一粟。 读书的女人,更充满自信,因为书让她们明辨自己的长短,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既然伟人 们也曾失意彷徨,我们尽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抖落尘埃继续向前…… 读书的女人,心有明灯,守得住心灵这个宁静的港湾,始终视书籍为精神的伴侣。 读书的女人,心有梦想,即使平凡如叶,仍能创造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园。把自己引向有花 鸟树木、有蓝天白云、有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梦想更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首诗、一 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一些希望。 读书的女人,心有琴弦,纵然是独自漫步,也并不寂寞与孤单。有自由的清风邀约一些花香 或者白云为伴,有心而识灵魂,有梦而知远方的天空应该有一弯绚丽的彩虹。 读书的女人,会使生活情趣高尚,很少持续地去叹息忧郁或无望地孤独惆怅。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从容的心态,只要心境能保持年轻,对于年华的逝去无所畏惧。因为她们懂得与其停在那忧郁的事里,不如把这忧郁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读书,使自己从"忧郁"的境遇中解脱出来,不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在哲思中让心情一天比一天愉快。 读书的女人,她们以聪慧的心,宽广质朴的爱,善解人意的修养,将美丽写在心灵。读书, 使她们更潇洒;读书,为她们添风韵,即使不施脂粉也显得神采奕奕、风度翩翩。 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看来,读书是气质、精神永葆青春的源泉。读书又是不分年龄 界限的,年年岁岁都是女人读书的芳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也不迟!读书的女人,永远是一 份不过时的美丽。 读书的女性,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也许她貌不惊人,但她的美 丽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谈吐不俗,仪态大方。爱读书的女性,她的美,不是鲜花,不是 美酒,她只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 == 做快乐的知识女性 == 读书是一种孤寂的行为,没有强劲的个人意志力,是无法独自一人捧住一本书就消磨时光, 且乐在其中的。这种意志力的修养,日积月累,就容易养成坚持、韧劲充足的习惯,而这是 一个坚强女人最需要的品质。 在日趋激烈的高强度生存竞争中,女性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如何迅速调整身心疲劳,达到有效地缓解、松弛和怡情的目的,相信是大多数女性最为关注的焦点。也许你可以找到许多种办法,包括旅行、健身等,但是,如果能拥有一间高雅、艺术的 书房,可以随意翻阅书报杂志,相信足以让女性回归到恬适之中。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读书还有一个令你惊喜的好处,因为读书可以使美丽的人更美丽,使不漂亮的人变得漂亮。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读书是一种保持精神愉悦、健康长寿的有效方法。读书,能使浮躁的心情变得宁静,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大大有益于性情的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充实。书海就像一个百花园,随时供给精神营养,使人正确理解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使春风得意之时更加鼓舞不致忘形,沉闷失落之际重新振作且摆脱沮丧。 宋朝的黄庭坚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 无味。"英国的培根也对读书做过这样的概括:"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书读得多了会潜移默化地滋润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 ,由"心"到形,"相由心生",影响您的容貌,使您的目光有神,举止高雅。这种美 比起外表美来要耐看得多,正如伏尔泰所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使灵魂入迷。"好莱坞的著名 明星简·方达说得更为简洁:"书香是最好的美容剂。" 须知道,魅力不单单是容貌、装扮等外部表现,女性身上独具特色的气质、学识、性格等内在美,其魅力更是无法比拟的。似水流年,青春难再,女人的花容月貌终会随着时光渐渐老去,唯有体现内在美的力量可以长久不衰且与日俱增。聪明女性的自信靠的是才学和风度,脂粉从来就是次要的,过分依靠脂粉其实是一种软弱自卑的表现。新颖的设想、渊博的学 识、睿智的话语,是任何一位美容师所无法创造的。 现代人都追求家庭的文化氛围,其实,书籍是最能体现家庭文化氛围的。想象一下,那种一尘不染的一壁藏书将会尽现文化情趣,该多么令人向往。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书柜的对面悬上一幅中堂国画,同两侧的书法条幅相映成辉;现代人当然少不了电脑、打印机和一个时尚的书桌,如果格局得当,又会平添书房的文化分量。当然,你完全可以在窗边立一株亭亭玉立的凤尾竹,整个书房蕴涵的文化气息和高雅品位将是无与伦比的。传统的中国文化对房屋的摆设和要求大多离不开石、盆景,尤其是琴、棋、书、画等对环境的渲染,其中首推书籍光披四座的烘托作用和装饰效果。当然,生活的情趣在于发现,在于创造,读书的乐趣在于获得知识,也是为了陶冶情操。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怎么可能没有书籍的加入呢? 