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查看“妊娠”的源代码
←
妊娠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妊娠pregnancy''' 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妊娠期间的妇女称为孕妇,初次怀孕的妇女称初孕妇,分娩过1次的称初产妇,怀孕2次或2次以上的称经产妇。卵子受精为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即胎盘、胎膜自母体内排出是妊娠的终止。妊娠全程为280天,28天为一个妊娠月,故全程为10个妊娠月或40周,由于卵子受精的日期不易准确确定,故有预产期(EDC)之称。推算预产期的方法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日算起,月份加9,日数加7。遇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时,预产期应相应增减,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有1~2周的出入。妊娠期间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在孕妇体内发育,母体也发生许多变化。这些是生理性的变化,但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为病理现象。 == 妊娠条件 == ①必须有健康而且成熟的精子与卵子。②精子与卵子的通道包括输精管、男性尿道、阴道、子宫颈、子宫腔、输卵管都必须畅通无阻,而且功能必须正常。③精子与卵子必须相遇。女性若月经规律,则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前14天。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如果24小时之内未受精则开始变性,卵子排出后15~18小时之内受精效果最好。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存活的时间尚无定论,一般说性交后1~3天内具授精能力。④孕卵着床必须有适宜的内环境,即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见月经)。⑤孕卵的发育与子宫内膜必须处于同步化状态,就是说第7~8天的受精卵要植入到排卵后7~8天的子宫内膜上。 == 妊娠的过程 == 包括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运行和着床及胚层的形成。 == 卵子受精 == 排卵期成熟的卵细胞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的壶腹部,此时宫颈粘液稀薄,适宜精子进入。性交时,精液射到阴道后穹窿,部分精子通过宫颈管、宫腔、输卵管口,到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交界处。穿进卵细胞前必须经过形态、生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称为精子获能,获能后的精子头部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卵细胞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合体细胞,此过程称为受精。已受精的卵细胞称为受精卵或孕卵。孕卵含有46个染色体(来自父母的各23个)。 受精卵的发育、运行与着床 受精卵的发育与运行是同时进行的。由于输卵管管壁肌肉的蠕动及输卵管粘膜纤毛的摆动,受精卵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在受精后3~4天到达宫腔,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孕卵到达输卵管子宫端时已成为一个实心细胞团,形状如桑椹,称桑椹胚。桑椹胚一面前进,一面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分裂较快,形成囊壁,称滋养层,是孕卵接触母体的部分,它将形成胎盘及其他胚外结构。内层细胞分裂较慢,形成内细胞团,是以后胚胎发育的始基。此时的孕卵称为囊胚或胚泡。约在受精后第7~8天,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接触时分化出合体细胞。子宫内膜为合体细胞的蛋白分解酶破坏,囊胚即侵入子宫内膜的致密层,子宫内膜表面迅速修复,囊胚即埋于子宫内膜之中,这一过程称为受精卵的植入,或称着床。 == 胚层的形成 == 约在受精后9~10天,内细胞团很快增殖与分化,分裂成两层,即外胚层与内胚层。两层细胞分裂都很快,并再各形成一空腔,即羊膜腔与卵黄囊,二者之间的组织称为胚盘,将来分化成为胎儿身体各部分。受精后第三周开始,在胚盘的内、外胚层之间,由外胚层分化出中胚层,此时胚盘已由内、外、中三胚层组成,也就是说已形成胚胎。日后外胚层将形成神经系统、皮肤、毛发和指甲等;中胚层将形成肌肉、骨骼、血液、结缔组织、循环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内胚层将形成消化、呼吸系统的上皮和有关的腺体等。 妊娠期母体各系统变化 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尤以生殖系统的变化为明显。 == 生殖系统 == 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妊娠期子宫变化最为显著,子宫肌纤维增生及增殖,使子宫壁逐渐增厚,宫腔变大,血流量增加,子宫腔容积未孕时仅4~7ml,而妊娠足月时容纳胎儿、羊水及胎盘等,子宫腔容积高达5000ml,比未孕子宫容积增加近1000倍,子宫大小由未孕前的7×5×3cm3增加到35×22×25cm3;重量则从50g增至1200g,子宫峡部(即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到组织学内口间的部分)正常情况下长1cm,足月妊娠时伸展到7~10cm,加上部分颈管,形成子宫下段。