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文章標籤:               
 

3月
09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都在陸續復工、復產、復學,但面臨著新的防控形勢,絲毫不能有半點放鬆。疫情爆發以來,許多人會出現恐懼、抑鬱、失眠、孤獨、無助和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為此,本刊特邀記者採訪了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趙國秋教授,請他從專業的角度幫助廣大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儘快走出心理的陰霾,以健康和陽光的心態面對當下的生活和工作。

趙國秋教授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名譽理事長、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浙江省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組長。趙教授尤其擅長心理危機的干預和疏導,其團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接聽了全國各地民眾近千人的來電諮詢和心理求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特約記者 儘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業也已經開始有序復工。但這樣一個長時間的假期,會對人們在心理上、情緒上產生什麼影響?

趙教授 :由於疫情的緣故,這次春節放了一個超長的假期,應該是正常的6倍以上。一個人從緊張的工作中突然鬆懈下來,而且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特別容易引起“假期綜合症”,人會變得鬆懈、慵懶和懈怠。這時候復工,首先面對的是對疫情嚴管嚴控的措施,比如說戴口罩、進門測體溫、排隊相隔一米以上、吃飯一人一桌等,容易造成一種新的恐懼;再加以從不同的渠道反覆獲取的令人不安的資訊,如無症狀感染、病毒攜帶者、境外病例輸入等,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引起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本身就包含了焦慮、緊張和恐懼。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首先影響到的是心理學中的主觀幸福度,風險的情緒過於上漲以後,主觀幸福度就會有所下降,使人感到不開心、不快樂;持續下去,快樂的感覺越來越少,甚至可以形成一種惡性迴圈。除了幸福感之外,此種負面情緒還會影響到睡眠,比如入睡困難、淺睡和早醒等等。

amocity
amocity

  


特約記者 對於以上您提到的現象,在您看來,其後果是什麼?

趙教授 :在上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效能下降,這就可能引起人們的懈怠、慵懶和精力不集中。在負面情緒的持續影響下,除了效能下降,還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互之間信任度的下降,猜疑這個有病毒、那個也有病毒,所以這時候會有較強烈的不安全感。和諧的人氣、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下降,這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成效。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現象。

特約記者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預防、應對甚至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或情況?

趙教授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按心理學的原則,持續的自我心理調適,一般都可以預防和應對這些問題或情況。但對於心理問題嚴重的個人和群體,就需要介入心理危機干預了。由於有其很強的專業性,需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完成。心理危機干預有很多專業的方法,例如,穩定化技術、認知重建技術、心理支援技術等。不過,我可以教大家一個簡單易學又很有效的放鬆方法,非專業人士也可以快速掌握。即“安全島”冥想法:冥想法對煩躁不安、無法入眠者效果非常好。

想象這是一個只屬於你自己的“安全島”。平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到了海灘上或者進入了一片大森林中。到海灘的時候,你把沙子壘高一點,把它做成一張床。然後自己就躺在用沙壘起來的床上,聽著起起落落海浪聲。整個過程眼睛都必須閉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必須滿足的條件,想象的海灘只允許有你一個人在,包括動物都不可以進入,你一個人躺在這裡,盡情地去享受藍天、白雲、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完全讓自己能夠進入這麼一種角色,很快就能夠平靜下來,每天可以做1~2次。

如果你想象是進入森林裡,首先你要確定森林是安全的,想象自己將樹枝、樹葉鋪成一張床,然後你就躺在這張床上,靜靜地享受鳥語花香,以及透過樹梢撒下的溫柔陽光,讓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平靜地呼吸。這就是冥想,只要好好想,誰都能進入這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保持5分鐘、10分鐘,就能體會到放鬆帶給你的愉悅。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特約記者 有一個人們更為關注的話題,就是因為受疫情的影響,有的人將面臨復工即失業或薪資收入下降的狀況,甚至產生悲觀情緒。趙教授,在您看來,人們應該如何去疏解這種情緒呢?

