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誌正,1920年生,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首屆“首都國醫名師”和“國醫大師”
自從湖北省武漢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我一直非常關注。中醫在防治疫病方面有豐富的診療經驗,所以我覺得這個病並不可怕,我們應該全力以赴發揮中醫藥的優勢。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猖獗,給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害,在這危急時刻,作為一名老中醫,我首先向奮戰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抗疫一線的中西醫同道們,包括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專家團隊,表示誠摯的問候和敬意,並向他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我自1939年從醫以來,80餘年診治過不少急性熱病。1954年、1957年分別以專家組成員的身份參加過石家莊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治、中醫抗流行性乙型腦炎成果鑑定及血吸蟲病的防治,2003年參加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北京召開的抗擊“非典”專家座談會。實踐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重大疫情面前,中醫是能夠大有作為的,中醫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疫病”是中醫對外感疫毒邪氣引發的具有強烈傳染性的一類急性熱病的統稱。由於受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限制,在漫長的中醫發展歷史中,沒有形成一門中醫疫病學。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傷寒論》,還是明清時代的溫病學派,其著作裡面都有“疫病”的身影。比如東漢時期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中講到:“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從中不難看出,“疫病”具傳染性的特點,而且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把疫癘之邪作為傳染病的發病原因之一、病因學之一。可以說,中醫現在的疫病學,就是中醫傷寒、溫病學中極具傳染性的一部分。
中醫在防治“疫病”方面也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鑑。上個世紀50年代乙型腦炎的流行,病情很兇險,邀請了蒲輔周先生和幾個兒科專家,進行分析後,都認為應該先進行西醫診斷,也就是讓傳染病醫院、兒科研究所先診斷,再進行中醫治療。經過多方會診之後,決定用蒼朮白虎湯加減治療,療效穩定。最後北京市衛生局總結,沒有1個死亡病患,也沒有後遺症。
在2003年“非典”期間,有西醫人士說中醫連隔離都不懂,還能看傳染病?然而在我國曆史上,多嚴重的瘟疫都是用中藥治療的,所以在這方面,中醫是主力軍,是不可代替的。因此,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西醫並重。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中西醫並重落實到具體工作當中,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要給中醫決定權才行。
現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廣的清肺排毒湯,是經過臨床驗證、由經方演化而來的。清肺排毒湯由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射干麻黃湯4個方子組成,藥物組方有宣、有清、有健脾、有和胃,方子涵蓋面廣,考慮到了寒、熱、燥以及胃腸問題,經過臨床驗證療效確切後加以推廣。該方對普通型、輕型和重型均有明顯療效。在湖北以外10省救治確診患者1100多例,有效率達90%以上,有一半以上患者1劑起效,說明整體辨證思路正確,病因病機分析精準,堪稱速效、特效方劑,體現了經方效如桴鼓的特點。利於快速大面積遏制撲滅疫情,相信必將對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發揮重要的作用。
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是那麼可怕,但是我們重點防護也是必要的。因為有的肺炎患者開始沒有症狀,潛伏期以後症狀才表現出來。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既要借用現代的醫學知識,又不能被其束縛,要充分發揮中醫辨證思維。疫病的特點是傳染性強、波及面廣,一定要有一個針對本次疫病的核心處方來解決共性的問題,因為引起疫病的病機是一樣的。解決共性問題之後,再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隨症加減,就可以各個擊破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透過這次疫情,我們也可以看出,中醫治療傳染病在學術和臨床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透過臨床實踐來加大研究力度。中醫還有很多寶藏沒發掘出來。“非典”以後,我就提出建議,成立一個聯合機構,根據“未病先防”的理念,建立一支中醫治療流感等傳染病的人才隊伍,可以在傳染病到來之時起到有備無患的作用,從而更好的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建議每個省成立中醫急性溫熱病研究院,同時開展有關理論和臨床的實驗研究工作,應對突發事件。在這些方面,中醫不能按照西醫的標準,要有中醫自己的標準,這樣才能不被束縛。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中醫是宏觀的,西醫是搞實驗和微觀研究的。病毒變化很快,每次都不一樣,根本來不及準備,只能綜合治療。整體準備才能有備無患,所以我們建議成立中醫急性溫熱病研究所、研究院。一定要發揮中醫特色,真正認識到中醫是不可戰勝和不可替代的力量,是主力軍。
來源:中醫中藥
編輯:劉聰
稽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