宫颈变化在妊娠期也较明显,由于充血,腺体增生,故宫颈外观肥大、变软,呈紫蓝色(着色),宫颈口内有粘液栓堵塞,有自然防御宫腔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另外乳腺在妊娠期也有变化,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前者刺激腺管发育,后者刺激腺泡发育,乳房逐渐变大变软,乳头、乳晕色素沉着,孕晚期偶有少量黄色液体分泌,称为初乳。但正式分泌乳汁则需在分娩以后。 == 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 == 妊娠期新陈代谢的增加,导致心脏及循环系统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血容量增加,由妊娠10周开始,32~34周达高峰,稍微下降至40周,妊娠期总循环量约增加30~45%;其中血浆增加40~50%,血细胞增加18~30%左右,形成生理性血液稀释。这种低血红蛋白除了血液稀释外,往往伴有铁的缺乏,补充铁剂可得到纠正,与平时(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13g/100ml)不同,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g/100ml方可诊断贫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心排出量最为突出,也是从孕10周开始增加,妊娠中期(孕20周)增加25~30%,一直持续到妊娠末期。心排出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每次心搏出量加大,其次是心率增快,约增加10次/分。另外,妊娠后期横膈上升,心脏向左移位,血流速度加快,以致较多的孕妇可在心尖区及肺动脉区听到柔软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50%,其他各种凝血因子亦多有增加,血沉增快可达30~50毫米/小时,血细胞可升高至10000/mm3左右,血小板计数略减少或不变,纤维溶解活性降低。 == 泌尿系统 == 妊娠后雌激素及孕激素增多,使泌尿系统肌张力降低。自妊娠中期即可见肾盂及输尿管呈轻度扩张,输尿管增粗,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常有尿留滞现象,且右侧输尿管受右旋子宫的压迫,右卵巢血管又在骨盆入口处跨过输尿管,使之容易受压。加之,妊娠后尿内含葡萄糖、氨基酸量增高,易受细菌感染。所以孕妇易发生肾盂肾炎,尤以右侧为多见。为了适应妊娠期需要,肾血流量(RBF)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在孕早期即开始增加,GFR增加30~50%,并持续至足月,肾血流量亦增加,但不如GFB明显。 == 呼吸系统 == 孕早期胸廓发生改变,肋膈角增宽,肋骨向外扩展,胸廓横径加宽,周径加大,膈肌上升,所以呼吸时膈肌活动度增加。孕中期孕妇耗氧量增加10~20%,而肺通气量增加40%,因此有过度通气现象。这使母体动脉内氧分压增高可达105mmHg,二氧化碳分压降至32mmHg,有利于提供孕妇自身及胎儿所需要的氧气。妊娠后期随子宫增大,横膈上升,膈肌活动度减小,孕妇呼吸以胸式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减,呼吸次数变化不大,但呼吸较深。孕妇鼻咽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妊娠期肺功能虽无降低,但由于孕妇需氧量增加,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时病情多易加重。 == 消化系统 == 妊娠期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驰,故胃内容物可能逆流至食管引起“烧心”感。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酸蛋白酶减少,故孕妇易恶心。另外,胃肠蠕动减弱,故孕妇常有腹胀或便秘。 内分泌系统 妊娠期垂体前叶增大,分泌的生乳素增加,约为非孕期的10~20倍,其作用是使已受雌激素作用的乳腺进一步发育完善,为分泌乳汁作好准备。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皮质醇、皮质酮均增加。另外,妊娠期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跃,醛固醇分泌增加,其分泌随体内钠平衡的改变而不同,如限制盐摄入或体内缺钠时则醛固醇分泌增加,反之,钠过多时则分泌过少。虽然血管紧张素明显增加,但同时胎盘分泌大量前列环素(PGI2),可使血管扩张,对抗血管紧张素作用,不引起血压上升。 == 新陈代谢 == 妊娠期各种新陈代谢均增加。蛋白质代谢呈正氮平衡。血脂升高。储糖功能降低,易有低血糖及生理性尿糖出现。若孕妇有隐性糖尿病,孕期容易表现出来。妊娠期母体体重增加,妊娠全程平均增加10~12kg,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腺、母体血容量等。还有些脂肪沉积作为储备的能源。妊娠早期,因胎儿及附属物均比较小,且早孕反应进食少,体重增加不明显,妊娠4个月后胎儿发育较快,母体适应性也较大,体重随之增加明显。妊娠最末一个月,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一市斤。另外,妊娠期由于垂体前叶分泌促黑色素细胞激素(MSH)增加,孕妇腹白线、面部、乳头、乳晕出现色素沉着。骨盆关节、椎骨间的关节松弛。孕妇可觉腰骶部及肢体疼痛不适,这可能与松弛素有关,但对人体内的松弛素至今还不够了解。 总之,妊娠期母体适应性变化是很明显的,一些生理性变化常使合并症的诊断增加困难。故妊娠早期即应开始产前监护及系列检查,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胎儿质量,保护孕妇健康,优生优孕的目的。 [[CATEGORY:營養保健]]
返回至
妊娠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