趙教授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社會學問題。各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來應對這樣的問題,有的發補助,有的減稅,還有減免費用的等等。不過,對於這種情況,我也可以從心理學上提出建議,那就是行動原則,可開一個家庭會議,把問題全部擺出來,所有家庭人員都來一起參與討論,把個人的壓力變成一個全家的行動方案,不要一個人扛著巨大的壓力,否則這樣後果會很糟糕。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有沒錢的過法,保持樂觀的心態,困難是暫時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特約記者 對於復工後的個人心理自我調適,您有何建議?

趙教授 :首先,個人要加強心理的統籌能力,也就是駕馭現狀困難的能力。一個人什麼時候最焦慮?什麼時候壓力感最強?並不是困難越大,工作量越大,就會越焦慮,而是一個人面臨這些問題不能統籌而失控的時候。所以加強自我心理統籌能力,能有效地控制這些不確定因素,壓力感和痛苦感就可以下降。如果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也會覺得非常難以克服。每個人要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和感情做到能夠掌控,否則一旦失控,心裡的壓力感和恐懼感就會明顯增強。在當前的疫情之下,要相信科學、相信政府、相信廣大的醫護人員,疫情會得到徹底的控制。搞清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龍去脈,以及看到我們馳援武漢的幾萬名醫護人員零感染的事實,明白我們只要做好個人的防護是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的。明白和理解了這些,就可以提升自我的心理統籌能力,也能自覺自願地配合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等防禦措施。

其二,隔離不能被隔絕。隔離是一個必須的管控措施,比如,上班的時候一個人一張桌子,吃飯也是相隔很遠,下班也不能串門,暫時還沒有社交活動等,其實這都是一種隔離形式。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隔絕,要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如電話、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等跟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聯絡和交流,每天至少有三次以上的對外聯絡,互相瞭解對方的狀況,互報平安。千萬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沉默的孤獨者,這樣就很容易讓自己進入一種抑鬱狀態,這一點非常重要!

其三,避免看一些負面的報道。每天瞭解一下主流媒體關於疫情報道的基本資訊就可以了,避免觸景生情與之關聯而發生心理替代性創傷。這時候應該多去看一些令人輕鬆愉快的東西,可以聽聽輕音樂,還可以讀讀書。前幾天我就以“用閱讀來撫平焦慮”為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其四,要運動。一個人的情感脆弱、情緒波動是有物質基礎的,那就是我們大腦中的一些“快樂物質”,比如說多巴胺和五羥色胺,能使我們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物質如果它的分泌水平量不夠,一個人就會陷入憂鬱、焦慮之中。經過科學試驗的證實,如果每天勻速規律的快走運動30分鐘至45分鐘並且出汗,可有效刺激植物神經系統興奮,同時也使大腦中的“快樂物質”分泌增加。晚飯後出去走40分鐘,自己就會變得輕鬆快樂許多,同時還可以刺激松果體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更有利於改善睡眠質量。

我認為,在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中應該開展心理學知識普及教育,讓廣大員工瞭解如何去想、如何去做,積極主動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應該比發一筆獎金更加實惠,更加有用。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特約記者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居家辦公效率?

趙教授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提點建議。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節奏,找回自己原有的生物鐘節律,避免晝夜顛倒,學會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切換。還應打造適合自己的辦公區域,辦公區域須和生活空間隔開。保持專注的工作狀態,寧靜地執著於當下的任務和目標,則工作、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成果就明顯。當然還要處理好與家人的關係,與家人達成共識,透過“約法三章”確定自己的辦公時間。

在家辦公有太多事務會導致分神,同時由於缺乏監督易導致工作懈怠。所以,重視自我效能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核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定周工作計劃和日工作計劃,將任務量化分解。每週、每天總結計劃和執行結果,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第二,工作中不要過分關注無關資訊。工作過程中暫時與手機分離,規定專門時間處理需要手機解決的事務或瞭解有關資訊。

第三,如果自己自律性不強,可擺放一個物品代表領導,想象領導在監督自己,以此制約自己。

第四,適當利用線上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適當獎勵自己。可以到陽臺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在任務完成後獎勵自己一點小零食、玩一局遊戲等,以幫助自己高效地工作。

特約記者 疫情期間,社交活動基本停止,還有許多人居家辦公,夫妻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和問題,如爭吵、冷戰等,您對此有何建議?

