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源代码
←
小儿支原体肺炎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template:疾病提示}} [[Category:營養保健]][[Category:疾病]][[Category:兒科]]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因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小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m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擘,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潜伏期约2~3周(8~35天), 2,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婴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体征依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得轻度浊音,呼吸音减弱,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及胸腔积液,支原体[[肺炎]]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Berkwick(1970)报告27例哮喘儿童中复期有4倍增长,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我们曾见2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及主诉症状;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细菌性混合感觉亦少见,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 3,X线检查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可见肺不张,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4,病程自然病程自数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这久,偶可见复发, 诊断要点为: 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③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 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而腺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 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早期间质性[[肺炎]],肺部显示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后发展为斑点片状或均匀的模糊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约半数为单叶或单肺段分布,有时浸润广泛,有实变,儿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有少量胸腔积液,[[肺炎]]常在2~3周内消散,偶有延长至4~6周者, 血液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少数可超过10000~15000/mm3,分类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速, 尿检查:正常或有少量蛋白尿, 痰,鼻和喉拭子培养可获[[肺炎]]支原体,但需时约3周,同时可用抗血清抑制其生长,也可借红细胞的溶血来证实阴性培养,发病后2周,约半数病例产生抗体, 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在1∶32以上,恢复期效价4倍增加的意义大,40~50%病例的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血中出现MG链球菌凝集素效价为1∶40或更高,滴度逐步增至4倍则更有意义, 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测定, 这些均有助于诊断,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通过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在国内已有报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之用,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诊断价值尚等研究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该如何治疗?== 小儿MP[[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5个方面, 1,一般治疗 ⑴呼吸道隔离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外,婴儿时期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重复感染后才发生[[肺炎]],同时在感染MP期间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⑵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⑶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 2,对症处理 ⑴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但有效的祛痰剂甚少,除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等祛痰剂,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如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待因镇咳,但次数不宜过多, ⑵平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4~6mg/(kg·次),每6h1次;亦可用舒喘灵吸入等, 3,抗生素的应用 根据MP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因此,治疗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脂尖,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如SMZxo等可供选用, ⑴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以上各种中常选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等,其中又以红霉素为首选,该药使用广泛,疗效肯定,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但消除MP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体的寄居,常用课桌一为50mg/(kg·d),轻者分次口服治疗即可,重症可考虑[[静脉]]给药,疗程一般主张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常用口服剂有无味红霉素及红霉素肠溶片,口服红霉素自肠道吸收,空腹服用红霉素250mg,高峰血浓度于给药后2~3h达到0.3~0.7μg/ml;剂量加倍,高峰血浓度为0.3~1.9μg/ml,[[静脉]]注射红霉素乳糖酸盐300mg,4min的血浓度平均为40.9μg/ml,2h后为2.6μg/ml,6h后为0.32μg/ml,如每12h连续[[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1g,则8h后的血药浓度可维持4~6μg/ml,而痰中平均尝试为2.6(0.9~8.4)μg/ml,红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部分可从肠道内重新吸收,相当量的红霉素在肝内代谢灭活,口服给药量的2.5%和注射给药的15%以活性物质自尿中排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皆不能将红霉素自体内清除,在使用红霉素制剂时应注意其毒副作用,各种口服制剂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偶有过敏反应发生,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等,值得注意的是红性黄疸,往往在给药14~21d产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相继出现发热,黄疸,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胆红质和转氨酶增高,停药后2~3d可恢复正常,但再给药又可重新出现上述症状,另外,大剂量红霉素的应用偶可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一般发生于[[静脉]]给药或有肾功能减退和(或)肝脏损害者,婴幼儿口服无味霉素后可出现增生性幽门狭窄,口服红霉素后也有出现假膜性肠炎者,应用红霉素期间尿中儿茶酚胺,17-羟类固醇和血清转氨酶有增高现象,血清叶酸和尿雌二醇有降低情况,若与茶碱类药物同用时,有增加茶碱和血液中浓度的作用,所以,在合用茶碱类药物时,应减量使用或避免合用, 鉴于红霉素对胃肠道刺激大,并可引起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以及有耐药株产生的报道,人们开始选用大环内酯类的新产口,如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及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等,口服易耐受,穿透组织能力强,能渗入细胞内,半衰期长,MIC为0.002~0.03mg/L,近年来,在日本采用白霉素(leucomycin)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该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比较安全,口服量为20~40mg/(kg·d),分4次服用;静滴量为10~20mg/(kg·d), ⑵四环素类抗生素MP感染虽有肯定疗效,但其毒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四环素对骨骼和牙生长的影响,即使是短期用药,四环素的色素也能与新形成的骨和牙中的钙相结合,使乳牙黄染,故不宜在7岁以前儿童时期应用, ⑶氯霉素和碘胺类因为治疗MP感染的疗程较长,而氯霉素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毒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时间用药,故临床上较少用于治疗MP感染, ⑷氟喹酮类近年来有用氟喹酮类(fluroqumolone)药物治疗MP感染的报道,氟喹酮类属于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发挥抗菌作用,环丙氟哌酸(ciprofla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等药物在肺及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高,能穿透细胞壁,半衰期长达6.7~7.4h,抗菌谱广,对MP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前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也可分次静滴;后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2~3周,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因为目前认为MP[[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对MP作出的免疫反应,所以,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MP[[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静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静滴;或强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疗程3~5d,应用激素时注意排出结核等感染, 5,肺外并发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并发症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除积极治疗[[肺炎]],控制MP感染外,可根据病情使用激素,针对不同并发症采用不同的对症处理办法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疾病提示
(
查看源代码
)(受保护)
返回至
小儿支原体肺炎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