做快乐的知识女性,就从现在开始! 作者手记:读书的女人,不只有知识,也有思考,有能力想办法去应对生 活中的挫折,而且还能修到一份难能可贵的定力。 == 今夜,你在枕边读谁 == 喜欢读书,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融入书中的女人,想必也会喜欢徜徉于 书店或图书馆 ,让自己身处书海之中,尽情体会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或感动。不过,在满 世界都 喊着"女人一生不可不读"、"幸福女人一生必读的N本书"等的时候,女性到底应该选择 哪些书呢? 大多数女性看的都是些美容手册、八卦周刊和时尚杂志,许多人只想成为时尚学校的优等生 ,或者只想成为相夫教子的贤妇,所以只看菜谱之类的书,由此下去便一直局限在一个狭小 的空间内,而且一直都是这样地紧张、局促,力求讨人欢心。这是可悲的。 一个女性,正是因为她生存的空间往往比男性的狭小,才更需要博览群书,以做自己生活的 主人。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善于思考,不盲从,也不偏执,才能培养一颗丰富和广博的心灵 。况且,一个人的见地、修养,还有气质,都是和丰富的知识分不开的。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读书范围局限在某一类。男人可以看的书,女人也都可以看。文学 、军事、政治、传记、历史……女人难道受的局限还不够吗?不努力丰富自己的心灵,开阔 自己的眼界,却又对男女不平等耿耿于怀,岂不荒谬。 今夜,你在枕边读谁?且让我们看一看女学者、女作家们的阅读推荐。 李银河(学者): 推荐我自己的《女性主义》吧。在中国,女性主义好像老是一个反面的词,一个贬义的词, 大家对女性主义也并不了解,女性主义到底有怎样的主张?她们到底在争取什么?什么样的 人是女性主义者?女性首先要了解,男性也应该有所了解。 女性主义里边有很多流派,有的比较激进,有的比较稳健,但基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 男女平等。所以,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不论是男是女。有人将女性主义 流派中比较激进的派别等同于女性主义,以为女性主义就是与男人为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 把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归结于生理的原因,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进入现代社会后,女人承担各种工作,比如智力工作方面,一点也不比男性差;另外,过去,所有女性都要承担生育角色,现在,生育这个事情在女人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过去,女人一辈子都在生孩子,现在就生一个,她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 查建英(学者): 我推荐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关乎历史、经典和人心,我以为不是 那种轻易为之、转瞬即逝的消费性读物,而是禁得住一定时间考验的作品。 《于丹〈论语〉心得》是于丹天才的个人创造。如何打通传统与现代?如何将中国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如何应对一个剧变社会的信仰废墟、价值真空?我们的国学家们、海外新儒家们皓首穷经、钻研争论了这么多年,结果于丹轻舒猿臂、举重若轻,开了一条新路径,漂 亮、聪明、巧妙!把经典经过现代筛选、个人化、通俗化,使之重新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文化建设工作,我相信孔老夫子面对这一盅心灵鸡汤会颔首微笑的。于书对象更定位在中小学生以上,老少皆宜,这种雅俗共赏的写作其实是需要特别的才华和灵气。 文如其人,我推荐和欣赏这本书也有些爱屋及乌的缘故。我个人不大爱看那种特别强调"女 性"特征、专写女人、特别"女气"、自怜自爱、卿卿我我、唧唧喳喳、絮絮叨叨的所谓" 小女人"的书。无论书和人,我都更偏爱阴阳两全、情理兼具、比较大气的,而于书在我看来属于有情怀的"大女人"之作。于下笔温敦、乐观,有黄酒之醇厚中庸,既感性也理性,既有 个人的敏感、细致,又有较开阔的格局、视野、气象。 == 好书也!好女子也! == 毕淑敏(作家): 女性最应该读的是了解自我的书。因为了解自我是世界上很艰难的一件事,而且我们常常陷在自卑或是自恋的泥潭中,看不到自己的险境困境,当然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会让我们的一生都不够幸福。有的女性会把幸福押在另外一个人--也许是自己的父母亲,也许是另外一个男人,也许是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对自己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会有方向感。我向读者推荐一本在美国颇负盛名的女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博士所写的自传体著作《独居生涯》,译者是王小敏。这本书的繁体字版在香港出的时候,书名是《寡居生涯》。相比之下,我更赞同繁体字版的书名,更直接坦率,也更触目惊心。顾名思义,一个女人,死了丈夫,或是离了婚,就成了寡妇。旧时代的寡妇常常殉夫而去,如今的寡妇还要生活下去。一个独身女人努力奋斗,争取自己的安宁和快乐,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不要低估了这份磨难的复杂和严酷。即使是这本书的作者,在丈夫去世之后也是悲痛欲绝一蹶不振。半夜时分,她驾驶着丈夫遗留下来的红跑车,企图一头撞死在高速公路旁的树木上。然而她终于挣扎了过来,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了这本充满眼泪 和阳光的书。 [[category:兩性文庫]]
返回至
幸福女人必修-用知识提升女性的内涵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