amocity
amocity

  


趙教授 :夫妻長時間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共處,彼此沒有距離感,很多個人的隱私和習慣,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都暴露出來,包括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方式、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等,彼此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再加上疫情對人們心理上的種種衝擊,確實會產生一些負面問題,比如爭執、猜疑、吵架和冷戰等等。吵架和爭論是常見的一種宣洩過程,等同扔垃圾。不過,吵架也要講科學,“科學吵架”有三個原則:其一,吵架僅限於夫妻兩人之間,一定是夫妻倆自己的事情。其二,稱為“就事原則”,即就事論事,千萬不要把與此無關的牽扯進來。其三,全部開口解釋,也就是夫妻之間能開口說話並重歸於好,心理學上有一個共識,夫妻之間72小時內不開口的話,就會逐漸陷入冷戰狀態,解決起來更加困難。我這裡有一個策略性的建議,事先夫妻倆可以約定每次吵架以後輪流先開口,這次你先說話,下次他先開口,這個策略相當實用、有效。

總之,在疫情期間,家庭生活也進入了一個從未經歷過的特殊時期。儘管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坦然的面對、正確的理解、良好的溝通和得當的應對方法,一切都會順暢起來。

特約記者 在此期間,孩子與父母也相對地在一段長時間內共處於一個狹小的空間內,會不會也可能出現情緒上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已經開始了網課學習,對於上網課的孩子來說,家長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趙教授 :跟成人一樣,孩子在此期間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對此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有時候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內驅力的提高。所謂“內驅力”也就是常說的“精、氣、神”。孩子的自律性不夠,家長應該給孩子提出學習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應該稍高於孩子目前的狀況。話又說回來,家長也要自律,起到一個表率和榜樣的作用。比如,家長要求孩子學習,自己成天抱著手機看,那孩子肯定是不滿意的,也會有牴觸情緒。這時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約定一下,如家長玩一個小時手機,孩子可玩半小時?

家長們可以按照上學的作息,全面恢復孩子上課學習的節奏。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出一個“協議”也很重要,比如規定每天幾點起床睡覺、近期要完成的目標、做錯事會有的懲罰等,並將這份協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對於上網課的孩子,我建議家長鼓勵孩子每天寫自我監測日誌,並且下班後回家與孩子一起討論一天的成果。如果孩子完成了目標,就要獎勵,反之,則按“協議”約定的進行懲罰。如果父母不在家,可以在孩子的書桌上放置一些小貓小狗等玩具來代替爸爸媽媽,對孩子進行“監管”。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採訪後記

趙國秋教授是浙江諸暨人,採訪中聞其聲如見其人。言語溫婉流暢、娓娓道來,思維清晰、層次分明,體現了教授極強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其間也不乏詼諧風趣幽默,細微之中又處處彰顯其人文素養。面對當下人們較為關注的話題,相信有趙教授的解讀和建議,一定能給讀者朋友們一些提示和啟發。

4月1日,趙教授在浙江康復醫療中心接受央視新聞共同戰“疫”全天候不間斷直播現場連線採訪。趙國秋教授介紹,作為疫情期間全國最早開通心理熱線的單位,2個多月來,已經接待來訪者700餘人次,接聽時長超14000分鐘,106名心理專家線上為民眾解答各類由疫情引發的情緒、行為、心身反應、親子關係等問題。

趙教授還介紹了此前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組織錄製的“協議化管理技術”科普影片。除此影片外,又組織全省專家錄製了25個心理調適科普影片,在武漢方艙醫院、學習強國平臺、華數影片端、地鐵等處廣泛播放,達到了較好的科普效果。

疫情後期,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將持續開通心理熱線,加強心理科普,用心守護廣大群眾度過復工復產及後疫情期的心理調適,讓人們以健康、積極向上、和諧、幸福的面貌迎接疫情後的生活挑戰,同迎美好的明天!

採訪/本刊特約記者 王冀耕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原創/《健康與美容》編輯部

版式設計/ 趙淑玲、楊宜樂

<HB獨家專訪 趙國秋教授:給人們的“心理”播撒下快樂的種子



  大家都在看  

amocity
amocity