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安格拉·默克爾”的源代码
←
安格拉·默克爾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Audio|De-Angela Dorothea Merkel.ogg|Angela Dorothea Merkel-->''',<!--IPA2|ˈaŋɡela doʁoˈteːa ˈmɛɐ̯kəl-->,<!--bd|1954年|7月17日|catIdx=M-->),「未婚名」為'''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德文:Angela Dorothea Kasner),有「鐵娘子」之稱的「德國」「政治家」,在「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曆史上首位女性聯邦總理。自「2000年」開始默克爾就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CDU)主席,同時也是德國「聯邦議會|聯邦議院」成員,代表包括「北前波美拉尼亞」(Nordvorpommern)與「呂根」(Rügen)等地區,以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zh-hans: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 zh-hant:梅克倫堡-前波莫瑞邦;}-」「施特拉爾松德」市(Stralsund)的選民。 ==背景== 默克爾生於「漢堡」,名叫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Angela Dorothea Kasner)。默克爾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離婚後保留下來。她父親是一位「信義宗|路德教會」牧師,在她出生後不久,由於父親從教會接到新的任命,全家移居「民主德國|民主德國」「柏林|東柏林」以北80公裏的Templin。她在那裏完成初等教育,在「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73年-1978年),之後在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央學會工作學習(1978年-1990年),後來取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量子化學」。 「1989年」「柏林牆」推倒之後,她投入到蓬勃發展的「民主政治」運動中。1989年底她加入新党「民主覺醒」。民主德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民主選舉後,她得到新政府一個副政府發言人的職務,在洛塔·德·梅齊艾(Lothar de Maizière)手下工作。1990年12月兩德統一後,她成為「科爾」內閣中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出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1993年6月至2000年5月任「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得益於前「德國總理|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提拔。科爾有一次叫她das Mädchen(小姑娘),因此很多媒體也把默克爾叫做「科爾的小姑娘」。 前東德的生活背景給她帶來不少好處。她作為牧師的女兒,並在每間屋子都可能存在「東德」「公安」告密者的社會裏度過生命的前36年,養成了很好的掩飾或控制情緒的能力。除了「德語」外,默克爾會說「俄語」與幾近完美的「英語」,當人家評論她身為「東德|東德人」(Ossi)的背景時,她說:「真的有話可說的人,是連「化妝」(掩飾)都不需要的。」 ==反對党領導人== 「1998年」科爾政府在選舉中失利時,默克爾任「基民盟秘書長」。政党金融「醜聞」危及基民盟很多領導的形象,首當其沖的是科爾本人,然後是主席「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默克爾公開聲明與科爾等人劃清界限並代替朔伊布勒成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默克爾當選在很多方面都是讓人十分驚訝:基民盟是一個有深厚「天主教」淵源的政党,面向西方,保守,男人控制一切。 很多人拿默克爾與前英國首相「瑪格利特·希爾達·撒切爾」(兩個人都是政治女強人,還都曾經是科學家)比較,把她叫做(多數是非德國媒體)「鐵姑娘」。有時新聞媒體還用「Angie」稱呼她。 除了基民盟主席職務外,2002年起他還是聯邦議會中「保守派」的象征。 「2003年」春天,默克爾不顧全國反對,公開贊成「伊拉克戰爭」,並聲稱這是「不可避免」的。「格哈特·施羅德」把2002年選舉勝利歸功於對美國「霸權」和「軍事冒險」強硬態度。 「2005年」「5月30日」她贏得了CDU/「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SU」提名,在「2005年」「9月18日」舉行的「2005年德國聯邦選舉|聯邦選舉」中與總理「格哈特·施羅德」(「德國社會民主党|SPD」)角逐下一屆總理。「10月10日」,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與「德國社會民主党|德國社民党」在長時間的聯合「組閣」談判中取得共識,確認由默克爾出任聯邦總理。「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也是一千年前的「提奧法努」(Theophanu)女皇(956年-991年)之後,第一位領導「日耳曼」的女性。 ==觀點== 默克爾擔心「歐盟」未能定義「未來「貿易大戰|貿易戰」」的共同利益,現在歐洲的「冷戰」以保持「和平和自由」的目的已經實現。「這就是我認為的,歐洲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不是把太多精力放到諸如‘要不要在「葡萄牙」修建與德國西北部相同的自行車專用道’這樣的事情上。」 默克爾贊同國家自願參與模式需要變革。「在德國,我們總是面對‘總是慢一拍’的危險。我們要加速變革。」 「2007年」「9月23日」,默克爾在總理官邸會見「達賴喇嘛」。這一會面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強烈反彈,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亦對此做出批評<ref ><!--cite web | language =de | publisher=stern.de | title=Kritik an Merkels Dalai-Lama-Treffen | url=http://www.stern.de/politik/deutschland/:Kritik-Merkels-Dalai-Lama-Treffen-Entscheide/603126.html?nv=rss -->-->。默克爾對此的回應是,「我自己決定我可以見誰」(Entscheide selbst, wen ich treffe)。 [[Category:群芳爭艷]] [[Category:现代女人]]
返回至
安格拉·默克爾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